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热播透视及其启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快综艺”的热潮逐渐退去,观察类“慢综艺”在不断革新与发展,《令人心动的offer2》这一综艺节目一经播出就迅速引发热议,节目将第一现场(职场)与第二现场(演播室)相结合,带领观众了解律政行业。以这一开辟市场的全新综艺模式为典型案例,分析其热播原因对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令人心动的offer2》;职场观察;真人秀节目;律政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随着节目制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相关专家的指导,2012年国内真人秀开始崛起,2017年的《向往的生活》正式拉开观察类慢综艺的序幕[1-2]。观察类慢综艺节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涵盖范围愈加广泛,但也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问题[3]。《令人心动的offer2》将观察与职场巧妙结合,聚焦当下热门的律政行业,无疑成为一种全新的节目模式。该节目选取了八位即将进入职场的高校司法学生,在上海的君合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同时,由何炅、撒贝宁、范丞丞、周深、杨天真和徐灵菱组成的“观察团”,在演播室内通过观察每位实习生的表现,预测每一次课题排名,观察团预测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最终转正的名额。加油团作为节目中的“意见领袖”,通过分析得出的信息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故事线发展[4]。
  1 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热播原因探析
  2019年观察类节目步入3.0时代,职场类节目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迭代更新。目前,职场类节目的内容愈加细分,观察类节目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2》让观众对青年人、职场人、律政人有了全新的了解。
  1.1 节目模式推陈出新
  在观众对瞄准亲子、两性、代际关系的观察类综艺节目审美疲劳的大环境下[5],“职场+观察”的新节目模式直击职场新人痛点,另类真人秀节目实现了对固化职场类综艺的突破,新的职场风向标给观察类综艺注入新鲜血液,让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体验[6-7]。实习生在职场中的学习工作是节目的第一现场,加油团在幕后的观察讨论是节目的第二现场,《令人心动的offer2》的加油团区别于其他节目观察团的特点是其参与感更强,加油团有关课题的讨论和推理左右着节目的故事线发展,在事件分析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用自身经历引发受众共情[8]。同时,节目将“职场”与“律政”结合,一方面,使观众能够初探印象中高大上的律师行业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也映射着职场新人该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之差的残酷社会问题。从职场的角度观察律政行业,既可以通过实习生的职场表现为观众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工作的模版,又可以通过呈现具体社会热点案例的处理过程给观众普及基础的法律知识,可谓一举两得[9]。
  1.2 传播内容紧扣现实问题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在接收媒介讯息时具有主观能动性,节目所展现的内容会引发受众产生新的观点,因此导演如何利用节目引导受众产生积极正向的思考是值得反复斟酌的[10]。《令人心动的offer2》在议题设置上做到了寓教于乐,将普法需求与娱乐功能相结合,着眼于当下百姓所面对的社会热点问题:工伤赔偿、入职贷款、租房被骗、家庭贍养等,引导观众思考这些突出社会议题[11-12],借助大众传播的力量,发挥节目的意义价值。节目中的实习生不仅需要从法律专业出发,而且要学会理解不同社会身份的当事人,给出最佳解决方案,这是需要将“情”与“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探讨社会热点话题的同时,节目既大大提高了收视率,也让受众产生了新的有关“情”与“法”的思考,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无形中满足了自己学习法律常识的需求[13-14],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观众的社会责任感,使观众能够从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最终发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功能[15-16]。
  1.3 注重共情,满足受众需求
  《令人心动的offer2》利用拟态与现实人际关系满足受众需求[17],著名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指出,电视节目既可以借助其中的人物角色与观众之间产生的熟悉感实现拟态关系,又可以通过茶余饭后的谈论寻找与他人的共鸣,从而建立现实的人际关系圈[18-19]。节目中的实习生们各有特点,观众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非丁辉莫属,微博实时热搜#丁辉是打工人的真实写照#这一词条约有5.2亿阅读量,一时间广泛引起职场新人的强烈共鸣[20],“社畜”的心酸默默拉近了观众与实习生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21]。在传播学现象中,受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中的具体情节,学习应对实际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反省并改变自我行为[22]。根据《令人心动的offer2》中实习生面对同事与上下级关系、竞争与合作关系时的表现,以及加油团所提供的意见和指导,观众能够在职场生活学习如何处理矛盾冲突,满足学习和协调自身行为观念的需求[23]。可以说,《令人心动的offer2》为观众处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份参考模板。
  1.4 流量与素人结合
  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嘉宾采用流量明星与素人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节目具有一定的收视率,又可以保证节目的专业性和真实性,通过明星引流和素人的加入,无形间将观众对明星的窥视心理转化为对素人的同感共情[24-25]。《令人心动的offer2》的加油团成员有职场老板杨天真、职场菜鸟范丞丞、职场导师何炅等,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流量话题提升节目热度[26],同时,节目将八位素人实习生的同级关系与四位带教律师的上下级关系作为主要观察链,让观众看到了与以往刻板印象不同的职场关系。在面对挑战时如何相互磨合、共同进步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功课,带教律师们在专业工作上督促实习生更快成长,在课余时间也不忘安抚初入职场的青年们那焦虑不安的情绪[27]。观众可以在节目设置的符号里可以获得镜像化的人生体验[28],感受这群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在节目中表露的积极正向的情绪[29],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 《令人心动的offer2》节目成功的启示
