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6日-11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隆重举办。
  自第一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举办以来,七年时间过去了。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的培育与支持下,活动周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年度创意盛事之一,它以丰富多彩的展览、论坛、大赛、评选、工作坊、创意之旅等活动,成为国内政府、机构、企业和创意人士宣传推广和交流交易的平台,并在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巴西、冰岛等国家与香港、台湾等地区都先后在历届活动周中设置主题展馆,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前六届活动周的总参观人次超过100万,其中专业观众达到70%。活动周已成为上海打造世界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一张名片,为加强国际间、城市间、企业间合作交流,实现文化、资本、技术、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
  
  一、 主题:创意生产力
  
  有一种力量,以创意思维,创造无限可能
  There is a power, with creative thinking to create endless possibilities
  有一种力量,以创意科技,驱动社会进步
  There is a power, with creative technology to drive social progress
  有一种力量,以创意智慧,探究未知世界
  There is a power, with creative wisdom to explore the unknown world
  有一种力量,以创意文化,延续人类发展
  There is a power, with creative culture to continue human development
  
  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鲜明地提出了“创意生产力”概念,并将其设定为活动周的核心主题。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生产力顺应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产生,其概念包含属性概念和实体概念两部分,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一定形式的生产力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发生关系;“创意生产力”的提出,首先强调了社会需求转变对生产力形式转变提出的新要求。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当自然资源及客体资源的束缚越来越明显,当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与人类历史上任何阶段相比都更为强烈时,超越一般劳动力意义的创意力,必然更为显性地走上生产力前台。
  一定内涵的生产力总与特定性质的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发生关系;“创意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产业革命前的农耕者,产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现代意义的产品,都必将向创意人群,创意头脑,融汇人类当代创意思维、创意科技、创意智慧、创意文化的综合物质样态转化。
  一定内涵的生产力还与一定意义的发展目标联系;“创意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创新驱动的创意生产力将“集约化利用自然资源、扩大物质消费”的目标导向“探究未知世界、创造无限可能、驱动社会进步和延续人类发展”。
  
  创意生产力要落地成为新兴产业的推动力。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明确: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基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单纯的物质和生理体验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追求差异化为特征的精神体验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以文化为源泉、科技为支撑、产业为载体;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意”作为创造差异化精神体验产品的动力和基础,是创意时代名副其实的新兴生产力。
  
  整个活动周以“创意生产力”为核心展开。
  红坊“ZAI”设计主题展在新十钢(红坊)创意产业集聚区(淮海西路570号)举行。作为活动周的经典项目,“ZAI”设计主题展延续其“国际化、精品化”的特色:荷兰设计:塑、It's Changning——长宁区文化创意品牌展、当代艺术大师原创环保装置作品邀请展、工艺美术大师原创作品展、昆山“汇设计”主题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建文筑章–水石建筑装置、半舍建筑装饰成果展、艾翼服装设计成果展、静•玩——视平线艺术十年庆典展、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展等,旨在通过展示上海各行业优秀品牌企业的设计作品以及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获奖作品,呈献出创意作为生产力的主题。
  2011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展馆举行。展览内容包括“设计之都主题展”、“I can pay当代艺术主题展”、“创意园区主题展”、“创意设计主题展”等,致力于促进形成“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的产业链,以全面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影响力,加速促进“创意生产力”真正为上海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力。
  2011上海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会议厅举行。国内外政府官员、企业领袖、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底蕴,发展出特色和亮点,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顺应时代需求调整战略及创新商业模式”等亟需破解的难题展开探讨。从加强产业总体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文化要素及创意成果产业化能力、加强集聚区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和人才政策等角度,通过理论探讨,为“创意生产力”的实现厘清思路。
  
  创意产业目前正逐步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新兴支柱产业,在城市产业模式由传统型转化为现代型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意产业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持,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正进入快速提升期。将创新、创意与生产力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创意”作为国家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命题之一来认识,这对于转变观念,认清形势,付诸行动必将产生划时代的意义。
  
