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段,“千篇一法”,“千人一面”,答案唯一的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势在必行。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阅读教学过程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这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然后再精心设计教案,如何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
比如《江村小景》一课,田汉通过一个家庭悲剧来反映动乱的社会给人带来的影响。是难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老师只管讲解,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会显得非常松散,重点也不突出。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出:这篇文章中母亲和女儿的愿望在现在看来都很容易实现,为什么课文中两人的愿望最终都破灭了呢?两个儿子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与思考,从而体会到:军阀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突破难点之后,我再请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全文的教学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調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首先是“读通”。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时期,学习新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自然段段号,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放声把课文读通,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其次是“读懂”。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读出疑问,“疑出于书,解出于书”,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读、划、思、议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是“读好”。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当学生对课文朗读的音调、轻重、节奏、语气等达成共识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深入涵咏体会。
最后是读熟。读书不仅要有感情,且要有一定的速度,有些重要名篇要达到熟读成诵,甚至达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的境界。这样既可加深感悟,又可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课题上质疑。课题是文章的文眼所在,一般具有提纲挈领或点明中心的作用。从课题上质疑,可以疏通文本内容或直捣中心,更好地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引导学生从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抓住文本看似矛盾之处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超越性主体品质。在教学之后给学生存疑。一篇文章读完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以完整、深刻的认识文本。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作为传统方法,问答是实现思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实现师生对话。教师还可以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大胆地在组内发表见解,体现主体性,保证让每个人都有“讲”的机会,这样互帮互学。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使学生不仅知道其然,且知道其所以然,不仅有利于“学会”,且利于学生“会学”。教师也可以从诱导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出发,让学生变换角度开展抢答活动,既体现出公平竞争、阅读形式的活泼,又保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受到肯定。
(4)把“评”的自由送给学生。“评”即“评价”。在一堂阅读课中,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具有评价自由。让他们在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在他们施评的过程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
(5)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如学习《岳阳楼》这篇古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①读诗句;②讲字义;③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坼”和“浮”是什么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第三、四句时,老师则采用伙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四人一组,运用学法自学,互相质疑、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课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作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因此,要给足学生训练时间。我每堂课都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第一,精心设计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力求简洁、精炼,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第二,重要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问后,不急于要学生回答,而是给出思考的时间;第三,关键性问题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启发引导;第四,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要安排大量的时间留给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这样改进教学,学生就可以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深入地思考与讨论,可以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阅读教学过程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这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然后再精心设计教案,如何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
比如《江村小景》一课,田汉通过一个家庭悲剧来反映动乱的社会给人带来的影响。是难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老师只管讲解,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会显得非常松散,重点也不突出。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出:这篇文章中母亲和女儿的愿望在现在看来都很容易实现,为什么课文中两人的愿望最终都破灭了呢?两个儿子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与思考,从而体会到:军阀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突破难点之后,我再请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全文的教学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調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首先是“读通”。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时期,学习新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自然段段号,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放声把课文读通,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其次是“读懂”。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读出疑问,“疑出于书,解出于书”,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读、划、思、议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是“读好”。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当学生对课文朗读的音调、轻重、节奏、语气等达成共识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深入涵咏体会。
最后是读熟。读书不仅要有感情,且要有一定的速度,有些重要名篇要达到熟读成诵,甚至达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的境界。这样既可加深感悟,又可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课题上质疑。课题是文章的文眼所在,一般具有提纲挈领或点明中心的作用。从课题上质疑,可以疏通文本内容或直捣中心,更好地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引导学生从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抓住文本看似矛盾之处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超越性主体品质。在教学之后给学生存疑。一篇文章读完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以完整、深刻的认识文本。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作为传统方法,问答是实现思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实现师生对话。教师还可以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大胆地在组内发表见解,体现主体性,保证让每个人都有“讲”的机会,这样互帮互学。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使学生不仅知道其然,且知道其所以然,不仅有利于“学会”,且利于学生“会学”。教师也可以从诱导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出发,让学生变换角度开展抢答活动,既体现出公平竞争、阅读形式的活泼,又保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受到肯定。
(4)把“评”的自由送给学生。“评”即“评价”。在一堂阅读课中,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具有评价自由。让他们在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在他们施评的过程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
(5)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如学习《岳阳楼》这篇古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①读诗句;②讲字义;③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坼”和“浮”是什么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第三、四句时,老师则采用伙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四人一组,运用学法自学,互相质疑、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课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作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因此,要给足学生训练时间。我每堂课都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第一,精心设计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力求简洁、精炼,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第二,重要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问后,不急于要学生回答,而是给出思考的时间;第三,关键性问题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启发引导;第四,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要安排大量的时间留给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这样改进教学,学生就可以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深入地思考与讨论,可以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