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渗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中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化社会呼唤教育信息化,当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已从幕后走到台前,由最初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角”。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大多数教师已经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制作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件,“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了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了。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变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云南歌会》一文中所描绘的三种不同场面民歌演唱的情景,由于学生对这种山歌的形式和内涵并不是很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意义上。所以教学时,可以先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学生边欣赏音像片段边趣味竞猜“片段分别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再根据教学的各个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山野对歌、山路慢歌、金满斗会等三个不同场面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对这三个热闹场面的向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等。这些内容,以前都仅靠教师的口头介绍,而且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节省时间,教师在介绍这些资料时,往往是“精兵简将”,精简了再精简。现在就不同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来生动、形象、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如,讲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分析贝多芬和托尔斯泰这两个人物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贝多芬和托尔斯泰形象的资料。同样,在分析作品语言和主题时,也可以相应地提供一组资料。这样,既使课堂内容充实,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信息技术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难点。
  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相结合,能使抽象的古诗具体化、形象化。如,教学《使至塞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边塞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可以设计制作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自然之声做背景音乐。上课初,可以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沙漠之声的音乐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可以演示课件,当广阔的沙漠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眼神中透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与积累可以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如果想系统地了解前人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之后,再进行创新,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最好的办法,是创新与积累同步进行,在创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在创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科技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得心应手的学习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代的信息,领略到先进与文明的结晶,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主动地发展,使积累与创新得以同时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可进行网络交流等特点,来自由取舍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一、导语  恩格思曾经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和联想是放飞思维活动的方式,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深刻含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学过的许多童话、诗歌、散文,都是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如,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又由天上的星星联想到天上美好的街市,又由地上的东西联想到天上的物品,再联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作者通
期刊
一、问题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基石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判断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
期刊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有的作家认为:细节是艺术品的灵魂,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决定的。喜欢阅读的人不难发现,众多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名著,读后令人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枝微末节”的细节。确实,细节描写的表现力是惊人的。许多难以言状的情景,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就清楚了;花了大量笔墨写不活的人物,常常只需要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便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
期刊
人生旅途,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伴随一生,只有善良可以一生受用。一个人可以没有让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教育是最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公益性特点要求它的从业人员——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智力有高低,能力有优劣,也许,教师可以不是一个教学能手,但教师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善,是美丽的,是最纯净的展现。每一位教师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期待环节的创设。  一、精心导入,激发初读期待  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取
期刊
优生是一个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们或因资质秉异、或凭勤奋刻苦而在班级、年级甚至是学校中拥有了得天独厚而备受关注的地位。成为一名优生是大多数学生的梦想,“不想当优生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共识。然而,在经过几番寒彻骨,终于走进优生行列之后呢?他们又将面临什么?人们的期许或者叫欲望总是随着所处位置或所拥有条件的变更而不断改变的,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渔夫的妻子就是具有这种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总体上 “老师讲,学生听”仍然是课堂主旋律,授课过程按部就班,缺少激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无法激活学生思维和锻炼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激活学生的思维很有必要。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倡导合作学习,迸发思维之花  我市教研室当前大力倡导课改,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在要让
期刊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时刻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态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未来,牵涉到学生背后的无数家庭。  一、班主任要给自己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作文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觉,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品味人生,体验真情,使课堂活起来,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一、选材内容生活化  作文内容生活化,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可以每天读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浓,学习非常被动;教师天天讲、时时提醒的问题,学生还是经常出错;讲了很多的阅读方法,但学生在运用时又不知如何操作。在提高课堂效率这方面,教师都有同感:想尽了办法,付出了努力,结果收效甚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的话,在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