  二、 亮点:上海创意产业新模式展
  
  “创”
  新概念,拓展创意内涵
  新视角,衍生创意价值
  新形式,传播创意气息
  
  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重大创意之一,是在上海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同时,冷静回眸,理性归纳上海创意产业新模式——2011年10月26日,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主办的“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展”作为2011上海创意产业周的重要主题展隆重开幕。
  “模式”,是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模式,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
  上海创业产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产业模式。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创意”从概念到实践、从西方到中国,走过了不断寻找自我的蹒跚之路。这一阶段的创意产业,逐渐进入中国经济的发展轨道,可以说既是开放的中国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城市、中国制造谋求创新与转型的最初探索。同样,上海的创意产业也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为寻找动态中逐渐成型的上海新产业模式,向区域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主办方对新模式展寄予了厚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认为:上海市已经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成立了上海创意(设计)产业投资基金联盟,但政策需要落到实处,措施需要结合不同的创意土壤以求得效果最大化。因此,上海亟需认真分析企业生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具体业态,大力推进企业模式创新。贺寿昌还认为,随着由推人才、推产品逐步向推企业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重点应该定位在推进企业模式创新。
  
  以“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为主题策展,对上海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上海设计新模式展”希望通过企业实践来提炼模式,推动产业自身的思考。这次展览选择了与设计相关的24个企业单位,涵盖创意产业多层面、多类别的创意实践。通过挖掘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故事、案例,力图总结归纳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展会分设了“设计与自主创新”、“设计与品牌”、“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应用”、“设计与服务平台”五个展区,向参观者推荐近年来上海创意设计业发展涌现的一些“新模式”, 充分展示上海创意设计与自主创新、品牌、艺术、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体现了产业链中的创意与设计价值,以此吸引更多创意人士共同参与实践,探索上海创意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
  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良好模式的指导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曾给模式下过一个经典定义: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而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本次上海设计新模式展中推出了24家创意企业,有些在全国已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而有些还处于成长阶段;但他们的实践已超越传统思维框框,为上海未来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企业发展模型,给未来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总结了成功通路,这也正是本次模式展最有价值之处。
  由于深刻认识到创意产业的未来将少有简单重复的机遇和可供简单套用的模版,“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展”除特别引导方法论意义的模式归纳外,还生动地奉献出数十个鲜活的集团、机构、企业案例,数以千计创意梯队成员智慧和汗水结晶的成果,数以万计不同创意设计领域受益者的绩效评估。无论是创意企业自身的努力,还是大型制造业企业借助创意获得的发展,抑或是老品牌凭借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结构开放的每一个案例,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为寻找模式启迪的上海,开启了无数可借鉴的创意路径窗口。
  
  “上海亟需认真分析企业生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具体业态,大力推进企业模式创新。”
  “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通过新模式展览,呼唤上海创意产业模式创新的自觉。上海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副主任何炯认为,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没有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创意企业难以吸引各类投资;企业价值、创意价值难以预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困局;价格评估指标无法厘清。
  追求模式创新,将唤起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理性;追求模式创新,可推动企业关注本土,把握机会,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追求模式创新,还意味着让速度等一等方向的辨析。
  模式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但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模式的雏形,并不断借助“模式更新”加以强化,这或许就是“创意生产力上海设计新模式展”的初衷。当所有探索行进中的企业、机构、个人都将科学的创意模式探索视为己任,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必将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三、 创意:2011活动周五大“演变”
  
  活动主题的演变:创意也是生产力
  展览形式的演变:由单纯的展示交流向企业品牌打造与展示交易升级
  参展企业的演变:由多行业汇聚向单一行业产业链靠拢
  组织单位的演变:更多行业组织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展览场地的演变:从新建创意园区向成熟园区及商业展馆转移
  
  第一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于2005年创办,7年来一直作为活动周主办单位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与整个上海一起,见证了上海创意产业以及活动周的茁壮成长。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回忆,2005年第一届活动周举办时正值上海乃至全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初期,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行业区隔模糊、政策导向欠缺、人才资源匮乏;所以活动周内容主要以展示和宣传国内外最新创意成果为主。此后的活动周经历了“创意产业,引领未来”、“创意设计,创造生活”、“创意•品牌•生活”、“创意上海,设计未来”、“创意遇见世博”、“创意后世博”等主题探索;2011年,活动周全面阐述“创意生产力”这一核心主题,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其他行业展览一样,活动周的宗旨是通过展览、论坛、活动等带来的信息集聚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创意产业领域内的“交易集聚”。前三四届活动周中,高质量的国外展品与精心策划的各种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是主角,这让本土企业不出国门学到了国际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当上海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发展高水平增长,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成熟起来。经过七年培育,2011活动周已经成为更多本土创意企业展示风采、提升品牌形象、开创业务蓝海的平台。
  
  2005年创办以来,历届活动周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今年颇具实验意义和探索精神的“2011上海国际主题乐园产业展览会”成为活动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单一行业主题展,也是国内第一个主题乐园专业展。“2011上海国际主题乐园产业展览会”汇集行业上下游企业,全景展示产业链生态,突出创意内容,寻找上海主题乐园转型发展突破口。
  
