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前新医改方案的重要政策,也是国家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民营医院在我国被允许发展,其间历程艰辛,苦不堪言。据统计,目前民营医院已达数千家,这个数量就全国而言,还是微乎其微的小数。在国家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们将重新兴起发展之路,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的矛盾作贡献。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带来的“鲶鱼效应”,也将使整个卫生体制焕发新的生机。如何规范医疗市场,如何使得民营医院站稳脚跟?这些都已成为民营企业家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提高医患信任度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资源的政策放宽,乃至到了如今提出要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可以说,民营医院的发展,不仅将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更将有比以往更高层面的发展。目前,遏制民营医院经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仍是社会大众普遍对民营医院存在“信任危机”。有些民营医院在自身管理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管理不够规范、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等。
虽然,民营医院在发展初期存在的“假药假郎中”已经基本消失,大多数医院朝着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前进。但是,公众旧有的印象,的确一时难以扭转,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度比较低。这种观念,迫切需要民营医院通过自身的完善来改变。
首先,是优秀医生的引入。一个医院要发展,总会有人来治病。自然而然,是否能够“药到病除”成了患者对医院的基本要求。想要吸引患者,缺少好的医生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有些民营医院,只是通过最简单的大量广告来宣传自己,把低价、便捷作为宣传重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毕竟“看病治疗”不同于其他的消费,“疗效”才是人民大众最关心的。这次,医疗改革在用人环境方面,着重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的合理流动。相信利用这一点,民营医院引入适合的人才,将会成为医院日后发展的大方向。
其次,是加强就诊过程的透明化。一些民营医院以“低价”把病人忽悠去后,却用各种化验,甚至昂贵的理疗项目,加大患者的消费。本来病人以为几十元钱就能治好的小病,到了医院也不知怎么回事,化验费就两三千元了。这样不规范、不透明的操作手段,是以信誉为代价,透支了民营医院的今后发展。病人可能在大呼上当受骗之余,一辈子也不走进这家医院,甚至口碑效应会显得影响更大。
最后,民营医院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自身的宣传引导和监管规范,谋划适合自身的长远战略,朝着做品牌、有诚信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要做大,首先必须要做强,只有在打好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这是站稳市场脚跟的基础。
寻找正确的发展模式
和公立医院最大的不同,民营医院势必会面临潜在的生存压力。为此,很多投资者认为:民营医院要赚钱,可医疗事业却是个讲究良心、呼吁奉献的行当。所以,两者很难做到真正的兼容。民营医院遭受经营压力,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似乎成了正常现象。这个答案,其实并不正确。由于经营压力而造成各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目标选择、绩效评估等现代管理方法来规范,选择正确的发展经营理念和模式,肯定是成功的主要潜在因素。
民营医院首先要做到:不求医院规模大小,只求医院适应市场。只有在发展目标和方向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在条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地占有市场,做到发展壮大。
其次,不要一味地排斥医院的综合性,只重视医院的专科性。现有的民营医院以专科(业) 医院为主体,很少以综合医院形式经营。长此以往,受本身设置的局限性限制,很难使得企业壮大。
随后,要考虑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是只考虑医疗市场的经营效益。只求效益的急功近利,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采取长线作业,以微利、微增长、逐步积累、逐步增效、逐步扩展为主要创效方式,会更安全、合理。
当然,注重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模式也很重要。在善于把握国家医疗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量使得政府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在监督的基础上,充分扶持。在不违背经营原则的情况下,争取多方合作,不仅与公立医院包括医务人员、科研成果、医疗设备等在内的资源合作,更是学习、提升民营医院资质的一种手段。根据区域发展和患者的需要,随时更新自我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到为患者的方便、舒适层面着想。
最后,民营医院的投资人还要端正自我的理念。医疗事业不仅只是赚钱,它还有着对社会作奉献、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功能。不是说,办民营医院赚不了钱,而是目光短浅的话,急功近利投资这个项目,就是一种短期行为,就会变得很不得当了。
注重管理优势和创新理念
现在,随着国家支持和鼓励力度的加大,民营医院真正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民营医院真正地抓住机遇呢?
