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才源于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地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果;能力;途径
兴趣是指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带着欢悦、愉快的情绪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仅靠枯燥的讲述来传授知识,而应该尽量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例如,讲到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孙燕姿的一首歌——《神奇》,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马上跟着唱了起来。我提问:这首歌是谁唱的?歌词“眉中间有个红点,头纱遮住脸”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妇女特有的装束?学生一般都能答出是印度。另外歌中唱到的“恒河水”“菩提树叶”也都是印度的一些象征。在这样的歌曲感染下,学生对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自然是充满兴趣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风俗民情或者琅琅上口的诗词、歌谣、谚语,讲述一些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地标性建筑以及地理悬疑、地理之谜等,都不失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二、完善教学手段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强,教师只有充分借助地图之类的直观教具,或者采用电视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充分利用地理挂图、课本插图、地理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中有些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会感到很难记住,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学生就会很容易记准、记牢甚至经年不忘。
例如,“新疆”的地形特点有“三山夹两盆”之说,而疆字的右半部分恰好相符,“三横”可以代表“三山”,而两个“田”字即代表“两盆”。再结合填图就很容易记住了。
四、实施问题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等。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天气”一节的内容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和感悟到的。因此,在进行这一节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任务,让学生看一星期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一方面是熟悉其中的许多天气符号,另一方面是找疑问,看看有哪些问题是弄不明白的。结果学生疑问最多的主要是风向和风力的表示的问题。有了疑问,又是课堂上可以解决的疑问,而且学会了就可以马上用到生活中去,何乐而不为呢?
五、开展地理实践增强学习恒久动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的动手探究的欲望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中很多地理小制作,简单易行,都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如制作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考教材活动中的步骤先行制作,如果有疑问制不出来,可以把准备好的材料带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教师再设计一些问题来提问,如山脊、山谷、山峰、鞍部、断崖、陡缓坡及有关原理、计算,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
总之,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情扬趣,从而把地理课堂搞活,使地理课堂新鲜有趣,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恒久的认知魅力,对地理事物产生恒久的探究欲望,对地理学习产生恒久、内在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果;能力;途径
兴趣是指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带着欢悦、愉快的情绪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仅靠枯燥的讲述来传授知识,而应该尽量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例如,讲到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孙燕姿的一首歌——《神奇》,学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马上跟着唱了起来。我提问:这首歌是谁唱的?歌词“眉中间有个红点,头纱遮住脸”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妇女特有的装束?学生一般都能答出是印度。另外歌中唱到的“恒河水”“菩提树叶”也都是印度的一些象征。在这样的歌曲感染下,学生对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自然是充满兴趣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风俗民情或者琅琅上口的诗词、歌谣、谚语,讲述一些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地标性建筑以及地理悬疑、地理之谜等,都不失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二、完善教学手段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强,教师只有充分借助地图之类的直观教具,或者采用电视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充分利用地理挂图、课本插图、地理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中有些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会感到很难记住,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学生就会很容易记准、记牢甚至经年不忘。
例如,“新疆”的地形特点有“三山夹两盆”之说,而疆字的右半部分恰好相符,“三横”可以代表“三山”,而两个“田”字即代表“两盆”。再结合填图就很容易记住了。
四、实施问题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等。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天气”一节的内容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和感悟到的。因此,在进行这一节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任务,让学生看一星期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一方面是熟悉其中的许多天气符号,另一方面是找疑问,看看有哪些问题是弄不明白的。结果学生疑问最多的主要是风向和风力的表示的问题。有了疑问,又是课堂上可以解决的疑问,而且学会了就可以马上用到生活中去,何乐而不为呢?
五、开展地理实践增强学习恒久动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的动手探究的欲望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中很多地理小制作,简单易行,都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如制作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考教材活动中的步骤先行制作,如果有疑问制不出来,可以把准备好的材料带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教师再设计一些问题来提问,如山脊、山谷、山峰、鞍部、断崖、陡缓坡及有关原理、计算,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
总之,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情扬趣,从而把地理课堂搞活,使地理课堂新鲜有趣,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恒久的认知魅力,对地理事物产生恒久的探究欲望,对地理学习产生恒久、内在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