  2.1 挖掘体裁
  《令人心动的offer2》在播出期间一直保持着高居不下的讨论热度,让媒体人看到了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更多可能,这个综艺节目揭开了律政行业神秘的面纱,既实现了普法教育,又让观众对律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观察类真人秀目前大多聚焦于婚恋关系、友人关系和职场关系,在未来仍有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在职业选择上还是在讨论重点上,势必要紧跟时代热点话题,进行多维度的探究。
  2.2 以受众需求为导向
  著名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认为,社会现状与个体心理的问题都会反应在受众需求当中[30]。《令人心动的offer》连续两季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原因不仅在于那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制作模式与明星素人结合产生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受众对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认可。电视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离不开受众,受众是影响节目制作的首要因素,节目制作团队必须紧密关切和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节目受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节目内容,从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媒体人若想在综艺节目持续火爆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创作[31]。
  2.3 注重共情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自己对当事人世界的共情理解,就像当事人从内部看到他的世界一样。”观众在看到真实的律政人职场生活后,抛去职业崇拜从中找到归属感,这是观察类节目想要取胜的核心要义,节目制作团队必须立足于“共情”,结合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用亲历式的叙事手法,从情感上引起观众的深思。
  3 结语
  在观察类综艺节目内容过度娱乐化与同质化的大环境下,《令人心动的offer2》通过理性且专业的探讨,成为了一档有深度、有广度的职场综艺节目。媒体人若想制作出能够实现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新型综艺节目,就要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做到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结合,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以正面塑造人物形象为基础,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启越,胡喆.浅析本土化真人秀节目发展与走向[J].戏剧之家,2019(13):132.
  [2] 曹青云,张刘刚.我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的动因、困境及路径[J].戏剧之家,2019(08):207-208.
  [3] 张晓蕊.大众传媒视野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9(11):155-156.
  [4] 吴静怡.近40年来我国环保传播的研究谱系与学术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5):11-22.
  [5] 桑屹峰.传统文化元素在手机网游中的创新运用研究——以《王者荣耀》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1):106-108.
  [6] 陈雨萌.商业科普:绿色广告价值新探索[J].戏剧之家,2019(26):208-209.
  [7] 张晓蕊.绿色广告的受众逻辑研究[J].大众文艺,2019(08):139-140.
  [8] 张沁沁,周婧.青春电影的叙事审美特征——以《后来的我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9X):155.
  [9] 桑屹峰.灾难电影的悲剧叙事及其生态启示研究——以电影《后天》为例[J].汉字文化,2020(11):183-185.
  [10] 陈丹丹,马晨晨.环境公共事件中大众建构话语权的政治机会结构分析——以“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为例[J].新闻知识,2018(08):31-34.
  [11] 邵悦.绿色广告的社会价值:理念、话语及内生矛盾[J].戏剧之家,2019(21):212-213.
  [12] 陈相雨,陈曦,张沁沁.公地悲剧与基层治理进路——基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个案研究[J].阅江学刊,2017,9(02):73-81,147.
  [13] 张银柱,蒋守龙.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J].戏剧之家,2018(22):212-213.
  [14] 曹青云.新媒体视域下“三农”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分析[J].艺术评鉴,2019(13):160-161.
  [15] 戴心怡.绿色广告:大众传媒广告经营的应有之义[J].戏剧之家,2019(28):208-209.
  [16] 朱霜.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J].今传媒,2018,26(03):74-76.
  [17] 黄慧敏.情感传播视角下电影创作的魔幻呈现策略浅析——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例[J].今传媒,2018,26(06):109-110.
  [18] 吴启越,刘雯.从《芳华》看电影商业差异化营销策略[J].艺海,2019(04):57-59.
  [19] 姚文澜,郭思远,勾莞玥.环保微信公众号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9(09):59-62.
  [20] 吴静怡.自媒体平台新冠疫情题材戏谑话语的批判分析——基于艺术生产视角[J].艺海,2020(4):5-6.
