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题多解的重要性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_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解题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教学,在为该类题目提供通法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其思维的灵活性,从而由掌握知识向形成能力方向上转移。
  【关键词】多角度;一题多解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这说明了数学解题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解题教学中,就题论题的教学,学生掌握这类题求解方法的牢固程度显然是有限的,这个时候一题多解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为这类题型的求解提供通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本人结合一道课后练习,论述一题多解教学的重要性。
  原题呈现:如图,E是△ABC的中线AD上的一点,CE交AB于点F,已知AE:ED=1:2,求的值。
  思路点拨:本题已知两线段之比,求两线段之比值,容易联想到由平行推比例。又因为本题中并没有平行线,这个时候怎样添加辅助线就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常规的方法自然是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的平行线,构造基本图形,“A”型或“X”型,再利用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推理进行求解。
  解法梳理:
  解法一:如图一,过点D作DG//CF,交AB于点G,则==;
  又∵AD为BC边上的中线∴BD=DC;
  由DG//CF得==1即BG=GF
  ∴==。
  如果这道题的解题教学仅仅到这里,还是远远不够的。显然学生的心里还会有诸多疑问“为什么一定要过D点作DG//CF?是否可作DG//AC?过D点还能作哪些线段的平行线?过其它点可以吗?哪些点可以呢?”等等。如果不彻底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还是会出错,我们课堂教学就没办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接下来的教学很有必要。
  引导学生反思:过D作DG//CF作平行线时,构造了几组基本图形?此处是否可作DG//AC?学生试探后发现,这种辅助线仅构造了一个基本图形“A”型,而条件AE:ED=1:2无法用上,从而问题得不到求解。那么过D点还能作哪些线段的平行线?
  解法二:如图二,过点D作DH//AB,交CF于点H,则==,即DH=2AF;
  又∵AD为BC边上的中线 ∴BC=2DC;
  由DH//AB得==;
  即BF=2DH=4AF;
  ∴==。
  引导学生反思:
  解法一构造的基本图形和解法二构造的基本图形一致吗?对比解法一和解法二发现,这类题型,解题方法是什么?过D点还能作其它已知线段的平行线吗?还能怎么作平行线?
  经过对上面的两种解法的总结,学生初步掌握了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还能怎么作平行线?”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所铺设的,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
  下面的四种解法,分别由学生尝试过点A、过点B、过点C作平行线所得。
  解法三:过点A作平行线
  如图三,过点A作AP//CB,交CF的延长线于点P,则==,即CD=2AP;
  又∵AD为BC边上的中线;
  ∴BC=2CD=4AP;
  由AP//CB得===;
  即=。
  解法四:过点A作平行线
  如图四,过点A作AQ//CE,交BC的延长线于点Q,则==即CD=2CQ;
  又∵AD为BC边上的中线,∴BC=2CD=4CQ;
  由AQ//CE得===即=。
  解法五:过点B作平行线,可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作BM//AC?
  如图五,过点B作BM//CF,交AD的延长线于点M;
  ∵AD為BC边上的中线∴BD=CD;
  由BM//CF得=,==1,
  即DE=DM
  ∴===即=。
  解法六:过点C作平行线
  如图六,过点C作CN//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N;
  ∵AD为BC边上的中线 ∴BD=CD;
  由CN//AB得===1,即AB=CN,AD=DN;
  而AE:ED=1:2,即ED=2AE,AD=3AE∴DN=3AE,EN=5AE∵CN//AB;
  ∴==即CN=5AF∴AB=5AF,BF=4AF;
  即=。
  经过上面六种解法的多角度分析,进而不断思考、论证,学生已不但牢牢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也从掌握知识向形成能力方向发展,达成了我们解题教学的目标。考虑到点D是BC边的中点,解法五和解法六的辅助线也可以换一种陈述方式,如:解法六的可以换成延长AD到N,使得DN=AD,连接CN,虽然图形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是这样一来就与另一类题型,遇到中点,就单倍延长的方法做到了融会贯通,学生在感受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同时,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顿悟,这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总之,如果我们的解题教学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理清问题的实质所在,重视一题多解教学,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养成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的习俗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作为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使用筷子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还可以鼓励那些偏食的孩子去尝试新的食物。但是当前有许多的幼儿园为了方便和安全,不知该不该让孩子尝试着使用筷子,而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有关幼教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幼儿园的实际,以促进幼儿大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抽象理性的学科,数学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慢慢提升,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磨合,不断总结,内化为自身的数学素养。而在此过程中,数学练习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科学有效的数学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将新知深度融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数学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我们不能做到面向学生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一味的沿袭一成不变的训练形式,则难免会导致学生的厌倦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形成对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的关注,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对生活的关注和关怀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认识体验的过程,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感悟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高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生活化;体验
期刊
【摘 要】问題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以“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为例阐述问题式学习的实践运用,使学生认识问题式学习的一般过程,突出多重解决方法和途径的获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问题;问题式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所谓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习。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不是压制学生片面发展的教育,而应是促进学生各项智能和谐发展的全面教育。美国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导致项目教学不能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借鉴其他项目教学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辅助学习的重要工具。在高中导数教学中,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能降低导数理解难度,并促进抽象复杂的数学逻辑趋于形象简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导数教学内容,对于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浅析了思维导图对高中导数教学的适用性,探究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导数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导数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导数;教学  前言:
期刊
【摘 要】《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全面实践推销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获得推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协作能力。本文分析了课程的定位、课程目标,探索了课程从改革的思路到课程内容的选取和重组,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对这门课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推销技术;课程改革;教学  《现代推销技术》是市场营销专业课
期刊
【摘 要】思维可视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在数学课堂,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将现实活动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并使整个知识结构得到完善,便于学生从各个概念及关系中进行梳理、概括,增进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应用。本文以苏教版“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探析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例设计  在课堂
期刊
【摘 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齐头并进是当今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坚持符合认知能力的教学,保持与时俱进,与生俱进,与课堂俱进,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引领下,学会享受课堂、体会成长。  【关键词】数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增加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将“让学引思”这一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教学内容的阅读与学习并高效完成课堂任务。课堂中教师要能“让”会“引”,學生才乐“学”会“思”,培养学生自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让学引思;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