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知识整合“大土豆”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老总们最忙的时候。青岛啤酒的总裁孙明波也不例外。不过他更多了一项任务——忙着拿奖。2009年年末,在刚刚得到《哈佛商业评论》授予的管理行动优秀奖之后,青岛啤酒又在《中外管理》的“管理中国”年度总评选中,获得了最高奖“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的殊荣。
  说及2009年让他骄傲的管理实践,孙明波很痛快地说:“那就是我们的知识管理吧!”
  事实上,在2009年《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的评选中,让青岛啤酒获得奖项的就是它的知识管理。稍稍令人惊讶的是,知识管理这个似乎更应该出自高新企业的奖项,为何落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制造厂商身上?“因为我们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管理,而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孙明波对《中外管理》的记者说,“而且成绩斐然。”
  
  知识管理的战略意义
  
  与很多企业相似,在2006年之前,青岛啤酒并没有特意为知识管理建立相关的组织体系。“整个(知识管理)计划始于2007年。”唐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知识管理经理说,“而且每一年的核心都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变化。比如:到了2008年,就主要是围绕我们的频道经营方法论推进知识经营。2009年,随着公司组织变革的发展,公司一体化战略的提出,着重聚焦了业务和智能,着力搭建支撑集团一体化运营的知识管理平台。”
  知识管理服务于组织战略,这跟我们以往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有些不同。而按照孙明波的解释,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
  在孙明波看来,现在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不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竞争,而是企业价值链的竞争。所谓价值链的竞争,就是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的行业的价值链。“尽管多数时候它是松散的,但我们在竞争当中,如何获得这些价值链上的资源,最大发挥竞争优势?就要靠知识管理去整合。”孙明波说,“每个价值链中都有主导环节,青啤希望成为它所在的价值链中的主导环节。”
  “一麻袋土豆,它是一个一个分散的,如何整合成一个大土豆?”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这样发问。显然,知识管理被青岛啤酒视作整合大土豆的关键。
  但是,作为整个价值链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让上下游都愿意加入这个知识管理的体系,贡献自己的价值呢?“一开始都有所保留。”孙明波并不讳言,不过在发现知识分享的好处之后,上下游的积极性很快就被激发了。就拿某一家玻璃瓶厂商来说,以前这家厂商的管理是比较粗放的,青啤就专门派了一个团队去帮助他们管理。很快,玻璃瓶厂商的成本和效益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纸箱厂,在第二啤酒厂的帮助下,他们的质量管理、合格率都得到提升。只要是我们价值链中的一员,我们都不能让它掉队。” 孙明波说。
  一个区域链条的知识管理成果并不只停留在当地,要想“土豆”不断变大,更广泛的知识分享是必不可少的。况且,按孙明波的看法,国内市场的竞争丝毫不逊于国际市场,地域文化一样对管理形成很大的挑战。“知识管理对这一点就解决得很好。”孙明波说。以前,对于国内收购的厂商,青啤一样遇到过高薪留不住人才的窘境,“但是知识管理提供了沟通的渠道,让我们的文化既能深入到当地工厂,又能融合当地文化”。通过这个沟通渠道,当地团队的意见和建议会被顺畅地递交,也会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了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带来的问题。无疑,这种跨地域管理经验的积累,对青啤未来的全球谋略也将提供巨大的帮助。
  而孙明波所强调的“沟通渠道”,正是青啤知识管理中的一个关键。
  
