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丝路精神”与周边外交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崔方(1970-),女,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及国际政治。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新型国家间关系”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战略方面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再探索、再丰富,其实质与“上海精神”和“丝路精神”以及新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
  【关键词】上海精神;丝路精神;周边外交;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家间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外交话语,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热门词汇,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和思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战略方面的许多新论述、新观点和新思想,进一步将其延伸和丰富为“新型国家间关系”,其实质与“上海精神”和“丝路精神”以及新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
  一、“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中蕴含新型处理国家间关系的理念
  上海合作组织,这个脱胎于“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于13年前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对中国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国际组织,之所以发展成为至今已拥有6个成员国、5个观察员国和3个对话伙伴国的重要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正是因为它所秉持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其所蕴含的就是新型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理念和规则。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内核,“上海精神”体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6个成员国以此为指导,开创了全新的国家间关系模式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在组织事务上不分大小,平等协商,以建立政治互信为前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以互利为目标,努力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而且不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上海精神”仍历久弥新,显示出愈益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新型区域性组织的典范。
  而两千多年前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和平友好与合作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将中国同中南亚、西亚、欧洲及非洲等地区的许多国家联系起来,成为沿线国家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时至今日,正是藉由“丝路精神”的启示和传承,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的有关高峰会议场合分别提出的构建“陆上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理念才显得尤为重要,既顺应了各国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又符合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新时期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联系、扩大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模式。
  由上可以看出,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其实质可谓一脉相承,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简而言之,这两种精神中蕴含着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新型国家间关系理念。
  二、新时期经略周边的外交新理念
  环顾当今世界,中国的周边环境可以说是最为复杂:29个周边国家中,陆地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还有9个虽不接壤、但仍属于近邻的国家。这些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还是在政治制度和发展水平等都与我们存在巨大差异的周边国家,与我们的联系却最密切、交往最频繁、利益最融合、影响最直接。所以我们常说,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换而言之,我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始自周边,更依托周边。
  2013年10月24至25日,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因此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四字箴言”理念。其中“亲”是指要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惠”是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容”是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
  细细数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先后出访周边多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和战略共识,其出访安排之密集、日程衔接之紧凑着实令人赞叹,总体上可以说是热点不断、亮点迭出、精彩纷呈,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同时,我国周边战略布局也更加清晰地阐释了“外交铺路、经贸先行、安全合作、增信释疑”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可谓是好戏连台、好评如潮。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除提出构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大经贸合作格局之外,还在有关重要多边场合和地区峰会上提出建立中国——南亚国家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打造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构建亚太互联互通格局四项重大战略合作架构,内容涉及经贸、金融、安全、科技、人文交流等全方位领域,范围涵盖中亚、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尤其是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领域合作、海上共同开发、安全机制构建等诸多焦点与难点问题上,中国积极推动并孕育出不少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并巩固了中国的周边战略基础。   三、构建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内涵与意义
  综上所述,无论是“上海精神”、“丝路精神”,还是周边外交新理念,浓缩为一句,就是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和谐共生的秩序观”,这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在构建新型国家间关系方面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亦使得“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因为,无论是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都需要探索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
  在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层面,中国领导人前瞻性地提出要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这是以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及对其规律性认识为依据的,是从当今世界大格局、大方向和大战略的层面来定义的。其实质与内涵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合”的民族智慧和高尚品格,也反映了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时代诉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人类共同理想信念的有机结合。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大国,中美两国建立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新型大国关系,其示范力量和表率作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大小国家关系上,强调不论大小远近,都永远是好朋友和好伙伴,要构建大小规模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出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对待非洲朋友要“真、实、亲、诚”。
  在巩固和加强周边关系及地区合作问题上,提出政治沟通、经贸畅通、交通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区合作共生新理念;同29个周边国家中的21个实现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的互访或高层交往,密切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欧亚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文明的东方大国和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正确带领下,将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风貌,在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传统外交大政方针的同时,不断开创全面战略外交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钱彤,李斌传承丝路精神共创美好明天——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N]3版解放军报,2013-9-14
  [2]王毅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J]国际问题研究,2014(1)
  [3]吴士存中国铺开周边外交新棋局,“问题”国家将受冷落[EB/OL]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3/c1001-23296076html,2013-10-23
  [4]于洪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其他文献
【摘要】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的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实现,对未成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救济制度。西方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主要有司法保障模式、专职律师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这一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也有明文规定,东丽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我国相关法律条文,对在检察阶段引入法律援助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诉
期刊
【摘要】2012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我国正式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而原告适格问题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最基础元素,理应是制度设置的重点。但该修正案仅模糊地规定了有关机关和组织可作为适格原告,使得制度缺乏了应有的可行性。本文立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理论,本文将通过对案例中原告适格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进一步地得出适格原告范围扩张的立论依据,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
期刊
作者简介:牛亚琼(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在读。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整个社会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社会问题相继显现。计划生育新政策——单独二胎,便欲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河南省M市S村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这一新政策在农村80后群体中的实施困难重重
期刊
【摘要】随着药品广告行业的迅速发展,药品广告的监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完善现有药品管理法规、保障用药安全、治理虚假广告、规范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加强药品广告法律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对现行药品广告管理制度、加强药品广告监管的执法力度、加强药品广告发布企业自律等立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加强药品广告监督管理的方法,为保障药品广告运营秩序,规范和促进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广告;
期刊
作者简介:李梦思(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卓越法学专业2011级本科在读。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现存研究大都限于公益诉讼的范围。因此,笔者拟通过案例分析方式,着眼于恶意诉讼,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法律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污染;恶意诉讼;侵权责任  自去年新修订的《民事诉
期刊
作者简介:丁雷(1986-),四川会东人,刑法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刑法。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秩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正是稳定的秩序保护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犯罪正侵害着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秩序,我们的司法也正在不断完善着对秩序的保护,其中对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也做了最新的司法解释。  【关键词】秩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
期刊
【摘要】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本文首先对比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其次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政府对策的视角初步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政府;对
期刊
【摘要】自然资源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日益增长,但由于制度的缺失,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陕北资源型地区为例,针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利用;陕北;制度;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保证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前提,更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期刊
【摘要】看病难看病贵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矛盾所在,其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医院服务理念和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社会性的、制度性的和政策性的问题我们从其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司外揣内,透过现象探讨本质。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探讨  一、“看病难,看病贵”之现状  “看病难”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病人看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找到优秀的医生。当今中国医疗体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费了很长时间来到医院,
期刊
作者简介:张思远(198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政府与政治;谭刚(1989-),男,黑龙江讷河人,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政府与政治。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中,利益集团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有人把这种政治关系称之为“谈判”关系。不同的政治力量依靠共同认可的规则在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