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学生的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以耳濡目染的化学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优缺点并查阅有关文献,针对人教版化学实验进行有效的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改进
一、问题背景
1.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化学实验便贯穿于整个化学课堂。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对化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离开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将无法进行。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九年级学生的化学思维特征
九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抽象性思维也在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九年级学生正处于过渡的初期。而化学学科特点: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着丰富的感性材料,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采用:红磷在空气燃烧这一实验中,其中包含了燃烧前红磷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又可以观察到冒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等现象;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还可以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气体体积的1/5,这些表面现象。而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将该表象知识上升为分析该实验原理的理论知识,得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1/5。而课本中这个实验虽然具有现象明显、装置简单等优点。但红磷燃烧产物污染空气,无法保证集气瓶内与集气瓶外气体不交换,氧气无法充分消耗、实验时间长等缺点。可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并改进。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是通过实验这一直观的感性材料,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辨过程而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己思维能力。这些感性材料和理论知识的相辅相成构成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以探究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为高效。
3.九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育急剧变化。他们的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创新思维空前发展。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鼓励学生拥有质疑精神,发展辩证思维,提高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九年级学生精力充沛,他们在开始接触化学时,对化学充满兴趣且充满信心。但这种兴趣和信心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化学课程的难度的加深,中考的压力使得学生的精力被分散。因此,不断创设和渲染化学学习情境,通过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盛不衰,且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活动重点
(1)学生把九年级教材中的实验深入理解并学会观察实验的优缺点、学会查找资料、换角度改进实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本教案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初步运用创新技法作用于实践活动中,体验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活动难点
(1)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升学阶段,课业负担较重,因此,时间相对难以挤压。所以,尽量缩短活动的时间,以发展学生兴趣为主,不另外给学生增加负担。
(2)针对课题进行有效创作,撰写论文式的研究报告。
三、实施方案
(一)活动准备
1.活动介绍。由本人对活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内容为:①本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②本次活动的基本流程;③本次活动的常规要求和注意事项;④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同学们踊跃报。
2.成立小组,明确分工。将报名的同学经过一轮筛选,选取48位同学,编成8组,每组6位同学。由组内选出小组组长及副组长,设立组名。
3.经过培訓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活动计划,并完成相应表格。
(二)化学相关实验的专题知识积累
1.观察与提出问题:通过对课本实验的理解,观察教师实验、教学视频或者自己亲自到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总结课本或者传统实验的优缺点,并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的方向。
2.查阅相关信息:通过学习图书馆、百度、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课题中的文献。
3.分析与综合:分析课本实验及所查找到所有材料的优缺点。综合以上优点,对所选的课题有个深入的理解。
(三)设计实验
1.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自己的想法,初步设计实验。
2.设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等
(四)开题报告
1.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将开题报告的内容制作成PPT,每组派一位代表在九年7班教室内给化学兴趣小组所有成员做汇报。
3.其他组成员在听报告时,注意获取有效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见解包括创新实验的缺陷、疑问、创新点等,见解独到则加分。
4.本组成员则负责帮助解释本组的成果。解释清楚则加分。
5.辅导老师最后点评,为每个组的实验提出指导性意见。
6.每个组根据其他组同学的建议及老师的点评后再次修改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备注:原则上,每个组的同学只有一次发言的机会,除非小组内所有成员均已经发言过才能重复发言。
(五)进行实验
1.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集齐实验仪器及药品进行实验。
2.相关辅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调整实验方案等。
3.实验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分工明确、确保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记录准确而又依据、拍照或者拍视频收集相关实验事实。
(六)完善实验、完成结题报告
1.根据自己改进后的设计再次完善实验,拍成视频,并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2.根据自己的实验报告,完成结题报告。
3.成果分享:将结题报告的内容制作成PPT,每组派一位代表在九年9班教室内给化学兴趣小组所有成员做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最终的创新实验的先进性,都要有图片或者视频作为佐证;各小组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查找论文格式,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
四、成果评价
1.通过组间评价,评选出“最富创造力的课题”、“最讲团结的小组”、“特别能写作的小组” 等表彰优秀的小组,形成激励机制。
2.通过小组成员组内的自评、互评,评选出““特别能吃苦同学”、“特别能奉献的同学”、“特别讲团结的同学”等表彰优秀的同学,形成激励机制。
3,指导老师对每个活动小组整体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体评价后,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与整改意见,供设计后续研究活动参考。
