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上品生活”的缩影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sea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榆:“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它的生命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将自己量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英国人类学家如是说。
  研究设计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昨天的智慧,而是为了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展现更高的智慧,为此我们选择一些1949年以来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产品设计现象作研究和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共同“整理老设计、使用好设计、创造新设计”。
  
  在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艰难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初步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性过渡,中国工业生产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期间,首批“中国制造”的高质量的轻工业产品初露锋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连同无线电、照相机被称为“三转一响带咔嚓”。这一系列风靡一时的产品,是六、七十年代较富裕家庭追求的生活理想,同时也是一个时代“上品生活”的缩影。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严重脱节,手表、照相机这些高档的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依赖外国的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凭着热情、胆量、智慧和无数次的失败经验积累,中国第一批工业人创造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高端产品,而“三转一响带咔嚓”中的手表与照相机则最具代表性。
  在1958年以前,中国只有修理外国手表的小作坊,没有一家能“生产出”手表的手表厂。在这一年,为了改变中国手表业“只能修不能造”的现状,上海轻工业局调集了上海钟表行业58位修表师傅,没有最基础的设备、材料和资料,只有师傅长年积累的经验及技术,在河南中路一座小寺庙里,开始了中国第一批细马表的试制。在参照瑞士sellca(赛尔卡)AS1194机芯的基础上,1958年6月,上海牌A581型细马表整套图纸的设计及试制终于完成了。上海牌A581是中国手表的始祖,也被称为“中华第一表”。(图1)
  上海牌A581为17钻,质量接近瑞士selca(赛尔卡)手表水平,可连续走时36小时以上。A581手表当时每昼夜走时的误差正负小于60秒,时至今日,全球机械表的允许误差也不过为每昼夜35秒,足以显示出这款表工艺的精湛。
  A581手表深受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的喜爱,(图2)一出炉便引发了全国人民近乎疯狂、热烈的追捧,成为富裕身份的象征。
  此后,上海手表产业稳健发展,1970年推出SSIK型快摆手表,使实走日误差由45秒减少为30秒。1972年以宝石花命名,第一批统一机芯ZSE中型日历机械手表投入生产。(图3)80年代后,上海手表厂进行产品结构大调整,由单一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多档次转变。在男表、女表、电子表三大类产品的机芯规格基础上,增加单机、日历、双历、自动、日历自动、双历自动等6种功能以形成系列,树立了解放牌、沪光牌、海狮牌、宝石花牌、钻石牌等一系列新品牌。1986年,第一代钻石牌薄型表诞生,机芯厚度从4.32毫米压缩至3.75毫米。(图4)
  同样是高端轻工业产品,中国相机产业的也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从“拿来主义”到“中国制造”的蜕变。
  从完全依赖进口器材,到1948年中国第一台箱式照相机— 仙乐(SELO)诞生,又到第一批批量生产的“上海58-I型”、“上海58-II型”相机诞生;1958年,新中国相机生产正式走向工业化生产。(图5)因为当时照相机的造价较昂贵,令许多老百姓望而却步。直至1968年,上海照相机厂终于生产出了第一台“全民相机”——海鸥4B型双反相机。(图6)由于简化了卷片机构及部分功能,4B型相机因造型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性价比高,其产量成为改革开放前国产相机的产量之冠。1966年,真正批量生产的单反机海鸥DF诞生,确立了中国制造单反相机的基础。“海鸥DF型”相机是模仿美能达相机而设计的,是中国批量单反机设计的起点。(图7)海鸥照相机还曾打入国际市场,改写了中国150年来相机零出口的历史,高品质令外国人对中国相机产业刮目相看。
  这些高端的轻工业产品,始终引领着建国后30多年“上品生活”的潮流。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曾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虽然当时大部分的生产力仍然用于生产基础生活用品,大众的消费需求仍以“生理”、“安全”为主导,然而这些当时的“奢侈品”能适当地刺激出大众对于“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引导更高层次的生活理想,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工业产业的发展。
  除了高端轻工业产品外,新科技的引入和大众对解放劳动力的渴望,大大拓展了大众的消费需求面,同时也催生出了如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一批高品质的普适性基础生活用品。
  1958年第一台中国制造的上海牌131型收音机在上海广播器材厂试制成功。经过短短10年时间,收音机在中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普及率。早上6点听中央台新闻,吃完晚饭听样板戏,成了当时国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8)它改变了旧中国只能通过纸质印刷品进行大众传媒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娱乐方式,带来了“有声”的娱乐体验。1950年,中国第一辆根据英国车“罗列”仿制而成的飞鸽自行车诞生了。从此之后,上海的ZA54型永久牌自行车、28寸凤凰牌自行车等经典款式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当时上班族最为理想的代步工具。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5亿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图9)1966年,原为协昌缝纫机制造厂的上海东方红缝纫机厂开始批量生产“蝴蝶牌”缝纫机,因为把千万妇女的劳动力从手工的缝缝补补解放出来,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家用产品。
  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刺激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产业。6、70年代中国逐渐建立起了基础轻工业产品的良性循环。这些基本生活品所带来的生活保障与便利大大满足了当时国民对于“生理”、“安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使全国人民向着“上品”生活大步跃进。
  “三转一响一咔嚓”见证了建国初期轻工业产品的崛起。从“低端”的基础生活用品到高端的奢华产品,“三转一响一咔嚓”反映了当时大众对“上品生活”的追求。在其风靡以及热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时代背景、科技发展以及国民消费心理需求对于产品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当年这些因素对于这些“上品”产品的影响,对于研究当今的产品设计趋势仍然极具参考意义。从呼唤火红国货到今天百家争鸣的国际化市场,高品质仍然是产品能否主导市场的关键。从无线电时代到信息时代,对于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掌握及其所催生新的消费需求的洞察,无疑仍然是企业家及产品设计师需要关注的热区。最后,随着大众心理需求层次向更高层次的跃进,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必然会导致产品性格的蜕变。在“三转一响一咔嚓”中我们隐约窥见了时代的命脉,而只有把握了时代的命脉才能创造出今天、明天的“上品”产品。
  
