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改进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源泉,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演示实验;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提出:
  HNO3的氧化性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Cu与浓、稀HNO3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HNO3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因此,做好这个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但教材中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如上图所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好药品。
  3.将铜丝向下推动,使螺旋状的铜丝与浓硝酸接触,试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生成了二氧化氮。将铜丝向上拉起与浓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加水后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证明生成了硝酸铜。观察干燥管内脱脂棉颜色的变化,由紫色变为红色;广口瓶B内充满了红棕色气体。这样足以证明Cu与浓HNO3 反应的产物,以及NO、NO2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验证了HNO3的酸性。
  反应方程式为:
  Cu 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
  3NO2 H2O= 2HNO3 NO↑
  4.用气球里的部分空气将干燥管及右边装置中的红棕色气体压入烧杯中,直到变为无色。
  5.将Cu丝再次插入稀HNO3中,稍加热试管,试管中出现无色气体,溶液还是蓝色。干燥管和广口瓶中又出现红棕色。再次将铜丝拉离液面。这样就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的产物了。
  化学方程式为: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2NO O2=2NO2
  6.向具支试管中注满水,排出NO,将气球中的空气全部压入装置中,把有毒气体排入烧杯中。
  
  三、本实验的优点
  
  1.通过这一装置,实现了Cu与浓HNO3 、稀HNO3的反应及生成物的验证,同时验证了NO与O2的反应、NO2与H2O的反应。
  2.对于反应产物的观察,现象明显,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3.产生的有毒气体全部密封在容器中,且最后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中无残留有毒气体,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
  4.利用该实验,可以提出很多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一:Cu丝上下拉动有什么优点?
  问题二:装置C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喻而独特的有丰富内涵的功能和作用。新化学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化学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即“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促使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把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的学习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落实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源泉,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实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要跳出单纯的经验圈子,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积极的、自觉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有兴趣的学习,乐在其中的钻研,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述“铜与硝酸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探究:①怎样控制气体的产生?②怎样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试“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最主要是要有兴趣。” 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渴望创新,而渴望创新的前提是对某些方面知识领域的探索有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在备课时应努力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做到:①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活思维能力,调动学习兴趣。②将“照方抓药”式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探究、验证”的探究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强烈的问题情景,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进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如上述“铜与硝酸的反应”的演示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依照课本上的实验给学生演示,在教学上没有新颖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化学实验具有的生动魅力和丰富内涵应当说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给学生创设施展个性的实验平台。学生的兴趣大增,有了挑战书本的勇气,提出多种方案进行讨论,学生有自己的分析推理,并可用实验探索检测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实验改进既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又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创造性学习的个性品质。
  我国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说明创造是平凡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要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学会创造。“一分创新精神,胜过十分死记硬背。”发现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演示实验内容,设计一些非常规模式而对启迪智慧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假设、体验、验证、归纳、总结,让学生处于一种自我设计的具体操作之中,努力探索蕴涵其中的基本规律,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亲自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担负着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能终身学习的下一代的重任。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是一种积极思考的王国。”每一个教师都是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应该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加强探索,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不是政治运动,不需要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岗位出发,切实思考如何改革、如何求变,这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就能汇成改革的洪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能做的就是从课堂入手,努力改变课堂模式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变。    一、把整个课堂当作一篇文章来做  从结构上遵循凤头豹尾而以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的结构美学原则。所谓“凤头”就是漂亮的课堂导入。在讲授《父母的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那如何去爱学生呢?结合特级教师和特级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加之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的经验,我认为只有“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才是使学生成为跨世纪挑战者的最好出路,应该相信只有教师全心全意的付出,才能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及社会性等特点。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及活动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和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收获的快乐。为了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裕民幼儿园对园区的一块空地进行了规划,把它作为种植区,用于孩子们种植活动的开展。  1.合理、科学地布局种植园地和选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改革,以和谐发展为大局,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视宣传思想工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使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再呈现可喜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各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干预和培养留守幼儿的健康心理。通过对留守幼儿从加强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集体温暖等方面进行定向干预,并观察效果,我们证实了这一系列综合干预和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培养;体会    近年来,留守幼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幼儿留守对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所在的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共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马无夜草不肥”,初始说的是养马者的经验之谈,要给马儿另外加夜餐才能使它们肥壮。而笔者觉得,引用到我们教学者身上来说,必须给孩子们很多课本外的东西,才能吊足他们的胃口,将他们喂饱,并使他们茁壮成长。    一、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师都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教材”行为理应转变为“用教材教”,拓宽视野、解放课堂、丰厚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追
摘要:“天才源于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地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果;能力;途径    兴趣是指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带着欢悦、愉快的情绪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作为教师,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思维活跃,快乐合作,课堂高效,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摘要:郁达夫和安妮宝贝一个是现代文学大师,一个是当代网络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手法很相似,都是自叙传。他们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知识者,他们的情感都很真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抒发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他们都很关注社会人生。  关键词:郁达夫;安妮宝贝;边缘知识者;自叙传    自叙传创作,是郁达夫和安妮宝贝共同的创作方式。他们的自叙传创作不是自我生活的类似拷贝的纪录,而是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虚构故事、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音乐课堂教学以崭新的面目,音乐课堂由于“动”而显得充满活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上的“片面性”和认识上的“极端性”,使课堂实践活动进入了误区。本文从现状着手,分析了误区所在,并就如何走出误区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音乐课;现状点击;理性思考;策略改变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各地的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