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赴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教育部就高师院校大力推行师范生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倡导高师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实习支教工作。西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2008年8月,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签署协议,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成为第一家赴新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内地高校。迄今为止,已派出6批共970名同学在阿克苏地区7县l市的109所学校从事教学、班级管理工作。学校赴新疆实习支教首开大规模跨省区实习支教先河,得到国家教育部、甘肃省教育厅、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原周济部长等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对学校的实习支教工作予以称赞和肯定,《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跨省先行开展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了追踪报道。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学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背景、主要做法展开论述,以期为兄弟院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提供参考。
  一、西北师范大学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背景
  (一)新疆自治区全面实施“实习支教计划”,西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
  新疆自治区为“双语”教学,从2007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了自治区高校师范专业和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度作,即“实习支教计划”。2008年起,新疆可派出的高年级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协商选派西北师范大学高年级师范生到新疆基层地区实习支教。甘肃省自治区教育厅同意开展此项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下。2008年9月,学校对口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派出首批实习支教师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工作。
  (二)新疆阿克苏地区“双语”师资短缺的教育现状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3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75%。阿克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占多数人口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亟待发展,本土教师在发挥教育功能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成为阿克苏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开展高校师范类本科学生实习支教是阿克苏地区教育所急需且切实可行的。
  (三)西北师范大学“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办学理念与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多年来在办学中始终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办学方向,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主动适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全方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探索形成了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为一体的、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师范教育创新办学模式,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西北师范大学开展新疆实习支教的主要做法
  (一)各方努力配合协作,精心组织,打造精品工程
  1.校地领导高度重视,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实习支教工作顺利开展,与甘肃省教育厅、新疆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阿克苏地区教育局、相关县市教育局、实习支教所在学校密切配合,西北师范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学校党委、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后七次前往阿克苏地区护送慰问实习支教师生。
  2.全员参与和注重实效的务实作风保证了合作共建的全面实施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学院领导为成员的西北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对实习支教工作进行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完善和改进制定下一批工作计划。领导小组统筹兼顾,积极协调,保证了实习工作顺利展开。
  3.创新实习支教工作机制,保证工作持续开展
  会同新疆自治区教育厅、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及时研究和解决实习支教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与动员,组织实习支教摄影展、实习日志展,在全校师生中营造全员参与氛围,使更多优秀学习能参与到实习支教这项事业来;为实习支教师生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实习学校签订《实习支教安全协议书》,积极探索与实习学校协同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有效机制。
  4.推动实习支教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进程
  制定《西北师范大学实习支教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使西北师大实习支教每一位参与者都行有规、动有矩,有力保障实习工作的展开。
  5.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
  考虑到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占75%的事实,为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学校聘请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岗前培训,向同学们讲述民族风俗与禁忌,讲授一些维吾尔族日常用语;编印介绍支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和风土人情的材料,使同学们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接触时注意民族禁忌与礼貌礼节;同时要求学生签订《赴新疆实习支教承诺书》,保证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6.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安排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担任带队教师,从而保证教师指导作用能更好地发挥;考虑到兰州距离阿克苏较远,学校积极与兰州铁路部门协调,为同学们购置卧铺车票;每次出发时定做统一样式的帽子或T恤衫,便于了学生上下车的管理;妥善解决实习支教学习参加四六级、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等问题。
  (二)妥善处理实习与支教之间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1.明确基地学校在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要求基地学校成立由实习基地学校相关领导、部分指导教师以及西北师大带队教师组成的“实习基地学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总体安排、协调实习工作,推荐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接收实习生的计划,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和开展教育实习,组织完成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2.强化学校带队教师对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的引导作用
  学校要求带队教师全程驻点阿克苏地区进行巡回指导,与学生保持信息畅通,全面负责学生教学指导、组织管理工作。
  具体责任:负责实习前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工作,结合各学科开设的相关课程加强微格教学培训,每个学生微格教学培训不少于6学时;与实习基地学校协调,落实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实习过程中,对所负责的实习基地学校进行巡回检查,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对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质量;总结实习工作,负责实习资料的整理、汇总,推荐优秀实习学生。
  3.积极鼓励实习支教学生在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对实习支教学生实习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要求。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调查等三个方面。
  教学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到听课不少于30节,教案不少于16个,上课不少于40节。
  班主任工作:实习生应根据教育方针和实习基地学校的 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原班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根据需要进行学生的个别教育和家访工作;能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调查:能结合实习民族地区基地学校和班级实际,恰当选定调研主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基础教育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三)学校相关保障措施
  1.进行课程调整,使教师教育类课程前置
  参加春季学期(第6学期)支教学生的课程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提前在第5学期后半学期开设,专业必修课程推迟在第7学期修读。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学分修读情况自行在第7、8学期安排修读。
  参加秋季学期(第7学期)支教学生的课程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正常学期进行,专业必修课程推迟在第8学期前半学期补修。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学分修读情况自行在第8学期安排修读。
  2.学业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缓解学生补修课程压力
  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实习支教工作,同时减缓参加实习支教学生毕业学分不足及补修课程的压力,对实习支教学生在学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具体方案为:给予实习支教学生8学分的“教育实习”必修学分、10学分的“实习支教”选修课程学分;在毕业学分审核时,对实习支教学生给予3-4学分的机动学分;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自动获得学生“素质拓展”6学分中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2学分。
  3.同等条件下,在“推免”、各类评奖、评优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同等条件下,各学院和有关单位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入学、农村教育硕士选拔、奖学金、资助金等项目评定时,优先考虑参加实习支教学生。
  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实习支教有力支援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自2008年秋季学期至今,学校共安排970名本科学生在阿克苏地区七县一市106所学校开展实习工作。学生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开始成为支教学校中的一员。他们不仅承担了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和教辅工作,也承担了教研组的科研工作和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大缓解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基层地区中小学合格教师紧缺,特别是“双语”和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困难,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持,有力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民族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劳动者从体力需求到脑力需求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力量,也应不断的提升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教师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备受關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概括的成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人才”正成为第一理念。近年来在各种高等教育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关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一致认为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  一 高教历程 
期刊
一 “大体育”发展格局的内涵  学校“大体育”发展格局,从广义上说,就是以体育教育教学“三基一尖”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深化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充分拓展体育课程发展空间,充分拓展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谐体育、人文体育、大众体育协调持续
期刊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享受的关爱更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容
期刊
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致使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为生产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因此,当今的医学教育应把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科研创新意识强的开拓性医学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  机能实验学是以动物机能实验为手段、探讨人或动物的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或生
期刊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工学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自1997年首个制药工程专业在美国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制药行业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的高新科技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药学知识、化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机械工
期刊
一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一)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影响到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各学科的理论建构产生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缩短了人类之间的地域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必然会在相互碰撞中融合和重构。这一切反映到教育中来,必然要求教育对此做出积极反映。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期刊
自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后,大学去行政化就成为了两会代表、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甚至《Nature》杂志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但事实上,国内关于大学行政化的思考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讨论。目前,关于大学行政化该不该“去”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如何“去”的路径也颇多争议。为此,笔者以为,对
期刊
高校是整个社会中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最集中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对于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造和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业务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基础的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另一种教育的类型,其本质在于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塑造其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一旦明确了这些问题,学生才会对自己身处的外界世界以及
期刊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1.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公众进行媒介认知能力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传媒的性质,提高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媒体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