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一)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影响到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各学科的理论建构产生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缩短了人类之间的地域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必然会在相互碰撞中融合和重构。这一切反映到教育中来,必然要求教育对此做出积极反映。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新时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不断满足国家对不同领域的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必须对此做出积极的反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是社会需求多样性的迫切要求
  社会需求是课程发展和改革的真正动力。社会需求决定了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甚至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社会需求是多方向,多层次和迅速变化的,这就对学校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三)课程改革是高校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
  高等学校从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进行学校课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开设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走特色办学之路。然而,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不足也使学校面临发展的瓶颈。高等学校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以提升自身能力。
  二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障碍
  (一)学校自身缺乏改革意识,课程设置落后于时代发展
  我国的课程设置大多由国家的指令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决定,缺乏弹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僵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我们正常的课程教学和国家社会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本身缺乏改革意识,这种状况还很难得到较快的改变。学校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陈旧,教材质量不高,落后于时代发展,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长远规划
  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课程设置应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统筹安排。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一个合理的统筹规划,一些高校在部分专业设置上又过于盲目,造成了一定的教育资源的浪费,给学校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学校课程改革时,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统筹规划使学校课程改革能够良性发展。
  (三)学校课程改革缺乏社会关注度
  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密切程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然而,在当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中,传统课程结构缺乏灵活性,较单一和缺乏弹性,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狭窄,难以适应社会职业的转换,特别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加强对社会的关注度。
  (四)教育投资体制的不合理
  学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研制新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国家教育投资体制尚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有限的投资向一些重点大学倾斜,以及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及其他社会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偏低等等。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校苦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难以完成其系统的学校课程改革,只能是进行局部的调整,造成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五)教师对学校课程改革的阻抗情绪
  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时,许多教师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对课程改革大多采取抵抗的态度。他们认为新的课程计划要求他们学习更多新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从而获得更多新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改革还要求他们协调新的人际关系,调整彼此的角色等。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处理许多新问题或者担任新的角色。这样,使教师感到不安全,很不适应,引起他们的恐惧与忧虑,从而增加他们对学校课程改革的阻抗情绪。
  三 关于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障碍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创新意识,加大学校课程改革力度
  新形势下,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增添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科目、新内容,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课程研发和改革力度,应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设置与社会中的最新发展领域相关的课程,培养社会的急需人才。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协议,走校企合作模式,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同时,各高校要以发展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研发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走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校本课程,增加选修课比重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考虑本校实际情况的状况下,开发合适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校课程设置的丰富性。校本课程的设置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校本课程的开放应密切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的设置是为人才的培养服务,人才的培养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真正做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密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
  高校课程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课程改革应从选修课开设的质量人手,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避免盲目开设,保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同时要协调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丰富选修课的科目、内容,是课程改革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合理引导
  我国课程改革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方针,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教育现状及本校具体情况,协调好统一与多样的关系。针对某些学校课程改革中的盲目性,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合理引导,统筹安排,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在深入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修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对高校课程的设置做出修改,通过合理规划和理性引导建立起系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帮助高校在课程改革中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四)密切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加强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课程设置应以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学校课程改革应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社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基础,通过社区教育对社区成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文明城市的建设。通过课程改革培养新型人才,以促进社会经济、社区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完善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文化的变迁,需要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进行学校课程改革。
  (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
  在进行学校课程改革中,特别是一些新课程的设置中,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许多学校由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难以实行。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保证到位,同时要做到教育投资的公平、公正;二是吸引企业投资教育,引领企业摆正投资方向;三是加强政策扶植力度,积极鼓励民间力量投资教育;四是走合作办学之路,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学校应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增加课程研发资金,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促进学校课程设置的顺利进行。
  (六)提升教师改革意识,消除阻抗情绪
  要克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着力构建一种促进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一方面,要树立起教师为本的改革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以课程决策者、课程专家和教师为主体的多边互动决策机制,提升课程改革的实效;同时要建立起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如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定,优秀教材的评选,开展精品课程的评选等,这些措施对于推动课程改革,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面临着世界各国激烈的教育竞争;教育自身的困境和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也使得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课程改革处于非改不可的严峻形势。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作为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发展。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来发展自身理论实践能力。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课程改革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其他文献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系统都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加以审视。本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部分”以及其各组成要素进行审视。组合协调“阅读部分”中的选文、助读、课后练习三要素,整个“阅读部分”的功能将会大大超过单个要素的功能发挥,帮助学生获得很好的综合训练效果。  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各要素性能和规律的科学,一套初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是一个整
期刊
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人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基础广告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心理理论外,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配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作为广告学专业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极其紧迫的事情,更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劳动者从体力需求到脑力需求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力量,也应不断的提升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教师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备受關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概括的成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人才”正成为第一理念。近年来在各种高等教育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关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一致认为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  一 高教历程 
期刊
一 “大体育”发展格局的内涵  学校“大体育”发展格局,从广义上说,就是以体育教育教学“三基一尖”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深化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充分拓展体育课程发展空间,充分拓展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谐体育、人文体育、大众体育协调持续
期刊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享受的关爱更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容
期刊
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致使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为生产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因此,当今的医学教育应把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科研创新意识强的开拓性医学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  机能实验学是以动物机能实验为手段、探讨人或动物的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或生
期刊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工学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自1997年首个制药工程专业在美国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制药行业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的高新科技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药学知识、化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机械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