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造字六书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华夏文明是唯一没有断代的、岁月久远的人类文明。在推动历史巨轮缓缓转动的过程中,汉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淮南子·本经训》中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人解释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天降谷雨,世间各个角落皆落满谷物,让游荡的孤魂野鬼无处栖身,夜里号哭不止。另一种认为,仓颉造字,让蒙昧启智,兵戈之象骤生,世间再无宁日,为此,百鬼夜哭。但就仓颉造字的重要性来说,笔者更倾向于“粟雨鬼哭”是汉字诞生所带来的天地异象,昭示着炎黄子孙从此摆脱了结绳记事的无言时代,进入到了自由阐述天地造化的符号时代。
  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所以,最初的造字,许慎认为是“依类象形”,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象形造字法,称之为“文”。“其后,形声相益”,称之为“字”。这是许慎为文和字分别所作的定义,后人为了称颂这位造字的传奇人物,而称之为“史皇氏”。甚至到后来惯性地对之加以神化,“双瞳四目”甚至“实有睿德,生而能书”,而造书所产生的“天雨粟”也成了后来“谷雨”节气的由来。在现在的河南,有康熙九年修筑的仓颉大殿一座,殿内塑有仓颉高大坐像,至圣先师孔丘拜坐身前,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以供华夏儿女凭吊瞻仰。
  许慎在《说文》中详细地对六书进行了梳理和定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后代的学者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就是完整的六书造字法,一般为蒙童必学之项。
  随着简化汉字的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六书造字渐渐从中小学教育中湮没消失,回归到故纸堆之中。很多教师连自己也未能明白所谓的《说文》和六书是怎么一回事,更遑论教授学生来系统学习。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人们惊喜地发现,古老的汉字洗尽铅华竟是如此的风韵袅娜。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应当关注汉字的构造和汉字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进而热爱而灵活运用,这对语文教学实在是大有裨益。
  比如,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简单来说就是把自然界或身边的实物用线条具体勾勒出来。比如,常见的“水”,从三种写法来分析,我们就能很明显地发现象形字的演变轨迹。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多用点横来区分不同的事物,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为了弥补指事造字加点加横的局限,古人想出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如,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再如,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上述六种,前四种往往称之为“造字法”,后两者称之为“用字法”,也就是“四体二用”。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根据六书来教授学生识字,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取简单的衣补旁和示补旁来说:对衣的解释为——“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属皆从衣”;而对示的解释为——“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也就是说,凡是和上衣下裳有关的,皆着“衣补”,凡与宗教、祭祀、精神、心理方面相关的皆用“示补”。理解了汉字的基本意思,那么书写绝对不会错别字连篇。比如,在默写古诗的时候,学生写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将割的“立刀旁”写成了“右耳边”,就是完全没弄明白形声字的基本结构,通过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
  了解了汉字的构字,熟知汉字的本义,在日常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简化汉字的通用,让一些本是能忖度汉字本义的繁体字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爱”这个字,繁体字是“愛”,缺了“心”如何谈爱?也许这样的问题,应当引起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作文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觉,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品味人生,体验真情,使课堂活起来,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一、选材内容生活化  作文内容生活化,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可以每天读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浓,学习非常被动;教师天天讲、时时提醒的问题,学生还是经常出错;讲了很多的阅读方法,但学生在运用时又不知如何操作。在提高课堂效率这方面,教师都有同感:想尽了办法,付出了努力,结果收效甚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的话,在课堂
期刊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中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化社会呼唤教育信息化,当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已从幕后走到台前,由最初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角”。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
期刊
高考复习我们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和谐统一。  1、抓好基础。  抓好基础,首先应该老老实实抓好课本知识的梳理复习,完全抛弃语文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高考试题虽然年年在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从未改变。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过哪些知识,都需要认真地梳理。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的实词、
期刊
学会阅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多种相关文章类比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几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让我们看到阅读教学的另一种可能,尽管似乎还蒙着一层面纱,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了让课内实现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夏邑县试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并举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有关研讨活动,以利有效地更新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
期刊
语文学习旨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为部分重教轻学的语文教师所不了解,就是语文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课改之后,教学课时大幅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效地开发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前为
期刊
2014年4月14日上午,在高一(16)班开设《鸿门宴》公开课。学生已在课外完成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2)摘录本课宜积累的重要实词、虚词。经检查,学生作业表面上看也过得去,于是按照教案完成了“宴前”的施教:(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围绕“沛公入关”一事,讨论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3)解读太史公的“不写之写”。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发言不踊跃,多数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像“六艺五术”、诸子百家之说这样的文明精华,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国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博大精深最为恰当。说来幸运,本学期跟随邓老师畅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  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
期刊
说起习作,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可是为什么也有这样的情况呢: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思如泉涌,情如花开,妙不可言;有的教师指导习作开渠引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佳作连篇,令人“忌妒”。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年级习作是起始阶段的习作,怎样教才会让学生一开始习作不是怕而是爱呢?从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习作开始,到底该怎样教,到底该先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还是先不拘泥于这些,到底该先给学
期刊
一、发现“不一样的”,反复琢磨和品味  所谓“不一样”就是那些表达很新鲜的、用词很特别的、一下子看不懂的、让自己心里一动的……我们在阅读时,尤其是第一遍读课文时感觉是最敏锐的,要边读边将自己觉得有些“不一样”的语句标画出来,这些语句就是需要琢磨和反复品味的。  比如在读《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有一句话就特别“不一样”:“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汹涌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