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创建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整个社会中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最集中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对于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造和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业务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基础的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另一种教育的类型,其本质在于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塑造其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一旦明确了这些问题,学生才会对自己身处的外界世界以及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其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使他们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热爱党、热爱人民和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贡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和才智。
  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种方式,也有很多种类型,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主要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的类型,方式有开大会、作报告、个别座谈、调查问卷、家访等很多方式。但这些方式都无一例外地属于短时间的、暂时性的,形不成规模,而且并不是每种方式学生都能接受。尤其在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性格逐步多样化的前提下,急需有新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可以深入学生们的心里。环境与教育是影响人思想的两大外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大举措。而且,通过优化环境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可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样更容易让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拟从高校校园软件和硬件环境建设方面着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建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而这种教育的实施,必然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做为开展的载体。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独立于受教育者之外,不论是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及文化,还是学校的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它们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离开环境开展教育那就是空洞的说辞,比如很多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究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哪些思想该有,哪些思想就不该有。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很多思想教育工作者想当然地就认为学生们都明白,不用“赘述”。再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过于单调,无一例外的就是大规模的开会,导致学生参与会议的积极性很低,并且会议的有效性也不高。或许开会的那一瞬间,学生听了,过后只要一离开会场马上就忘了,这种思想教育工作显然是意义不大。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建,主要是围绕校园环境建设开展,包括校园内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我们可以从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围绕这三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高校中的分布完全可以成为多样化的,甚至有一些教育者自身都没有注意到,比如学生公寓环境的建设、第二课堂的应用、各种传播媒介的应用等,都可以做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并且,通过这些平台所附带的文化内涵,会深刻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和行为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主体,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体现学校外在精神风貌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达到环境与人、文化育人、氛围育人的目的,这对于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以环境创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创建,以文化环境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校园里体现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表现校园文化底蕴,凝聚校园文化内涵和气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融合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展示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合作等观念,还可以做为校园建设中的建筑、装饰、雕塑、标语等设计的载体。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组分。具体来说,校园文化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与传统的育人理念相比,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面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渗透,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不断形成健康而积极有序的思想,并不断前进。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肯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其实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种途径,比如通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学校举行优秀学风班建设、思想道德模范班集体评比、德育新星评比、先进班级体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积极向上的学风和端正的道德意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种学习对象,并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最终学生们心里都会暗暗为自己加油,努力使自己也成为模范标兵。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学生自然会十分努力的去纠正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逐渐的一种良好的思想品质就会形成了。比如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7级7班,通过持续的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创建优秀学生班集体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全班锤炼了思想,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深入地把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依托的相互促进。
  2.强化物质环境建设,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物质环境是指高校校园内可以对学生学习、生活及相关活动产生影响的包括教学、办公、文体娱乐、生活休闲、校园绿化环境、各类设施装备等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它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各项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还是思想政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比如,学校中的阅报栏、宿舍中的爱心书屋的修建,可以比较集中地展示党团建设的新动态,集中学习党报党刊精神等;又比如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而营造的网络环境,可以为师生沟通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在这方面贵州省教育厅开展的“三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贵州省教育厅在所辖高校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其中重点突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通过网页、电子信箱、在线网络学习等方式,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推进制度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制度环境的形成,有的是依靠贴在墙上的规范起作用,有的则是一种整个集体的学生默认尊重的一种无形的规范,两种形式的制度都可以被我们用来做为催化剂,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思想工作涉及的是广大学生,因此,任何事情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包括高校中经常举行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社会工作者等奖项都需要民主选举,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给学生思想深处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周围事物的印象,端正其思想态度;第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性格,需要有一种制度约束的底限,任何人都不能触犯思想道德的底限,这样才能为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典型基础,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是法律制度保障。这是一切思想道德必须遵循的依据,虽然说思想形态高于法律制度,有的时候人们感觉合理的,法律未必允许,同时也会有一些法律允许,而我们未必感觉合理。当思想与法律二者相悖时,我们首先需要遵循法律制度的底限。因此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个必须遵循的制度,而且任何人都不能触犯。通过严格制度规范,再与物质基础相结合,就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最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基础上,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又需要依靠具备优秀思想品质的学生去维持和发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而且,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校园建设,包括物质、精神文化、制度修正方面都需要注意,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融入其中,最终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人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基础广告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心理理论外,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配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作为广告学专业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极其紧迫的事情,更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劳动者从体力需求到脑力需求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力量,也应不断的提升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教师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备受關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概括的成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人才”正成为第一理念。近年来在各种高等教育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关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一致认为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  一 高教历程 
期刊
一 “大体育”发展格局的内涵  学校“大体育”发展格局,从广义上说,就是以体育教育教学“三基一尖”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深化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充分拓展体育课程发展空间,充分拓展大学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谐体育、人文体育、大众体育协调持续
期刊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享受的关爱更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容
期刊
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致使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为生产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因此,当今的医学教育应把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科研创新意识强的开拓性医学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  机能实验学是以动物机能实验为手段、探讨人或动物的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或生
期刊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工学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自1997年首个制药工程专业在美国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制药行业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的高新科技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药学知识、化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机械工
期刊
一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一)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影响到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各学科的理论建构产生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缩短了人类之间的地域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必然会在相互碰撞中融合和重构。这一切反映到教育中来,必然要求教育对此做出积极反映。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期刊
自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后,大学去行政化就成为了两会代表、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甚至《Nature》杂志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但事实上,国内关于大学行政化的思考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讨论。目前,关于大学行政化该不该“去”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如何“去”的路径也颇多争议。为此,笔者以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