  没有全员参与,就没有知识管理
  
  如果说知识管理可以被当作整合价值链的一个方法,那么这些被管理的知识从何而来呢?而企业又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知识应该被管理呢?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来自我们的员工。”孙明波说,“包括一切值得分享的知识、技能、经验,甚至人生经历。”而回答第二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青啤的内部沟通网络。
  这是个公开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认为值得分享的东西贴上去。“然后我们看点击率,谁的高就会获得积分。”孙明波说。在这个网站上,每个人甚至还有一个级别,从高中生到教授,谁的积分高谁“升学”就快。
  当然,在网络平台刚刚建立的时候,也会遇到如何吸引员工发言的困难。“我们就奖励,只要发现好的就奖励,比如每月评比什么的。”孙明波说。
  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行动,普通工人、部门经理,也包括孙明波本人。而他们的级别也都统统从“高中生”开始,孙明波不愿透露他目前的“学历”,可以猜度他的级别并没有受惠于他的总裁身份。在网络上,职能经理必须是所辖部门的“专家”,能回答专业上的各种问题,当然也会面临员工的各种挑战。“谁都可以挑战专家。”孙明波说,“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职能部门经理成为全行业中最好的职能经理,至少在全公司里你是这方面的第一。”这种挑战和压力人人都有,孙明波也不例外。“你看,我这个总裁的压力多大呀。”孙笑言道。
  点击率和评级会被记入KPI考核,谁还能不当回事儿?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压力让大家较上了劲儿——谁也不希望自己在这个公开平台上落后。
  不过在孙明波看来,知识共享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达到全员参与,全员分享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参与,如果共享只被看成搜集资料,那么知识管理将只能停留在档案袋里。
  三年的管理成果是让孙明波欣慰的,员工技能的提升、业绩的提升都证明了知识管理的成效。不过,对于青岛啤酒来说,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日常管理层面来说,这都只是刚刚开始。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研读战国历史,你不得不赞叹上苍是如此眷顾秦国。  在将近200年割据争雄的残酷争斗中,这个国家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领导人,秦献公、秦孝公、惠文王,秦国从疲弱一步步走向强大。当张仪“连横”之后告退离开秦国时,已经对接班惠文王的秦武王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版图,这是帝王大业!”武王也不负祖望,在任内使秦国的实力真正插进了中原。  可惜武王只“闪位”三年。而他恰恰身后无子,国中贵族便迎
期刊
组织提升篇    优秀领导者的六种方式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领导者?首先最好是关注领导方式。推广了“情商”概念的戈尔曼把领导者激励他人的方式归为六大类。   愿景式。当一个组织需要有新的方向时,最为合适此方式。它是鼓动人们朝着一系列新的共同愿景而前进。愿景式领导者为团队指明前进目标,而不是到达目标的方式,这让人能充分地创新、历炼,承担可能的风险。   辅导式。这种一对一的方式侧重对人员的培养,教
期刊
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有愿景    哲理的故事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丛林里踉踉跄跄地往前走。  这四个人是:巴里、麦克里斯、约翰斯、吉姆,他们是跟随队长马克格夫进入丛林探险的。马克格夫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但是,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长眠在丛林中。  这个箱子是马克格夫临死前亲手制作的。他十分诚恳地对
期刊
2009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也是漫长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件,因为全球都把注意力缩短到了季度甚至更短。同北半球的季节更迭一样——深冬,纵观世界经济,满目萧瑟凄凉,许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入春,太平洋一如既往地将温暖的洋流送到阿拉斯加海岸,但北美却仍然裹挟在通用破产、失业攀高的经济寒潮之中。炎夏,当灼热的阳光开始照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时,中国、印度、巴西等世界新经济体开始显示出经济反弹势
期刊
开栏语:当一线城市成为一片竞争红海,随时可能传来泡沫的清脆破裂声时,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过度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寻找价格洼地的时代。而这样的价格洼地,其实广泛散落于国内的地方城市之中——因此,让我们拿起地图,跟随《中外管理》的脚步,共同寻找新的投资“蓝海”,发现那些处在消费升级前夜的“金砖”城市!  而第一站,让我们走进正在酝酿爆发式增长、亚洲第一大瀑布所在的地方城市——安顺,从这里,开始中
期刊
在很多中国企业中,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头重视”上。而在近几年,知识管理在世界环境内已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误读和实践上的差距在哪里呢?著名知识管理专家、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华给出了见解。    正在拉大的差距    《中外管理》:知识管理在近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对其认识还有哪些不足?  高建华: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比较缓慢,而在世界范围内却突
期刊
一年前,里斯先生来华,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表示:当中国企业家听营销人所说的话时,中国品牌的黄金时代就会到来了。这一年里,里斯先生和继承者劳拉女士在关注什么样的营销问题?有什么希望中国企业家听取的建议?让我们来聆听他们的回答。    谁能“站着”    《中外管理》:过去一年是很多企业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艾里斯:营销从来不是短期的事情,所以营销也不是最好的
期刊
经过一年经济危机的洗礼,中国企业真正体会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如果说中国在这次金融海啸带来的全球灾难中尚属幸运的话,那么在下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只能让我们离危机的中心更近。  和2008年没想到危机猝然而至一样,2009年人们也没想到中国经济真会V型反弹,没想到从天上的气候到地下的煤窑,从务实的炒楼到务虚的网络,有那么多社会事件接连引起各界的关注和争论。  而对经典的颠覆,
期刊
知识之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毋庸讨论。不过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执行,在企业中却千差万别。  进入“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后,知识管理被一度炒得火热,很多企业甚至设立了首席知识官(CKO)这样的岗位。可时至今日,在中国企业中,有多少组织真正建立了有效、可用的知识管理体系呢?而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组织把它跟组织战略、命运联系在一起呢?  事实上,对于多数企业来说,知识管理并没有形成稳固的结构和体
期刊
只要不能被付诸实施,再周密的计划也一钱不值。  ——这当然不是什么新理念。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是在今天,执行环节仍然是最容易成为盲区的环节。  人之所以有优秀与一般之分,在于前者有更好的实现构想的能力,就是执行力。企业亦然。优秀的企业所做的事情常常平淡无奇,区别只在于,它落实得更到位,因此也就做得更好。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管理界曾刮起过“执行”旋风,但老牌巨无霸公司常常成为目光的落点。固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