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动”作舟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音乐课堂教学以崭新的面目,音乐课堂由于“动”而显得充满活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上的“片面性”和认识上的“极端性”,使课堂实践活动进入了误区。本文从现状着手,分析了误区所在,并就如何走出误区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音乐课;现状点击;理性思考;策略改变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各地的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一节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从封闭的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中走了出来。音乐课堂“活”起来了,“动”起来了,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一时间,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得益于音乐教师们在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这种看似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景象背后,却也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他们为迎合“新课标”,盲目追求其表面形式,曲解了新课程的本意,脱离了新课程的方向,走入了误区。
   一、现状点击
  镜头一: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就表现一个情境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分组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老师在讲台前无所事事,不停看表。没过几分钟,学生讨论热情正浓时,老师担心因拖延时间影响教学进程,打断了学生的讨论。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又缺少教师的指导,各组的汇报表演显得幼稚、混乱,不时引发出阵阵哄笑。
  镜头二:《1812年序曲》一课中,听音乐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想象把两军交战的战斗场面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立刻“人仰马翻”,喊声、叫声、杀敌声震耳欲聋,笔、橡皮、扫把等所有的东西都被拿来作为武器,顷刻间,教室里一片狼藉。
  镜头三:某个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现音乐的活动。
  师:仔细聆听,然后你想一想能用怎样的方式去表现音乐?
  师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
  生1:我想画画。
  生2:我想打拳。
  生3:我想写诗。
  生4:我想舞蹈!
  镜头四:在《音乐与民间艺术》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我国有哪些民间艺术,接着课件展示剪纸、刺绣、风筝、版画等,尽情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然后引入皮影戏,详细介绍了皮影戏的产生、发展、特点,观看春节晚会中舞蹈与皮影的结合《俏夕阳》,接着学生模仿表演舞蹈中的皮影动作,最后学习皮影的制作。
  二、理性思考
  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了解不够,理解不深,在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时进入了下列误区。
  误区一:为动而动
  活动性和体验性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传统音乐教学中所最缺乏的一个方面。现今的教学评价也是如此,课堂上假如没有学生动的环节就可能被视为教学观念落后,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因此,许多教师认为,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主要考虑的是形式如何如何,而没有或很少去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如镜头一,只是为了有这么一个“动”的形式,至于这个活动的效果如何,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
  误区二:为乐(le)而动
  新课标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为课程目标。因此,为了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为了创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快乐地学习,一些教师的课,往往从以往的过分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到过度迁就所谓的“快乐”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愉悦。教师设计的一些教学环节,只是为了让听课者和学生“乐(le)”,而不注重这一环节的实效性,缺乏“乐(yue)”。
  如镜头二,主次颠倒,哪里还会有人认真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音乐课变成了一场闹剧,这样的活动,除了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外,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
  有的课的导入用很长时间做律动,让孩子们“乐(le)”,却乐得与本课内容无关。还有些音乐教学中,既有作画,又有朗诵,还有演讲,但唯独没有“乐声”。以至于一节课下来,学生讲起活动过程来津津乐道,对于音乐却记不起来了,这岂不又是为了“乐(le)”而忘了“乐(yue)”吗?学生的兴趣是被激发了,但却将音乐置于“乐”之外。
  误区三:舍“本”逐末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什么是音乐本位原则?音乐本位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从音乐本体出发,突出本学科特点,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位置。在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为主线,突出音乐性,体现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但在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严重脱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的现象。
  在镜头三这个活动设计中,教师显然把作为辅助形式的其他经验予以强调,而音乐经验、音乐的想象与创造却被置于次要地位。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向了音乐以外的领域,绘画、舞蹈、文学等方面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音乐想象力却非常贫瘠,这显然有违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镜头四设计中,其实已经不是音乐课了。课中几乎看不到音乐的影子。这堂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揭示皮影戏中的音乐有什么特点,音乐是怎么和皮影戏所表现的情节内容相结合的。但最需要关注的音乐本身被教师弃之门外,音乐课已成了其他艺术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知识重点移向了音乐之外,非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湮没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在教学上完全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
  误区四:形式单一
  有的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的“动”单纯地理解为“身动”,即动手或动脚,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活动,把注意力都放在“身动”上,在“身动”上大做文章。其实,音乐课中的“动”是多方面的。除了动手、动脚之外,还有:动耳——静静地聆听,用心灵去感受音乐;动口——大胆地歌唱,用美好的声音去表现音乐;动脑——积极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
  三、改变策略
