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映出的“爵士时代”的某些特征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爵士时代”的现象的描述是一大特色。该小说反映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上层阶级对金钱至上的生活的追求。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映出的“爵士时代”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新历史主义
  
  一.“爵士时代”的背景
  美国历史上,“爵士时代”是指1918年——1929年即自一战结束至经济大萧条的时期。这既是一个浮华享乐的年代,也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一切神明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以往关于人的信念完全动摇”。 2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既充满着财富和进步,又充斥着暴力与犯罪。所有的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因此,正如马克·吐温将美国文学现实主义时代命名为“镀金时代”一样,菲茨杰拉德把这个时代命名为“爵士时代”。
  在这个时期,超前消费和娱乐享受笼罩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和机构,旧的道德标准已瓦解。一批新型女郎出现在台面上,她们要求有和男人同样的自由权利,她们穿迷你裙,烫卷发,抽烟,喝酒。因此,她们被称为“爵士时代”的“轻佻女郎”。同时,这个时期充满了犯罪和暴力。商人们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来聚集财富;禁酒令的实行,导致了更多了暴力和犯罪。“虽然那个时代是物质繁荣的高峰期,但同时它也标志着社会不稳定和精神空虚的开始,随着社会的前进,它们还会逐渐深化”。
  “这是个疯狂的年代,困厄的时代,是年轻人蔑视人生、纵情欢乐、追求金钱和炽烈的时代,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狂欢酒宴、到处充满暴力、人们的精神逐渐衰弱直至崩溃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一个这样的时代,“爵士时代”就成了美国20年代的代名词;才造就了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发言人和编年史家”;才为美国20年代的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
  中国社科院盛宁先生认为,“一切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同时,社会被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机构的总和,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将这个时代描述成“美丽的和该死的”一代,这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都有很好的印证。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映出的“爵士时代”的某些特征
  新历史主义认为,“每一个表达行为都深嵌在物质实践的网络中。把文学文本重新放入历史语境之下,这个历史语境被界定为主要由性别、种族、阶级所决定的权利等级。”[] 蒙特洛斯(Louis A Moutrose)对新历史主义的理念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界定:“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想从文本和历史中去追寻“财富带给人们的是道德沦丧和精神空虚”的足迹,“并描述因缺乏精神食粮而处于岌岌可危的美国”。
  盖茨比和“爵士时代”
  杰伊.盖茨比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贫困青年,他爱上了富家小姐黛西。但由于经济境况导致的社会地位的悬殊,黛西嫁给了芝加哥的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黛西跟布坎南结婚后,过着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渐渐把盖茨比抛向脑后,而痴心的盖茨比却一直眷恋着这个已成他人之妇的昔日恋人。为了夺回失去的情人,他怀着对黛西的痴情,怀着献身爱情的理想,开始了顽强的奋斗。他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赚钱,投靠了一犯罪集团,从事走私买卖,终于大发横财。他在黛西住所的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举行盛大的舞会,想以此来吸引黛西。
  为了重温往日快乐的时光,为了拥有失去的情人,盖茨比不择手段获取钱财。他参与犯罪,走私买卖,无视法律的威严;他自私利己,仅为找回爱人迎合市侩人们的口味;他生活奢华,享受金钱带给他的满足。然而他的一切举止,在黛西的眼里都是徒劳。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她背叛了他。“他一直不能理解黛西的动机,不能理解她的世界的复杂性。他只看到一个高雅的世界,却不明白隐藏在背后的冷酷与无情。那世界里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一直采用表里不一的手腕和狡诈、尖刻的手段”。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盖茨比是天真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
  “在20年代,绝大部分现代美国人已经没有了神圣的追求,他们的梦想早已物化为单一的物质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失去了作为人的一些起码的道德标准”。[]在那个充满金钱的社会,他们显得是如此的幼稚、天真,不合时代的节拍,他们的追求必将被现实击得粉碎。盖茨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以为财富和金钱就是进入天堂的云梯,却不知道其实所谓的天堂只是一种虚幻,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并付出毕生精力去实现它,而他的梦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在一场阴谋的策划下,盖茨比的爱情连同他的灵魂和肉体一同死去。这是金钱社会制造的悲剧,傲慢且自私的人们摧毁了他的梦想和信念。
