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板块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活动与口语交际组成。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板块体现出来,使我们易于操作,便于训练。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语文实践活动也被作为独立板块加以考察(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加之考虑到安全、场地、器材等因素。我们往往会忽视语文活动的实践性,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甚至会忽略课本中语文活动的存在。大多数停留在课本、教师、教室的层次上,要么老师包办,简简单单的把知识点讲解一番,重要的知识就让学生记记、背背;要么让学生就着经验凭空想象,草率粗略地进行一些课堂活动。特别是对于我们相对闭塞的农村中学,既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没有支持孩子读书看报的家长。有时学生想看书,却没有书看,更不用说各种文化活动了。因此,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很少开展真正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因而忽视了语文活动的实践性,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也就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那么,如何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上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呢?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我们不应只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不利的因素,还应看到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农村学生在生活体验与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淳朴美好的风俗民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均是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的好素材。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用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探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体验,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相融合。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对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改变观念,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的语文学习不再拘泥于“语文学本”,而是同时涉及科技、人文和自然、社会、以及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范本,提倡“忠实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制约着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全面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新课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应该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实践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我国甚至世界的一些著名的桥的构造、作用等知识,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一些桥的名称的由来及传说,如西湖的断桥、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大渡河的铁索桥等。还可通过与美术学科的结合来欣赏桥之美,桥与周围环境的构图与协调,并让学生们自己动笔绘画,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所以,语文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尽量把它延伸,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挖掘课外和本地的语文资源,灵活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我们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改造与拓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时,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春天,我先是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尽量参与到家人的田间劳动中,更多的体会大自然的春意,并要求他们用笔记下自己对春的独特感悟。而且利用不少人有照相机的条件,发起了一个小小的摄影活动,比比谁捕捉的春之美更能触动我们敏感的心。并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与春天有关的谚语、歌曲、诗画、美文的搜集整理。然后用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更加深了对家乡春天的体悟,同时通过调查参与,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父母辛勤劳动的理解和敬重,在搜集整理展示中,又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领悟与掌握。
三、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标明确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比较容易检测。虽然现在语文考试中关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考察分数基本固定为10分,但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可考察的内容纷繁复杂,而且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领悟与理解。因此,每次考试,学生们在此部份的真正得分都不尽如人意。而由于对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考查又很难检测,所以学生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培养出来。所以我们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并尽量变换活动形式,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想学,想参与,而且能乐在其中。
总而言之,语文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种触及人心灵的领悟过程,如果我们能把农村独有的淳朴民风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就更可以让学生守望一份真诚而单纯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的利用这种情感资源,在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在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让学生秉承对真善美的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黄伟—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张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王润梅─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
那么,如何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上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呢?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我们不应只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不利的因素,还应看到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农村学生在生活体验与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淳朴美好的风俗民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均是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的好素材。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用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探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体验,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相融合。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对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改变观念,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的语文学习不再拘泥于“语文学本”,而是同时涉及科技、人文和自然、社会、以及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范本,提倡“忠实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制约着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全面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新课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应该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实践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我国甚至世界的一些著名的桥的构造、作用等知识,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一些桥的名称的由来及传说,如西湖的断桥、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大渡河的铁索桥等。还可通过与美术学科的结合来欣赏桥之美,桥与周围环境的构图与协调,并让学生们自己动笔绘画,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所以,语文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尽量把它延伸,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挖掘课外和本地的语文资源,灵活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我们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改造与拓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时,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春天,我先是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尽量参与到家人的田间劳动中,更多的体会大自然的春意,并要求他们用笔记下自己对春的独特感悟。而且利用不少人有照相机的条件,发起了一个小小的摄影活动,比比谁捕捉的春之美更能触动我们敏感的心。并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与春天有关的谚语、歌曲、诗画、美文的搜集整理。然后用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更加深了对家乡春天的体悟,同时通过调查参与,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父母辛勤劳动的理解和敬重,在搜集整理展示中,又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领悟与掌握。
三、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标明确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比较容易检测。虽然现在语文考试中关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考察分数基本固定为10分,但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可考察的内容纷繁复杂,而且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领悟与理解。因此,每次考试,学生们在此部份的真正得分都不尽如人意。而由于对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考查又很难检测,所以学生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培养出来。所以我们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并尽量变换活动形式,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想学,想参与,而且能乐在其中。
总而言之,语文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种触及人心灵的领悟过程,如果我们能把农村独有的淳朴民风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就更可以让学生守望一份真诚而单纯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的利用这种情感资源,在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在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让学生秉承对真善美的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黄伟—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张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王润梅─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