4.总结表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成员颁发相应的奖状和纪念品。
(作者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改进
一、问题背景
1.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化学实验便贯穿于整个化学课堂。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对化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离开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将无法进行。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九年级学生的化学思维特征
九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抽象性思维也在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九年级学生正处于过渡的初期。而化学学科特点: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着丰富的感性材料,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采用:红磷在空气燃烧这一实验中,其中包含了燃烧前红磷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又可以观察到冒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等现象;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还可以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气体体积的1/5,这些表面现象。而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将该表象知识上升为分析该实验原理的理论知识,得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1/5。而课本中这个实验虽然具有现象明显、装置简单等优点。但红磷燃烧产物污染空气,无法保证集气瓶内与集气瓶外气体不交换,氧气无法充分消耗、实验时间长等缺点。可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并改进。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是通过实验这一直观的感性材料,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辨过程而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己思维能力。这些感性材料和理论知识的相辅相成构成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以探究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为高效。
3.九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育急剧变化。他们的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创新思维空前发展。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鼓励学生拥有质疑精神,发展辩证思维,提高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九年级学生精力充沛,他们在开始接触化学时,对化学充满兴趣且充满信心。但这种兴趣和信心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化学课程的难度的加深,中考的压力使得学生的精力被分散。因此,不断创设和渲染化学学习情境,通过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盛不衰,且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活动重点
(1)学生把九年级教材中的实验深入理解并学会观察实验的优缺点、学会查找资料、换角度改进实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本教案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初步运用创新技法作用于实践活动中,体验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活动难点
(1)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升学阶段,课业负担较重,因此,时间相对难以挤压。所以,尽量缩短活动的时间,以发展学生兴趣为主,不另外给学生增加负担。
(2)针对课题进行有效创作,撰写论文式的研究报告。
三、实施方案
(一)活动准备
1.活动介绍。由本人对活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内容为:①本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②本次活动的基本流程;③本次活动的常规要求和注意事项;④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同学们踊跃报。
2.成立小组,明确分工。将报名的同学经过一轮筛选,选取48位同学,编成8组,每组6位同学。由组内选出小组组长及副组长,设立组名。
3.经过培訓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活动计划,并完成相应表格。
(二)化学相关实验的专题知识积累
1.观察与提出问题:通过对课本实验的理解,观察教师实验、教学视频或者自己亲自到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总结课本或者传统实验的优缺点,并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的方向。
2.查阅相关信息:通过学习图书馆、百度、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课题中的文献。
3.分析与综合:分析课本实验及所查找到所有材料的优缺点。综合以上优点,对所选的课题有个深入的理解。
(三)设计实验
1.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自己的想法,初步设计实验。
2.设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等
(四)开题报告
1.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将开题报告的内容制作成PPT,每组派一位代表在九年7班教室内给化学兴趣小组所有成员做汇报。
3.其他组成员在听报告时,注意获取有效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见解包括创新实验的缺陷、疑问、创新点等,见解独到则加分。
4.本组成员则负责帮助解释本组的成果。解释清楚则加分。
5.辅导老师最后点评,为每个组的实验提出指导性意见。
6.每个组根据其他组同学的建议及老师的点评后再次修改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备注:原则上,每个组的同学只有一次发言的机会,除非小组内所有成员均已经发言过才能重复发言。
(五)进行实验
1.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集齐实验仪器及药品进行实验。
2.相关辅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调整实验方案等。
3.实验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分工明确、确保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记录准确而又依据、拍照或者拍视频收集相关实验事实。
(六)完善实验、完成结题报告
1.根据自己改进后的设计再次完善实验,拍成视频,并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2.根据自己的实验报告,完成结题报告。
3.成果分享:将结题报告的内容制作成PPT,每组派一位代表在九年9班教室内给化学兴趣小组所有成员做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最终的创新实验的先进性,都要有图片或者视频作为佐证;各小组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查找论文格式,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
四、成果评价
1.通过组间评价,评选出“最富创造力的课题”、“最讲团结的小组”、“特别能写作的小组” 等表彰优秀的小组,形成激励机制。
2.通过小组成员组内的自评、互评,评选出““特别能吃苦同学”、“特别能奉献的同学”、“特别讲团结的同学”等表彰优秀的同学,形成激励机制。
3,指导老师对每个活动小组整体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体评价后,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与整改意见,供设计后续研究活动参考。
4.总结表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成员颁发相应的奖状和纪念品。
(作者单位:漳州立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