  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的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追梦者,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正如20年代的美国一样,在现实的考验下,盖茨比连同那个时代一同走进了墓穴。
  黛西和“爵士时代”
  黛西是盖茨比心中的“完美女人”。她娇美、艳丽,优雅动人。她身穿一袭白裙,好似一朵诱惑的玫瑰。然而在她浮华的表面,隐藏的是一颗丑恶、冷漠的心。她是“爵士时代”“轻佻女郎”的代表,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中描述这个时代的女孩子一样:“凡是有着维多利亚时代脑筋(母亲们大都有这种脑筋)都懵然不知她们的女儿是被人吻惯了。‘名媛’变成了‘卖弄风情的女子’,‘卖弄风情的女子’又变成了‘小妖姬’。”
  无疑,“黛西是盖茨比心中美丽‘女神’的化身”。[]她也曾和盖茨比海誓山盟、地久天长过,然而在荣华富贵、金钱社会的驱使下,她成为上流社会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物质主义崇拜者,甚至连她的声音都充满了“铜臭味儿”。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她无视丈夫的出轨行为。“黛西的转变反映出了‘爵士时代’的女性在人生价值观上趋于从追求享乐到虚无到颓废主义的内在契合”。
  T.S.艾略特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形容20年代的人:“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塞满填料的人/相互依偎/头颅里塞满稻草,唉!”。[]黛西则是20年代典型的头脑中填满稻草的空心人。她只知道享受生活,却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她常常自言自语:“我们今天下午做什么呢?还有明天,还有今后三十年?”[]她无视自己孩童的成长,终日沉湎于节奏欢快的“爵士乐”中,出没于各式社会沙龙。带着娇柔做作的面具,她企图掩饰自己内心的空洞。
  与汤姆的婚姻是美貌与财富的结合,这份婚姻满足了她对金钱、地位的需求,但短暂的享受后,她的内心又开始变得空虚茫然,于是她投向了盖茨比的怀抱,以此来寻求一份短暂的慰藉,一种虚荣的刺激。她的行为毫无负责之说,当她驾车撞死了丈夫的情妇时,为了保护自己,她不惜以盖茨比的生命为自己辩护。她一味的选择逃避和屈从于诱惑,从没想过去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往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早已化为乌有,而如今“他一定会觉得他已经失去了那个旧日的温暖的世界,为了抱着一个梦抬举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黛西是美丽的,她优雅动人,好似一朵甜美的诱惑的玫瑰,却充满了丑恶,她属于典型的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女性:‘外表可爱娇媚,浪漫却有寄生性,且情感冷漠可怖。’
  上层阶级和“爵士时代”
  如果没有上流社会的一些乌合之众,20的年代的美国便也不会称之为“喧嚣的二十年”或是“爵士时代”。这些人表面上过着风光富足的生活,实则内心彷徨空白,虚伪孤独。为消磨时光,他们都是不请自到去参加盖茨比举行的舞会,因为人们害怕接受现实,只有选择豪华奢侈的聚会来逃避、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而这些自私的人们却不认识舞会的主人,甚至他们相互自己也不认识。“音乐,笑声,各种脸庞都在这些伪善的面具下变得模糊了,然而他们参加舞会的目的正是向人们显示了他们的孤独和悲哀。”
  除了崇尚物质追求,他们毫无精神食粮可说。这群人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着生动的描述。“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盖茨比)家传过来。在他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女客们的发型争奇斗艳,披的纱巾是卡斯蒂尓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整个空气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脱口而出、转眼就忘的打趣和介绍……”
  当时美国社会是一个肮脏、空洞、毫无生气的地方,是一个失去了生活目的和意义的地方。他们这类人成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附庸风雅,追赶时髦,骨子里鄙陋不堪,虚伪自私成了天性,完全失去了创造新生活的欲望和能力。盖茨比死后门庭冷落,市侩的人们没有来参加他的葬礼,他们只感兴趣于追逐另一个嬉戏的场所。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本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正是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文学文本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机制中。同样,如果我们不以我们所研究的社会这个文本中含有的踪迹为媒介,我们不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真正的过去。”“爵士时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独有的一种现象,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让我们脑中重现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且也对我们现代人有着一定的启发和见解,会让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人间的情谊、金钱的看法等做出客观、清醒的思考。盖茨比的悲剧让我们对理想与现实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黛西的冷漠无情让我们对人间情谊有了重新定位;上流社会人们的市侩虚荣让我们对人间真情有了更清晰的感受。在现实面前,所有的面具都将露出它本来的面目,而我们要做的是,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冷静的面对客观的分析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让虚幻的现象掌控我们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兰·乌斯比.美国小说五十讲[M].肖安薄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249.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5.
