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中小企业已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安全、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发展。本人通过分析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建立安全文化制度,希望可以为中小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一、安全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大多数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工作抱着侥幸心理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工作不扎实。这几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怎样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安全第一”的口号几乎已经响彻了世界各个角落,但几乎所有人,包括安全工作者都承认,对子一个企业来说,安全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完成生产任务等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像水与舟的关系,亦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保证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中小企業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占居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现状
(一)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不足,安全管理力量面临着不足,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有些岗位的人员配置也是有职无位,或者一人多职。各个部各自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但没有全部做到单设,基本上将职能设置在劳资部门,难以全力以赴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
(二)管理理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所共有的目标,但如何看到自身的不足,切实地衡量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改进的前提和基础。
1.在管理形式上,属于“事后型”,习惯平时督促,事后检查、事后总结,不是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不尽科学。
2.在管理行为上,简单粗暴,以罚代管。
3.在管理方式上,属于粗放,企业管理人员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作用。
(三)安全监督管理不力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对现场的许多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到位,个别监护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起不到监护作用。
(四)日常安全工作流于形式
个别管理人员热衷于应付上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和检查,忽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性。同时受企业因规模、资金的影响,在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减少安全资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现象。
三、建设企业文化,建立安全意识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1.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隶属于公共安全范畴,且侧重于生产安全领域,以企业为边界,以文化为核心属性的概念,其概念模型如图2-1所示。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传承和不断创新完善的侧重于生产安全的价值观、观念、认知、态度、制度、行为模式、能力等的总和;它体现为每个员工对生产安全承担的责任,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相互沟通,调整和改进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使其逐步丰富优化。
按照文化的结构层次,我国多数学者将企业安全文化分为安全观念文化(也称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4个层次。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界定基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因此在考察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时,也应弱化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说,重点考察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也称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3个层次。当然,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态体现,可以适当的通过物态表象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的状态。
2.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决策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时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安全观念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系职工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科学与技术也是生产力的科学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安全)控制系统的辩证观念。
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制度规章,它集中体现了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对决策管理者和员工的要求。具体包括安全检查、检验制度,安全学习及培训制度,安全训练(操作、防火、自救等)制度,安全教育及宣传的制度,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劳动保护和女工保护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安全制度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于企业责任制的落实,国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自身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责任制的落实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各级(车间、班组等)机构及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4.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安全行为文化既是安全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安全观念文化。
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决策和管理,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安全物质文化的涉及面广、又多与专业技术紧密相关,非常系统繁杂,应当根据不同行业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进行专项研究,而不适宜纳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范围,这实际上与安全科技的研究领域有所交叉。
中小企业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地,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生产月”教育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系列竞赛等,大力支持群众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创建活动的发展,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安全生产意识能够深入人心,在思想上筑起安全警惕,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作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孟起然.企业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04):103-104.
[2]徐爱华,宋春英.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化与社会,2016.
[3]文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刘超军.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安全,2005(05):27-28.
[5]张培丽.中国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一、安全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大多数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工作抱着侥幸心理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工作不扎实。这几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怎样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安全第一”的口号几乎已经响彻了世界各个角落,但几乎所有人,包括安全工作者都承认,对子一个企业来说,安全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完成生产任务等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像水与舟的关系,亦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保证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中小企業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占居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现状
(一)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不足,安全管理力量面临着不足,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有些岗位的人员配置也是有职无位,或者一人多职。各个部各自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但没有全部做到单设,基本上将职能设置在劳资部门,难以全力以赴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
(二)管理理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所共有的目标,但如何看到自身的不足,切实地衡量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改进的前提和基础。
1.在管理形式上,属于“事后型”,习惯平时督促,事后检查、事后总结,不是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不尽科学。
2.在管理行为上,简单粗暴,以罚代管。
3.在管理方式上,属于粗放,企业管理人员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作用。
(三)安全监督管理不力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对现场的许多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到位,个别监护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起不到监护作用。
(四)日常安全工作流于形式
个别管理人员热衷于应付上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和检查,忽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性。同时受企业因规模、资金的影响,在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减少安全资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现象。
三、建设企业文化,建立安全意识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1.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隶属于公共安全范畴,且侧重于生产安全领域,以企业为边界,以文化为核心属性的概念,其概念模型如图2-1所示。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传承和不断创新完善的侧重于生产安全的价值观、观念、认知、态度、制度、行为模式、能力等的总和;它体现为每个员工对生产安全承担的责任,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相互沟通,调整和改进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使其逐步丰富优化。
按照文化的结构层次,我国多数学者将企业安全文化分为安全观念文化(也称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4个层次。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界定基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因此在考察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时,也应弱化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说,重点考察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也称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3个层次。当然,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态体现,可以适当的通过物态表象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的状态。
2.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决策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时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安全观念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系职工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科学与技术也是生产力的科学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安全)控制系统的辩证观念。
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制度规章,它集中体现了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对决策管理者和员工的要求。具体包括安全检查、检验制度,安全学习及培训制度,安全训练(操作、防火、自救等)制度,安全教育及宣传的制度,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劳动保护和女工保护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安全制度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于企业责任制的落实,国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自身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责任制的落实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各级(车间、班组等)机构及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4.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安全行为文化既是安全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安全观念文化。
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决策和管理,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安全物质文化的涉及面广、又多与专业技术紧密相关,非常系统繁杂,应当根据不同行业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进行专项研究,而不适宜纳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范围,这实际上与安全科技的研究领域有所交叉。
中小企业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地,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生产月”教育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系列竞赛等,大力支持群众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创建活动的发展,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安全生产意识能够深入人心,在思想上筑起安全警惕,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作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孟起然.企业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04):103-104.
[2]徐爱华,宋春英.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化与社会,2016.
[3]文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刘超军.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安全,2005(05):27-28.
[5]张培丽.中国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