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与学生一同成长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的一句话:“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在教师生涯中成长。“师爱为魂”,师爱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谈一谈如何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与学生一同成长。
  一、关爱学生从心灵开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实现梦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契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还有一句教育格言说的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必须用心与学生沟通,轻轻地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悄悄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地,准确地掌握孩子心灵状态和需要。
  首先,要帮助学生规划小学阶段人生成长的目标与努力学习的方向,构建自己的梦想。大道理的说教在这时候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可以尝试举办一场校园好声音,六一或元旦文艺汇演,也可以举办一个辩论大赛,开个故事会,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表演,各抒己见,抒发心中的梦想,教师这时就可以加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定梦想的性质,指引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最后引导学生制定出实现梦想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明确到要实现这个目标该怎么做,并鼓励支持他们,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走进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互动,一同感受,一同体验。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蕴藏着他内心的秘密和无穷的暇想,我们应及时去洞悉,去引导。用老师们的真情感召学生,让每一个教育都充满激情,富有实效。再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去赏识学生,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最后,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比喻歌唱、舞蹈,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提高自信,尤其要多开展读书阅读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从小与书交好朋友,与古今中外名人对话,从小培养高尚的情操,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用心沟通,用你的真心打动学生的童心,用你良好的师德榜样感召你的学生,帮助学生自我塑造美好的心灵。
  二、立足本职,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与学生共同进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要给学生半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网络发展飞快,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们能从多渠道接收到多方面的知识,这对教师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从教以来,笔者从未停止过学习,到深圳学习世界先进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加入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到云南参加全国中小学新课标音乐教学评比大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考进番禺区教师合唱团,参加国际合唱联盟组织的合唱指挥研修交流学习,数次登上二沙岛交响音乐厅演出;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合唱团比赛交流,荣获两次世界合唱比赛国际金奖……笔者明白了学习真的会让人进步。
  2020年是网络线上教育的加速发展期。笔者首次试行线上授课,负責全校22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通过积累并关注了不少音乐方面的公众号、报刊杂志,利用微信班群,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和电视课堂向学生发布学习内容。这一过程使笔者深切明白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学习充实了自我,更提高了自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这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假如一个人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一定有限,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一个好老师,那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从教二十五年,发现老师的影响力真的很大,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良言暖三冬”,仁爱,修身,对老师来说,何其重要。
  今后,笔者将以以下的标准继续鞭策自己,与时俱进,学到老活到老,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1.有自己的教育信仰,先进的教育理念。
  2.工作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
  3.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要有创意。
  4.深领教育本质内涵,用心工作创出佳绩。
  5.追求教育理想,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培养学生梦想。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就应该有一颗对祖国教育事业坚定信仰的心,有一股永不冷却追求教育理想的热情,这样你就会深爱着你的学生,热爱着你的工作,创新你的工作,用心感悟你的教育人生。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新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部从2014年开始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简称“优课”),活动开展几年来,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优课资源,工广大教师学习、教学参考,如何利用优课资源开展教研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關键词:优课 教研 教学  一、教学教研存在问题  1、教研中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继续提高,要求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课逐渐被应用到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该形势影响下,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增添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英语教学各环节得到了高效应用,不仅完善了高中英语教学体系,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各种趣味生动的课堂情景,使得学生
期刊
课题名称:地理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试题命制的有效性研究 立项编号:ZL2020G030  摘要:考试的目的不只是评价,而是“焕发”考试与教育的至高境界。对此,在初中地理试题命制中,必须增强考试内容和新课程的衔接力度,在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的同时,增强相关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综合應用,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试题;命制  引言:  命题作为现代考试的核心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对英语写作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篇文章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如何利用绘本教材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展开了具体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绘本教材;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体验式数学课堂学习使学生掌 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能够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教材中单一难理解的概念变化为实际的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本论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验  一、体验式学习简介概述  实践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劳动教育被边缘化。教师要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应创建真实生活劳动环境,夯实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优化劳动教育方式,明晰劳动教育的育人意义内涵,强化全方位联动实施,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
期刊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构建和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常语所说:“一位校长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一位班主任会影响一群孩子的命运”。故常常会听见“当班主任真累”这样的话语,回首这些年的作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经验,本人也深深体会到当一名初中班主任的辛苦,同时也觉得只要班主任能真诚地用爱心和责任心来带领班级,每一位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班集体中阳光健康的成长。  爱心熏陶,用正能量影响学生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对初中生来说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将抽象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更有利于初中生的理解和体会,使得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容能够合理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为
期刊
目前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要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美并且主动进行美的创造。根据高中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重用创新和个性化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美术教师要在现有基础上,秉承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将
期刊
摘要: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载体和工具,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地理图像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1]。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读图习惯 课标要求  2014年3月份教育部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