  [3]卢风.人类的家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122.
  [4]威廉范俄康纳.美国当代七个小说家[M].张爱玲等译.三联书店,1988:111.
  [5]张伯香,龙江.英美经典小说欣赏[Z].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04.
  [6]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Z].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500.
  [7]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8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版画肌理魅力的来源、版画肌理魅力与版画家主体创作意图的关系、版画肌理魅力产生需要的手段、版画肌理的选择、版画肌理与抽象的关系、版画肌理魅力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这六个方面来阐述版画肌理的魅力。进而制造和运用铜版画肌理,旨在追求铜版画肌理的魅力。  关键词:肌理;魅力;技法;主体意图    铜版画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铜版画中肌理的魅力。  绘画与戏剧、音乐、文学等艺术不同,绘画没有听觉、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在党章总纲的修订中,党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发展战略的确立,显示了党章总纲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不断完善,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日益科学。坚持党的先进性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新时期党章总纲;总纲修订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对党的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党章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法是依法惩罚犯罪,保障被害人权利的重要法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我国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从保障人权和健全的高度,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都有了新的规定。”然而对刑事被害人因受到严重犯罪侵害陷入生活困境还缺乏制度关照,这种对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失衡,无疑是司法不和谐的体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
期刊
一、刑事协商制度的内涵  刑事协商是指以被害人参与为前提,刑事诉讼主体之间通过对话与合作,在充分考虑被害人诉求的基础上,就刑事案件的程序、实体等问题达成共识,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赔偿、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不起诉或提出对被告人作轻缓处理的量刑建议并被法庭确认的新型纠纷解决模式。  刑事协商适用于刑事诉讼的每个阶段,其目的是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促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
期刊
摘 要: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已成为影响企业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结构状况分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人力资源成本结构的方略和具体策略,为我国中小企业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运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结构优化;人力资源效率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间
期刊
摘 要: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较早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从分析中国各阶级特性和政治态度入手,提出了无产阶级应该成为革命领导者的结论,并且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统一战线、对革命武装、对农民的领导权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形成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奠定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瞿秋白;无产阶级领导权;阶级分析;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
期刊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结构。但是,如何有效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使企业和信用社形成双赢局面,成为农村信用社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一)从农村信用社角度进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1、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  由
期刊
摘 要: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通过统一作战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指挥控制系统的协调运作,统一规划,从目标的选定,兵力配置到各种支援和保障任务的协调,充分发挥战区内的各种资源,保证了整个战略和战役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美军;空战指挥;战争    美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共部署了1801架飞机,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机种。在这些飞机中,空军飞机863架,海军陆战队372架,海军408架,陆军20架(不包括旋翼
期刊
摘 要:《废都》以反美学、反崇高、反文化、反道德的解构话语,叙写了人文知识分子世纪末颓废行为,前瞻性的展示了城市文化废墟。或许暴露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太真切了,让喜欢冠冕堂皇的现代人受不了,所有才群起而攻之。隔了十多年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作品俗的真实,俗的深刻,也不难发现当时批评的虚伪和尴尬。  关键词:颓废;性描写;解构;反讽;虚伪    1993年《废都》的出版可谓是惊天动地,它如一块巨石在
期刊
摘 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门户洞开,近代基督教渗透到中国的内地边陲,一批女传教士来滇。由于目前学术界的对近代女传教士在滇活动研究少有涉及。本文对女传教士在滇的活动进行探析,得出女传教士在滇人数相对较少、活动特对不独立的特点,分析其活动对滇的近代化影响,从而更为客观、公正的展现近代女传教士在滇的传播历史。  关键词:近代云南;女传教士;文化影响    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福音奋兴运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