  那么如何走出“动”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动”的目标性。任何一种活动的安排,都应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活动安排,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也就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潜效应的有效考虑。活动的设计首先应考虑的是通过这项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怎样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设计和展开活动。因此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注重“动”的实效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设计怎样的活动方式效果更好,活动与不活动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差别,老师在活动中应担任怎样的角色,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质量等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从数量上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参与质量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情境、方法,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次参与都有效,保证每一次课堂活动都有积极效果。
  (3)突出“动”的音乐性。音乐课中学生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是为了更好地体验音乐、关注音乐,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一切活动都不要脱离音乐。因为所有的音乐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从而获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所以音乐课一定要突出音乐性——以“乐”说“乐”,让乐声充盈课堂。
  音乐课,是该让学生“动”起来,既要动其心——有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又要动其情——用心灵去感受;既要身动——用肢体来体验,又要脑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
  当学生每每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心中,音乐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新思路,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形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活动中去,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旺.直击音乐课改中的时髦误区[J].中国音乐教育,2005(5).
  [2]吕月琴.艺术课,别为他人做“嫁衣” [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面对作品患上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鉴赏失语症”。本文对这种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种切实可行的鉴赏方法,力图改变美术鉴赏教学的窘境,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  关键词:意会;言传;鉴赏方法;美术鉴赏;评价能力    美术鉴赏是高中艺术欣赏课程之一,它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面对教师的提问
教学改革不是政治运动,不需要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岗位出发,切实思考如何改革、如何求变,这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就能汇成改革的洪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能做的就是从课堂入手,努力改变课堂模式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变。    一、把整个课堂当作一篇文章来做  从结构上遵循凤头豹尾而以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的结构美学原则。所谓“凤头”就是漂亮的课堂导入。在讲授《父母的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那如何去爱学生呢?结合特级教师和特级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加之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的经验,我认为只有“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才是使学生成为跨世纪挑战者的最好出路,应该相信只有教师全心全意的付出,才能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及社会性等特点。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及活动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和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收获的快乐。为了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裕民幼儿园对园区的一块空地进行了规划,把它作为种植区,用于孩子们种植活动的开展。  1.合理、科学地布局种植园地和选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改革,以和谐发展为大局,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视宣传思想工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使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再呈现可喜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各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干预和培养留守幼儿的健康心理。通过对留守幼儿从加强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集体温暖等方面进行定向干预,并观察效果,我们证实了这一系列综合干预和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培养;体会    近年来,留守幼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幼儿留守对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所在的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共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马无夜草不肥”,初始说的是养马者的经验之谈,要给马儿另外加夜餐才能使它们肥壮。而笔者觉得,引用到我们教学者身上来说,必须给孩子们很多课本外的东西,才能吊足他们的胃口,将他们喂饱,并使他们茁壮成长。    一、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师都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教材”行为理应转变为“用教材教”,拓宽视野、解放课堂、丰厚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追
摘要:“天才源于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地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果;能力;途径    兴趣是指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带着欢悦、愉快的情绪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作为教师,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思维活跃,快乐合作,课堂高效,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摘要:郁达夫和安妮宝贝一个是现代文学大师,一个是当代网络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手法很相似,都是自叙传。他们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知识者,他们的情感都很真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抒发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他们都很关注社会人生。  关键词:郁达夫;安妮宝贝;边缘知识者;自叙传    自叙传创作,是郁达夫和安妮宝贝共同的创作方式。他们的自叙传创作不是自我生活的类似拷贝的纪录,而是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虚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