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自主教育”的路上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明平简介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国家级园丁奖获得者。
  曾经担任教师、主任、副校长、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科所所长等职务,是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领域的专家。其著作《唤醒心中的巨人》、《自主能力概论》、《自主能力发展导航》、《玩着长大》、《优秀高中生自主发展手册》、《自主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促进研究》有广泛影响,发表论文55篇,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持、参加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12项。
  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整个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为全面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及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改革,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我国今后五年的教育改革指引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十二五”规划中立项了多个重点课题,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成为其中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这项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它旨在依据学生自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提供实验材料、咨询和必要的辅导,帮助中小学建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体系,进而探索学生自主能力的课程、家庭、和班级培养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让学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重点课题的精髓,我刊很荣幸专访了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该课题的总负责人王明平教授。
  参与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对于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常常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怎样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因此,我的科研研究,就立足在了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上。
  这个项目的研究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导向,以学校课程、课堂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终生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己任。我相信,这项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信息教研周刊》:在您的课题研究中,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开展工作,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完全符合的。有人说,素质教育在中国是实现不了的,您觉得您的课题与素质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王明平: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无论如何改革,这种教育的初衷是不会变的。通过《纲要》我们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这个课题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它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目标一致。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是重点。基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呼唤。
  《信息教研周刊》:您认为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
  王明平:我们这个课题突破以往有关研究往往侧重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局限,而是深入探讨学生行为自主能力,认知自主能力和情感自主能力。也就是从内部心理能力维度和人际关系能力维度两个方面探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结构模式,以及对自主能力影响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了。同时,我们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内容也拓宽了。突破了以往研究对象侧重于单一群体学生的局限性,而是涵盖了学习者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我们认为学生的成长是分阶段、有规律的,学校、教师、家长应正确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施加教育。我们不仅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特点、学生主体的自主性,还研究主体的创造性、社会性。从而保证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另外,我们研究的方法也在综合的基础上有了创新。突破了以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的局限,综合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跟踪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信息教研周刊》:您强调学生能力培养的“自主性”,那么“自主”在整个课题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又是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具体体现的呢?
  王明平:我们都知道,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从我主持的这个课题的名称就能看出来,我们是把“自主”放在了核心位置上的。自主是受教育者的一种高贵品质,自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们,只是自主教育的客体,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而开展的。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会在各个环节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活动自由,努力提供机会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管理、自主创新及自我教育,让他们能够主动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信息教研周刊》:根据课题的内容,您还组织了120多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校长、名园长、骨干教师,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针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的课程。您认为这一课程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有什么价值?
  王明平:我们这个团队在立足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下,以心理学、教育学、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为支撑,从自主能力概念及其测量、自主发展水平、自主能力影响因素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这套课程紧紧围绕培养学生14种基本技能、五大核心能力,锻造学生五大优良个性品质而设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核心理念进行迁移、内化,并通过不断地强化、评价、体验、内化、感悟,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着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信息教研周刊》:“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推动?怎样培养?在哪里培养?
  王明平:“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认为推动这项工作要(教育局)行政策动,(教科所)科研带动、学校行动、家校联动。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做到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网络育人。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文化,文化是一棵“大树”,具有系统性;文化是一条“长河”,具有传承性;文化是一座“花园”,具有多元性。自主能力要在课堂中培养,因为课堂是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我们构建了“生本课堂 自主教育”,尊重生命,教师智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唤醒、点燃、激励、激发、激活,学生参与、互动、探究、享受、体验、升华、内化。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建构促进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活动课程系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综合活动课程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体验性、指导性为一体,体现能力培养的导航作用,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方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信息教研周刊》:王教授,您十分
  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呢?
  王明平:人才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就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家校互动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认知、自主行为、自主情感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教研周刊》:随着对课题的不断深化,大家可能都会提出一些新的命题和想法,来进一步充实完善课题本身,您对课题研究下一步又有什么样的考虑呢?
  王明平:我们的研究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抓住各成长阶段的核心能力培养关键期,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方法;做一些实证研究,纵向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加工及输出能力追踪研究,横向对比研究;构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程,在实践中持续改进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自主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的课程我们正在开发,正在实践、研究,并受到一线校长、老师、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们希望更多的局长、校长和有志于自主能力培养的教师参加这项研究,我们协同攻关。
  自主能力培养研究的路很长,我们在路上。
  后 记
  没想到,采访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王明平,竟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
  原本以为,有着“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特级教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等众多头衔,又被同行专家誉为“多产专家”,被同事誉为“获奖专业户”,被老同志誉为“老黄牛专家”的王明平,一准是个严谨到家、惜时如命且不苟言笑的人。可是,当走近这个有着浓厚学者气息和大家风范的敦厚朴实、高大平易的北方男子时,我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这样思考了。”
  王明平说,之所以会选择“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自己二十多年来始终在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那时候,他还在一线当化学老师,班主任。当别的老师仍旧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生怕学生学不会记不准的时候,他却开始尝试教学改革了。那时的他课堂上一般只讲1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了学生。他认为化学的魅力就在于实验上,于是便用不多的一点工资,给学生们买来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讨论,不断找寻规律,获得知识。结果,孩子们还真争气,中考化学平均分为最高,录取率达到了97.3%,化学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9人次。这些孩子们,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充分彰显了教育的神奇,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行业,几乎都能独当一面,遥遥领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最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并终生可持续发展呢?
  “教育科研的路上,方向越来越明晰。”
  提到诸多的光环和荣誉,王明平说,其实,他最怀念的还是站在讲台上的日子,最喜欢的还是学生给他的定位——“唤醒潜能教师”。只是,当了校长,后来,又被任命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科所所长后,他知道,他不只要教好自己学校的孩子,更要对所有学生负责。于是,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他主持并参加了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12项。在一堆堆的成果和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他将目光锁定在了《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王明平说,正是这段话,让在教科研道路上执着前行的他更是豁然开朗。原来,自己苦苦思索的,正是《纲要》指向的能力为重,主动学习。于是,一个基于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的多学科、多层面研究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便清晰开来。该研究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校课程、课堂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终生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己任,全方位针对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坚信,我们会在自主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
  作为多年专职从事研究的资深专家,王明平在谦虚的同时,也有着无比的自信。他说,他坚信,基于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明平说,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则是促进学生发展。这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研究主要从学生内部心理能力维度和人际关系能力维度两个方面探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结构模式,对自主能力影响的深层次因素等。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加深,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及社会情绪方面,都能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呼唤。我们衷心祝愿:王明平教授和他的团队,能够在“自主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去造福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家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公民!
其他文献
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环节设计对知识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稿时,可通过“种植梅林”、“放养鲶鱼”等手段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生物学科本身是充满趣味的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理科生讨厌生物,生物成绩差。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太抽象不好理解,也认为课堂
期刊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为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及体现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期刊
编者按  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实行动。对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与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
期刊
内容摘要:实践说明,猜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学猜想”的定义及特征入手,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猜想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猜想;特征;实践  数学猜想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客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期刊
信息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拿起鼠标操作,但不能规范、准确地表述操作过程,不能自如地畅谈自己作品的设计与创意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分析原因,多数学生是不敢表达或不愿意表达。娴熟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是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它和现代汉语一脉相承。语文教科书选入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从而更加热爱母语;可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1.文言文教学中的误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口语教学已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足够的口语训练,缺少有效的课堂互动及交际思维训练,课堂参与度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素养得不到提升等问题。本文在课堂教学中对口语互动做了尝试与探索,对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口语教学;初中英语  一、引言  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