一是在管理层面上,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上,及时改变聘用员工的传统服务理念,要让员工确立医疗服务行业的绩效思想。强调为患者利益着想,才是确保医院利益的唯一办法。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和激励手段,把一切工作围绕患者和医院绩效进行,做到把影响患者的人和事,都视为医院管理的大事。同时,充分调动内在员工的积极性,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在服务患者的前提下,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保障体系。在熟悉、了解国家规定的医疗工作管理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适时结合民营医院特点,补充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实施细则。按医院运作规律办事,才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和敢于开拓创新,促进自身成功发展。这之中除了人才、设备的创新引进外,最为重要的是民营医院要敢于开展世界或全国首创或新创的新业务。通过努力,把新颖、确实有效的诊疗项目尽量推广。一味害怕争议多、社会影响大,而采取保守办法,结果无法促进医院的成功发展,久而久之甚至难以支撑。
2009年,我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拥有近20家专业眼科医院的民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逐创业板成功撞线,成为创业板首家湘股的实例也告诉我们:如同“爱尔眼科”一样,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民营医院的发展同样前途无量。爱尔眼科把他们的成功归纳为:商业模式、品牌形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科研学术等上的创意。其中“三级连锁的”商业模式是其最大优势,即在一级城市建立一级中心医院,在省会城市建立二级医院,在地级城市建立三级医院,形成了“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实现了患者在爱尔连锁医院间的相互转诊,医疗技术资源在体系内的顺畅流动,不仅任何一家爱尔连锁医院都可以依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力量参与当地的市场竞争,取得“多对一”的竞争优势,而且每一位患者在爱尔眼科各连锁医院都能享受到高水准、多层次的眼科医疗增值服务。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有许多民营医院考虑:到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生存得更好?民营医院必须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这种说法有许多可以讨论的空间。毕竟让医院赖以持续的发展,最终还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所决定的。民营医院的成功与否,根本在于它能否找到适合的、正确的赢利平衡点,并促使医院快速发展。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在装备了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吸引了诸多优秀人才之余,就一定要采用高利润的收费模式,作为医院的发展基础。这就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战略目光了。
民营医院的代表佳美口腔,用了15年的时间发展,逐渐在上海、北京、大连、沈阳、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共设立100余家口腔专科医院。而与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美国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正式签署入股协议,进行1000万美元融资的背后,是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们做的不只是企业,而是一种事业。”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
(本文作者系《华光报》主编,近年来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经济类评论,是本刊特约作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民营医院在我国被允许发展,其间历程艰辛,苦不堪言。据统计,目前民营医院已达数千家,这个数量就全国而言,还是微乎其微的小数。在国家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们将重新兴起发展之路,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的矛盾作贡献。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带来的“鲶鱼效应”,也将使整个卫生体制焕发新的生机。如何规范医疗市场,如何使得民营医院站稳脚跟?这些都已成为民营企业家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提高医患信任度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资源的政策放宽,乃至到了如今提出要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可以说,民营医院的发展,不仅将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更将有比以往更高层面的发展。目前,遏制民营医院经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仍是社会大众普遍对民营医院存在“信任危机”。有些民营医院在自身管理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管理不够规范、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等。
虽然,民营医院在发展初期存在的“假药假郎中”已经基本消失,大多数医院朝着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前进。但是,公众旧有的印象,的确一时难以扭转,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度比较低。这种观念,迫切需要民营医院通过自身的完善来改变。
首先,是优秀医生的引入。一个医院要发展,总会有人来治病。自然而然,是否能够“药到病除”成了患者对医院的基本要求。想要吸引患者,缺少好的医生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有些民营医院,只是通过最简单的大量广告来宣传自己,把低价、便捷作为宣传重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毕竟“看病治疗”不同于其他的消费,“疗效”才是人民大众最关心的。这次,医疗改革在用人环境方面,着重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的合理流动。相信利用这一点,民营医院引入适合的人才,将会成为医院日后发展的大方向。
其次,是加强就诊过程的透明化。一些民营医院以“低价”把病人忽悠去后,却用各种化验,甚至昂贵的理疗项目,加大患者的消费。本来病人以为几十元钱就能治好的小病,到了医院也不知怎么回事,化验费就两三千元了。这样不规范、不透明的操作手段,是以信誉为代价,透支了民营医院的今后发展。病人可能在大呼上当受骗之余,一辈子也不走进这家医院,甚至口碑效应会显得影响更大。
