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继商业市场之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引入“满意度”概念,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本校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完善教学、就业等各项服务工作。基于某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的结果,针对现有就业服务工作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电类专业以“满意度”为导向,积极探究就业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从观念创新、程序创新、市场创新和课程创新等方面努力,致力于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满意度;就业服务工作;调查问卷;高职院校;电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086
各高职院校纷纷引入“满意度”概念,通过对既是消费者又是产品的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本校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完善教学、就业等各项服务工作。在多种满意度调查形式中,就业满意度调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就业满意度一般是指求职者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感知的就业质量的高低,它取决于求职者的感知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某高职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2016届电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的结果,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亟需探究创新举措,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一、调查的设计与组织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是,调查问卷的构成。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满意度调查两个主体部分,包含2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和1个问答题。二是,调查问卷的编排。所有题目均围绕毕业生就业相关内容设计,层次分明、整体与部分结合较好,既有整体满意度的调查,又有针对薪资、工作地点、分配岗位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有利于全面收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三是,问卷题目的审核。问卷题目经由学校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的层层审核,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
2.问卷调查的组织。在问卷调查正式实施之前,调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了周密的工作安排,包括人员分配、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数据的统计等。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某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2016届毕业生,集中调查的时间是2016年6月。样本抽取依据不同电类分專业的总人数确定发放比例,力求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470份,收回468份,回收率99.57%。其中,有效问卷443份,有效率94.66%;无效问卷25份,无效率5.34%。现将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如下:
1.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调查。某高职电类专业2016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数据如表1:
如表2所示,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人数为423人,占比例为95.48%。可以看出,该校电类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满意度是很高的,说明学校提供的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能基本符合毕业生的心理诉求。但有4.51%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和“极不满意”,说明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在细节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毕业生对月薪水平、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满意度调查
2.1月薪水平的满意度调查。2016年电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月薪水平如表2:
如上表所示,月薪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44.7%,3000元以上的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该校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水平是比较高的,基本能契合他们的心理期望值;而对月薪2000元以下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认为自己当前仍处于试用期,转正后工资将会有较大提升,所以基本能够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
2.2工作内容的满意度调查。78.5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有趣且兼具一定的挑战性,对我很有帮助”;13.8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很有挑战性但压力很大,有时感觉吃不消”;还有7.4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较简单,没办法提高自身能力”。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适应工作内容的要求,在做中学;少数学生不能接受难度太大或太简单的工作内容,因而中等压力和挑战的工作内容是被大部分毕业生所接受的。
2.3工作地点的满意度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7.06%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地点是基本满意的,只有2.94%的人不太满意自己的工作地点。
3.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3.1推荐的就业单位的质与量的调查。85.78%的人对学校推荐的就业单位持满意态度,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感到非常满意,有32.73%的人感到基本满意,这说明学校引进的就业单位的整体质量是符合学生期望值的。但持“不满意”和“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仍占13.54%,这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审核,并引进更多优质单位。
3.2职业指导课程作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
表中数据显示:近9成的人认为该课程对求职有一定帮助,但仍有近1成的人认为该课程无用,这反映了该课程目前存在的职业针对性不强、实用性缺乏等弊端,需进一步改进。
3.3就业咨询与就业手续办理服务水平的调查。91.2%的人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8.8%的人对学校的就业服务颇有微词。因而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应改善服务态度,为学生提供更好、更贴心的就业服务。
三、“满意度”导向的就业服务工作创新举措研究
1.观念创新,树立服务学生的宗旨。高职毕业生“在求学过程中,已不仅满足于‘学生’这一身份,还希望自己成为一名‘顾客’得到更好的服务”,从而成长得更快更好。建立“满意度”导向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第一要义便是观念创新,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应从内心真正树立服务学生的宗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办事为学生”,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工作对象。其次,要做到耐心与创新的结合,不能生硬地应对学生的各项诉求,应耐心地为学生解疑答难;不能机械式完成各项事务、敷衍塞责,应以创新的思维面对各项工作。 2.程序创新,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高职院校应简化就业手续的办理流程,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一是,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且不能以就业率、欠缴学费等理由妨碍就业手续的正常办理。二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避免出现“推皮球”现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校期间所需办理的就业相关手续应通过晨会、班会、宣传栏、宣传册、网络通知等途径提前告知学生,以免学生在各部门之间盲目奔走。
3.市场创新,引进更多优质用人单位。高职院校电类专业是为我国电类领域输送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角色转变能力,即踏入社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要想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用人单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文化、生产场地、培训机制等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可通过订单培养、专场招聘等方式从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4.课程创新,增强职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增强职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1.课程指导思想要转变。瞬息多变的人才竞争“要求就业指导由重共性教育向重个性服务转变”,即课程应视专业、性别、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而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2.课程开设时间应调整。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在大一就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此时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的适应阶段,无暇多虑求职事宜,因而课程开设也就流于形式了。一般而言,该课程应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因为届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开启“就业季”,课程内容的现时指导性较强。3.课程内容应调整。现有课程内容陈旧、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实用性,应增加有助于毕业生求职择业和职场适应的内容,如招聘信息、就业形势、职场纪律和面试技巧等。4.课堂教学方式应调整。该课程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具有互动效果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展现机会。
参考文献
[1] 岳昌君.中国高校畢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2):85.
[2] 翟洪江,孙立群.高校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实证研究——基于某大学数据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9):95.
[3] 钟兰.基于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谈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培养——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 (18):134.