  活动周自创办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平台。历届活动周上,组委会曾多次与外国驻沪领馆、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展览、论坛、工作坊等活动。近年来,随着更多市级层面行业组织的成立,发展创意产业的队伍越发壮大,越来越多来自政府与社会的“新鲜血液”注入活动周。“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塑造了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
  
  杨浦区海上海、卢湾区8号桥、虹口区1933老场坊、闸北区合金工厂、静安区800秀……活动周一路走来,捧红了一大批在当下如雷贯耳的创意园区。随着上海创意园区市场化发展愈发成熟,活动周也开始向成熟园区或者商业展览场地转移。
  
  正如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在创意产业周开幕式上的贺词所言,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周以创意生产力为主题,通过举办主题展等各种形式,深入探索创意产业的新模式;汇聚各方力量,构建长三角创意产业协作之城,共同推进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这些正是活动周的目的和取得的成果。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模如何?有哪些特色?上海的创意产业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支撑?——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已落下帷幕,而展会形成的思考,将成为上海创意产业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其他文献
初秋的校园,暑热似未褪尽,更热更忙的是迎接新生的到来,又一批学子满怀憧憬走进大学,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另一番景象是,新的一届毕业生抬脚步入社会,转身成为职场新人。  有人于是把大学看作人生转折点。  人生转折?然,又不尽然。转折的落点,毕业后的生存状态和腾挪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大学生涯的质量。  由是,跳出了美院人并不陌生的三个关键词:学业、准职业和就业。    就业: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从批评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高等设计教育进行了分析,从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泡沫现状;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的错位;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的设计教育体制;重“道”轻“器”、重“艺”轻“技”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对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大国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批判反思  1 引言  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
期刊
1976年,“阿奇米亚”(Alchymia)工作室在米兰成立,与意大利两位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和亚历山大罗门蒂利(Alessandro Mendini)的合作,使“阿奇米亚”迅速获得世界声望,成为世界知名的激进设计组织之一。  1981年,以索特萨斯为首的设计师在米兰结成“孟菲斯集团(Memphis)”。孟菲斯的设计师们努力把设计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从西方
期刊
[摘 要]本文对2011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与米兰设计周的设计信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对米兰在设计展览与创意产业、设计品牌与设计文化、设计组织与设计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与中国家具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进行了比较与反思。提炼了设计潮流趋势关键词与设计事件的案例分析,对中国家具家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与中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米兰;国际家具展;创意产业;设计趋
期刊
沈榆:“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它的生命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将自己量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英国人类学家如是说。  研究设计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昨天的智慧,而是为了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展现更高的智慧,为此我们选择一些1949年以来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产品设计现象作研究和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共同“整理老设计、使用好设计、创造新设计”。    人类文明史中,从自行车批量生产到汽车工业初具
期刊
《创意设计源》:在开始采访前,首先要祝贺您参与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所获得的成功!  您能否回顾离开校园后的工作轨迹?尤其是您近年来从事会展行业的主要工作经历?  许润禾:谢谢!我要感谢《创意设计源》杂志提供这样的机会,尤其在世博会闭幕将近一年之际,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畅谈曾经走过的世博之路。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但我依然存在某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虽然亲身经历了许多的艰辛,但现在,我们将以冷静的思维
期刊
2007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  2008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杭州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行动中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010年5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被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
期刊
人走过一段旅程,就会留下一段足迹,是深是浅,是曲是直,自有足迹在,本不需要人去说话的,然而昨天的足迹会慢慢远去、浅淡以致化为乌有,这时若能回眸一瞥很有必要,如此方能弄清昨日走的何路?今日身在何处?明日又将足踏何方?  ——摘自《刘巽发雕塑自选集》前言    陆君玖:刘老师您好!您在雕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您早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是我们的校友,能否谈谈当年的学习情况?  
期刊
沈榆:“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它的生命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将自己量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英国人类学家如是说。  研究设计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昨天的智慧,而是为了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展现更高的智慧,为此我们选择一些1949年以来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产品设计现象作研究和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共同“整理老设计、使用好设计、创造新设计”。    在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艰难的3
期刊
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胡成明主任    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通过“政府-学院”双主体、“科技园-专业”双主体模式,实践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宁波处于制造业城市向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经济转型期。学院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所处北仑区政府密切合作,不仅辟出西校区教学空间,而且政府学院联合投资,建成了“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目前,科技园入驻企业已达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