  柴玮雯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沈榆 上海设计创意中心秘书长、教授
  
其他文献
一、木版水印源流  木版水印技艺“镂象于木,印之素纸”,旧称“饾版”术,继中国雕版印刷术出现,是中国特有的套版套色技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雕版印刷术发轫的确切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有共识,那就是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相当成熟。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经卷,卷首一幅扉画(佛说法图),刀法纯熟,印制清晰,足以证明当时木版雕印技艺
期刊
摘要:本文在工学结合新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框架下进行课程改革的做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
期刊
初秋的校园,暑热似未褪尽,更热更忙的是迎接新生的到来,又一批学子满怀憧憬走进大学,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另一番景象是,新的一届毕业生抬脚步入社会,转身成为职场新人。  有人于是把大学看作人生转折点。  人生转折?然,又不尽然。转折的落点,毕业后的生存状态和腾挪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大学生涯的质量。  由是,跳出了美院人并不陌生的三个关键词:学业、准职业和就业。    就业: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从批评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高等设计教育进行了分析,从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泡沫现状;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的错位;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的设计教育体制;重“道”轻“器”、重“艺”轻“技”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对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大国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批判反思  1 引言  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
期刊
1976年,“阿奇米亚”(Alchymia)工作室在米兰成立,与意大利两位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和亚历山大罗门蒂利(Alessandro Mendini)的合作,使“阿奇米亚”迅速获得世界声望,成为世界知名的激进设计组织之一。  1981年,以索特萨斯为首的设计师在米兰结成“孟菲斯集团(Memphis)”。孟菲斯的设计师们努力把设计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从西方
期刊
[摘 要]本文对2011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与米兰设计周的设计信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对米兰在设计展览与创意产业、设计品牌与设计文化、设计组织与设计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与中国家具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进行了比较与反思。提炼了设计潮流趋势关键词与设计事件的案例分析,对中国家具家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与中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米兰;国际家具展;创意产业;设计趋
期刊
沈榆:“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它的生命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将自己量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英国人类学家如是说。  研究设计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昨天的智慧,而是为了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展现更高的智慧,为此我们选择一些1949年以来对中国人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产品设计现象作研究和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让我们共同“整理老设计、使用好设计、创造新设计”。    人类文明史中,从自行车批量生产到汽车工业初具
期刊
《创意设计源》:在开始采访前,首先要祝贺您参与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所获得的成功!  您能否回顾离开校园后的工作轨迹?尤其是您近年来从事会展行业的主要工作经历?  许润禾:谢谢!我要感谢《创意设计源》杂志提供这样的机会,尤其在世博会闭幕将近一年之际,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畅谈曾经走过的世博之路。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但我依然存在某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虽然亲身经历了许多的艰辛,但现在,我们将以冷静的思维
期刊
2007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  2008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杭州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行动中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010年5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被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
期刊
人走过一段旅程,就会留下一段足迹,是深是浅,是曲是直,自有足迹在,本不需要人去说话的,然而昨天的足迹会慢慢远去、浅淡以致化为乌有,这时若能回眸一瞥很有必要,如此方能弄清昨日走的何路?今日身在何处?明日又将足踏何方?  ——摘自《刘巽发雕塑自选集》前言    陆君玖:刘老师您好!您在雕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您早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是我们的校友,能否谈谈当年的学习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