[4] 顾晓春.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10):65.
作者简介:邹烨,女,(1987——)湖南汨罗人,助教,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研究。
关键词:满意度;就业服务工作;调查问卷;高职院校;电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086
各高职院校纷纷引入“满意度”概念,通过对既是消费者又是产品的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本校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完善教学、就业等各项服务工作。在多种满意度调查形式中,就业满意度调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就业满意度一般是指求职者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感知的就业质量的高低,它取决于求职者的感知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某高职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2016届电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的结果,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亟需探究创新举措,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一、调查的设计与组织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是,调查问卷的构成。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满意度调查两个主体部分,包含2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和1个问答题。二是,调查问卷的编排。所有题目均围绕毕业生就业相关内容设计,层次分明、整体与部分结合较好,既有整体满意度的调查,又有针对薪资、工作地点、分配岗位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有利于全面收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三是,问卷题目的审核。问卷题目经由学校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的层层审核,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
2.问卷调查的组织。在问卷调查正式实施之前,调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了周密的工作安排,包括人员分配、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数据的统计等。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某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2016届毕业生,集中调查的时间是2016年6月。样本抽取依据不同电类分專业的总人数确定发放比例,力求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470份,收回468份,回收率99.57%。其中,有效问卷443份,有效率94.66%;无效问卷25份,无效率5.34%。现将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如下:
1.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调查。某高职电类专业2016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数据如表1:
如表2所示,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人数为423人,占比例为95.48%。可以看出,该校电类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满意度是很高的,说明学校提供的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能基本符合毕业生的心理诉求。但有4.51%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和“极不满意”,说明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在细节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毕业生对月薪水平、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满意度调查
2.1月薪水平的满意度调查。2016年电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月薪水平如表2:
如上表所示,月薪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44.7%,3000元以上的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该校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水平是比较高的,基本能契合他们的心理期望值;而对月薪2000元以下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认为自己当前仍处于试用期,转正后工资将会有较大提升,所以基本能够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
2.2工作内容的满意度调查。78.5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有趣且兼具一定的挑战性,对我很有帮助”;13.8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很有挑战性但压力很大,有时感觉吃不消”;还有7.45%的人认为“工作内容较简单,没办法提高自身能力”。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适应工作内容的要求,在做中学;少数学生不能接受难度太大或太简单的工作内容,因而中等压力和挑战的工作内容是被大部分毕业生所接受的。
2.3工作地点的满意度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7.06%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地点是基本满意的,只有2.94%的人不太满意自己的工作地点。
3.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3.1推荐的就业单位的质与量的调查。85.78%的人对学校推荐的就业单位持满意态度,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感到非常满意,有32.73%的人感到基本满意,这说明学校引进的就业单位的整体质量是符合学生期望值的。但持“不满意”和“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仍占13.54%,这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审核,并引进更多优质单位。
3.2职业指导课程作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
表中数据显示:近9成的人认为该课程对求职有一定帮助,但仍有近1成的人认为该课程无用,这反映了该课程目前存在的职业针对性不强、实用性缺乏等弊端,需进一步改进。
3.3就业咨询与就业手续办理服务水平的调查。91.2%的人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8.8%的人对学校的就业服务颇有微词。因而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应改善服务态度,为学生提供更好、更贴心的就业服务。
三、“满意度”导向的就业服务工作创新举措研究
1.观念创新,树立服务学生的宗旨。高职毕业生“在求学过程中,已不仅满足于‘学生’这一身份,还希望自己成为一名‘顾客’得到更好的服务”,从而成长得更快更好。建立“满意度”导向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第一要义便是观念创新,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应从内心真正树立服务学生的宗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办事为学生”,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工作对象。其次,要做到耐心与创新的结合,不能生硬地应对学生的各项诉求,应耐心地为学生解疑答难;不能机械式完成各项事务、敷衍塞责,应以创新的思维面对各项工作。 2.程序创新,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高职院校应简化就业手续的办理流程,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一是,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且不能以就业率、欠缴学费等理由妨碍就业手续的正常办理。二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避免出现“推皮球”现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校期间所需办理的就业相关手续应通过晨会、班会、宣传栏、宣传册、网络通知等途径提前告知学生,以免学生在各部门之间盲目奔走。
3.市场创新,引进更多优质用人单位。高职院校电类专业是为我国电类领域输送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角色转变能力,即踏入社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要想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用人单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文化、生产场地、培训机制等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可通过订单培养、专场招聘等方式从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4.课程创新,增强职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增强职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1.课程指导思想要转变。瞬息多变的人才竞争“要求就业指导由重共性教育向重个性服务转变”,即课程应视专业、性别、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而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2.课程开设时间应调整。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在大一就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此时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的适应阶段,无暇多虑求职事宜,因而课程开设也就流于形式了。一般而言,该课程应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因为届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开启“就业季”,课程内容的现时指导性较强。3.课程内容应调整。现有课程内容陈旧、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实用性,应增加有助于毕业生求职择业和职场适应的内容,如招聘信息、就业形势、职场纪律和面试技巧等。4.课堂教学方式应调整。该课程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具有互动效果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展现机会。
参考文献
[1] 岳昌君.中国高校畢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2):85.
[2] 翟洪江,孙立群.高校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实证研究——基于某大学数据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9):95.
[3] 钟兰.基于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谈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培养——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 (18):134.
[4] 顾晓春.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10):65.
作者简介:邹烨,女,(1987——)湖南汨罗人,助教,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