最后,民营医院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自身的宣传引导和监管规范,谋划适合自身的长远战略,朝着做品牌、有诚信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要做大,首先必须要做强,只有在打好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这是站稳市场脚跟的基础。
寻找正确的发展模式
和公立医院最大的不同,民营医院势必会面临潜在的生存压力。为此,很多投资者认为:民营医院要赚钱,可医疗事业却是个讲究良心、呼吁奉献的行当。所以,两者很难做到真正的兼容。民营医院遭受经营压力,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似乎成了正常现象。这个答案,其实并不正确。由于经营压力而造成各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目标选择、绩效评估等现代管理方法来规范,选择正确的发展经营理念和模式,肯定是成功的主要潜在因素。
民营医院首先要做到:不求医院规模大小,只求医院适应市场。只有在发展目标和方向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在条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地占有市场,做到发展壮大。
其次,不要一味地排斥医院的综合性,只重视医院的专科性。现有的民营医院以专科(业) 医院为主体,很少以综合医院形式经营。长此以往,受本身设置的局限性限制,很难使得企业壮大。
随后,要考虑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是只考虑医疗市场的经营效益。只求效益的急功近利,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采取长线作业,以微利、微增长、逐步积累、逐步增效、逐步扩展为主要创效方式,会更安全、合理。
当然,注重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模式也很重要。在善于把握国家医疗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量使得政府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在监督的基础上,充分扶持。在不违背经营原则的情况下,争取多方合作,不仅与公立医院包括医务人员、科研成果、医疗设备等在内的资源合作,更是学习、提升民营医院资质的一种手段。根据区域发展和患者的需要,随时更新自我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到为患者的方便、舒适层面着想。
最后,民营医院的投资人还要端正自我的理念。医疗事业不仅只是赚钱,它还有着对社会作奉献、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功能。不是说,办民营医院赚不了钱,而是目光短浅的话,急功近利投资这个项目,就是一种短期行为,就会变得很不得当了。
注重管理优势和创新理念
现在,随着国家支持和鼓励力度的加大,民营医院真正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民营医院真正地抓住机遇呢?
一是在管理层面上,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上,及时改变聘用员工的传统服务理念,要让员工确立医疗服务行业的绩效思想。强调为患者利益着想,才是确保医院利益的唯一办法。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和激励手段,把一切工作围绕患者和医院绩效进行,做到把影响患者的人和事,都视为医院管理的大事。同时,充分调动内在员工的积极性,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在服务患者的前提下,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保障体系。在熟悉、了解国家规定的医疗工作管理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适时结合民营医院特点,补充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实施细则。按医院运作规律办事,才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和敢于开拓创新,促进自身成功发展。这之中除了人才、设备的创新引进外,最为重要的是民营医院要敢于开展世界或全国首创或新创的新业务。通过努力,把新颖、确实有效的诊疗项目尽量推广。一味害怕争议多、社会影响大,而采取保守办法,结果无法促进医院的成功发展,久而久之甚至难以支撑。
2009年,我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拥有近20家专业眼科医院的民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逐创业板成功撞线,成为创业板首家湘股的实例也告诉我们:如同“爱尔眼科”一样,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民营医院的发展同样前途无量。爱尔眼科把他们的成功归纳为:商业模式、品牌形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科研学术等上的创意。其中“三级连锁的”商业模式是其最大优势,即在一级城市建立一级中心医院,在省会城市建立二级医院,在地级城市建立三级医院,形成了“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实现了患者在爱尔连锁医院间的相互转诊,医疗技术资源在体系内的顺畅流动,不仅任何一家爱尔连锁医院都可以依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力量参与当地的市场竞争,取得“多对一”的竞争优势,而且每一位患者在爱尔眼科各连锁医院都能享受到高水准、多层次的眼科医疗增值服务。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有许多民营医院考虑:到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生存得更好?民营医院必须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这种说法有许多可以讨论的空间。毕竟让医院赖以持续的发展,最终还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所决定的。民营医院的成功与否,根本在于它能否找到适合的、正确的赢利平衡点,并促使医院快速发展。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在装备了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吸引了诸多优秀人才之余,就一定要采用高利润的收费模式,作为医院的发展基础。这就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战略目光了。
民营医院的代表佳美口腔,用了15年的时间发展,逐渐在上海、北京、大连、沈阳、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共设立100余家口腔专科医院。而与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美国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正式签署入股协议,进行1000万美元融资的背后,是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们做的不只是企业,而是一种事业。”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
(本文作者系《华光报》主编,近年来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经济类评论,是本刊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