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享受的关爱更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容易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片面性甚至错位的幸福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幸福观,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正是情感、个性、观念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幸福是这一时期年轻人内心最为强烈的追求。但毕竟该阶段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仍然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很容易感到缺乏幸福感,进而引起他们内心产生失落、迷茫、自卑的情绪,无论是对学习、生活还是对身心健康发展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坚持不懈地强化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使之持续健康发展。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育人是大学生教育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遵守公序良俗,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建设者,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无数的事例表明,美好的幸福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缺失道德的人很难获得幸福,而没有崇高正确幸福观的人也难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内心都渴望获得幸福、渴望得到认可,经常会思考“人生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而这些都从属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可见幸福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一个人拥有崇高正确的幸福观,那么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因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体现而逐步确立并得到提升。进而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驱动大学生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大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这一时期没有给予良好的教育,一旦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那么无论生活状况好与坏,无论学习成绩好与坏,都难以获得幸福的感觉。同理,一个幸福观不正确的人,也会因怨天尤人等不良情绪的积累逐渐形成心理疾病,更加深了幸福缺失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幸福观教育与心理健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随着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幸福感,形成良性循环。
  二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知,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仍然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践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致使幸福观教育难以获得实效。
  (一)教育内容中道德观和幸福观结合度不够
  “人们在追求深刻而持久的幸福时,需要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在一起;只有获得道德上的满足感,一个人才能达到高度的幸福境界。”良好的道德能够带给人们幸福。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体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采取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尽管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开始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然而应试教育唯学习成绩是从的残毒并没有完全根除。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视不够,仅仅是枯燥地向学生灌输大道理,而忽视了将学生情感幸福体验和道德学习相结合,没有将道德和大学生的幸福追求相联系,使教育脱离实际。
  此外,尽管良好的道德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但不能理解为绝对的幸福,并不意味每一件事都一定且必须会带来幸福,而且也不能单纯地以物质生活来衡量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善良、忠厚、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并不是大富大贵,甚至有些生活很清贫的人也同样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性,而一些靠违背道德行为而获取财富、名利的人却财运亨通、名利双收。这种“德福背离”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而且是任何一种社会体制下都存在的局限。这就需要高校必须将道德观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大学生正视“德福背离”的现象,防止其对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产生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怀疑“德福一致”的正确观念,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真正做到加强大学生“德福一致”观的教育。
  (二)教育形式中体验式和实践式教育结合不够
  尽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幸福观教育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来进行的,但幸福观教育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幸福是要去感受的,而不仅仅是靠讲授幸福的概念就可以实现的。因而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要多采取体验式和实践式的教育方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僵化、教条地灌输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大都采取课堂教育形式,只是生硬地告诉学生幸福的概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量化地去衡量是不是幸福,既抽象生硬、又虚无缥缈,难以唤起学生心灵共鸣,被感受,被真正领悟,进而产生追求幸福的欲望。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与日提升的形势下,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比较多的关爱,物质生活较为充盈,但其精神需求却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缺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更要多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和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让大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缺乏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幸福观教育,使幸福观教育有效性不高。
  (三)教育实践中“三观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结合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的“三观”教育主要是给大学生讲解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内涵,成为应试教育为了提高成绩而机械记忆的理论,而教师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三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 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能够在“三观”指导下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综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因而,在向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实践中,必须要将幸福观教育融入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章节,用大量社会现象或者创设实践活动和实践情境来告诉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带来对应的幸福体验。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能够将“三观”教育真正重视起来,但是难以在其中渗入幸福观教育。
  三 改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一)选取能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教百内容
  道德修养是通往幸福的重要阶梯。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更容易体会到世间的真善美,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从而产生幸福感。高校的幸福观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选取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幸福观,应当大力开展人文科学素质教育。
  此外,人文科学素质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要选取能够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因为心灵中的许多痛苦乃至黑暗都可以利用思想、知识来驱除,而具有高水平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是产生思想,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就应积极学习前人智慧,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科学素质。知识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与人们的情感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知识参与思想,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实际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教育内容使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体会到幸福,因为有德行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二)丰富幸福观教育的形式
  把解决社会问题融入幸福观教育。大学生虽然人在校园,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社会上的最新信息,这些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观念,而大学生在幸福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质归根结底就是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存问题的缩影和集中体现。所以,高校实施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问题,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幸福观带来的影响。相信随着共产党建设的不断深入,党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一定会逐步建成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教育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十分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增强幸福观教育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注入时代的色彩。目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主要是偏重于理论的灌输,脱离了与现实、时代的结合。因此,除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外,还应包括其特殊的教育形式。比如通过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不幸和活着的人们进行对比,来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教育等。
  总而言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特殊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多途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懂得追求幸福和快乐的人。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
期刊
2013年4月23日,上海纽约大学最后一场校园日活动结束,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十省市500名学生,将角逐约250个符合学校录取条件的名额。入选学生分A、B两档,A档学生高考(微博)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即可被上纽大录取;B档学生,上纽大将结合高考成绩、校园日活动考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  之前,上纽大的“校园日”活动被称为“史上最神秘的大学面试”,保密工作做得
期刊
“民办学校里专门设置一个科研处的,可能不多见。”首次获得有资项目资助,虽然仅有2万元,但山东协和学院科研处处长吕秀美语气激动。从去年底上任以来,她首先把学校的一系列鼓励科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今年5月,该校“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相继出炉。  “不仅有了规章制度,学院每年投入在科研、设备仪器等方面的经费就超过500万。”吕秀美介绍说,仅2012年该校承担的厅级科研项
期刊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系统都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加以审视。本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部分”以及其各组成要素进行审视。组合协调“阅读部分”中的选文、助读、课后练习三要素,整个“阅读部分”的功能将会大大超过单个要素的功能发挥,帮助学生获得很好的综合训练效果。  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各要素性能和规律的科学,一套初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是一个整
期刊
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人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基础广告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心理理论外,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配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作为广告学专业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极其紧迫的事情,更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劳动者从体力需求到脑力需求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力量,也应不断的提升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教师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备受關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概括的成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人才”正成为第一理念。近年来在各种高等教育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关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一致认为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  一 高教历程 
期刊
一 “大体育”发展格局的内涵  学校“大体育”发展格局,从广义上说,就是以体育教育教学“三基一尖”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深化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充分拓展体育课程发展空间,充分拓展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谐体育、人文体育、大众体育协调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