  [21] 蔡雅雯.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全民互动养成传播研究——以《创造营2019》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37-139.
  [22] 张北辰,倪建邺,刘国庆.浅谈传统礼仪文化的智能传播生态[J].汉字文化,2020(18):40-41.
  [23] 蔡雅雯.微信朋友圈中的投票动员与面子意识浅析——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悖论”[J].今传媒,2018,26(10):61-64.
  [24] 黄晨.乡村健康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9(05):71-73.
  [25] 张北辰,倪建邺,刘国庆.浅谈传统礼仪文化的智能传播生态[J].汉字文化,2020(18):40-41.
  [26] 陈家悦.“她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三十而已》为例[J].艺海,2020(12):69-71.
  [27] 黄慧敏,吴成晨.浅谈话剧《早餐之前》中罗兰太太的角色塑造[J].大众文艺,2018(15):119-120.
  [28] 张沁沁,张晓晨.后期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大众文艺,2018(14):142-143.
  [29] 代淇.绿色广告的道德式微:表现、原因及管控建议[J].大众文艺,2019(11):160-161.
  [30] 王雪薇.本土乡村纪录片叙事创作的批判性分析[J].今传媒,2018,26(07):64-66.
  [31] 王娜颖.新兴绿色产业的实践困境及其化解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为例[J].戏剧之家,2019(25):232,234.
  作者简介:赵宜杨(199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广告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流量模式已不再是电商平台实现商业化的唯一途径了,社群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小红书作为社群电商平台的代表,在短短7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发展,用户数量累积超过2亿,成了业内的标杆企业。本文从小红书的社群商业模式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对小红书以及其他社群电商企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红书;社群电商;社群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由于同类节目间的争相模仿,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同质化愈发严重。2020年,浙江卫视创新性地推出了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奔跑吧·黄河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探究《奔跑吧·黄河篇》在内容、形式以及宗旨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为未来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些许意见。  关键词:竞技类真人秀;《奔跑吧·黄河篇》;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血色清晨》是中国导演李少红根据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改编的电影,将一桩发生在南美小镇上荒诞偶然的凶杀案,改编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偏远农村一起愚昧思想导致的悲剧。本文从人物性格、叙事方式、作品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两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探索中国电影改编外国畅销小说的路径。  关键词:《血色清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乡土化;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直接影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高校需要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武装,旗帜鲜明地开展舆论斗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实效性;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期刊
摘要:教师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属性及其变迁通常被大众传播所反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对一些教师相关事件的报道和舆论追踪也让我们看到不同于以往公众话语中崇高的教师形象。本文以罗翔、戴建业、欧阳娟等教师为例,分析互联网传播下的教师形象相较于传统公共话语体系中教师形象的变迁。由于上述教师在互联网上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这也激发出对智能媒介时代下网络教学角色重构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教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文化价值的经典理论,研究敦煌研究院、阿凡达、蒂姆联铂等文化科技融合的经典案例,并以“星辰大海”公司为例,阐述如何构建融合文化与科技的模式,即在坚持故事驱动和膜拜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创新与融合,再造和提高体验价值,从而形成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化科技;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井喷式爆发”的态势,各种传统的、新颖的、有深度的、猎奇的信息层出不穷。相比之下,红色文化在这些信息流量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以《觉醒年代》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在影视剧的传播。《觉醒年代》播出之后,越來越多的观众开始“在线催更”,社交平台上的激烈讨论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部老少咸宜的电视,带人们重温了建党的历史,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人们心中悄无声息地生根发
期刊
摘要:女性形象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江湖儿女》《找到你》这两部影片中,刻画了独立、坚毅、隐忍的女性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影片中新女性形象被广泛推崇。电影中的女性打破了旧有的刻板认知,进行着多重主体下对自我命运的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影片中新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当下电影中新女性形象的特征,展示女性在历经磨难被迫成长和蜕变后表现出的差异,两部影片中的女性思想意识都在一定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必然成分包括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歌曲6个要素,其中情节位于第一位。但在《无人知晓》这部电影里,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更重视记录,即还原生活本真。他用独一无二的叙事手法和巧妙的构思使整个影片的悲剧基调不厚重,显得温暖而平缓,但在剥开层层阳光营造出的看似温情氛围的外壳后,能让人感受到直击人心的悲戚。《无人知晓》的独特性使得该影片取得瞩目的成就,本文以该影片为例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物质生活的完善,社会个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增加。精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出圈为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本研究聚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叙事模式,探析其持续出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传统文化;叙事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国内综艺的发展如火如荼[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