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实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应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应包括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数学与生活、做数学、数学应用、数学学习与发展。
新课程 小学数学评价 探索
为了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笔者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内容综合、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评价的尝试与探索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评价的宗旨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即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在终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结果的过程
使评价由过去的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的评估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过程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是事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将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3.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的方法、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所以,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4.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实验大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转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
5.关注学生与人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与人沟通方式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窗口。评价方案从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着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观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能力、技巧、喜好、态度及思维发展的特点等因素。了解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对老师的喜厌程度,对未来学习的需求等等情感的动向和价值观取向。从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评价的四个方面
1.数学与生活
要求学生描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如:说一说哪些事物是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某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什么位置、人民币的币值等等。
2.做数学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数学,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物体的个数、将物体平均分感受除法的意义、使用人民币购物、将物体分类并统计、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发现物体的特征、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
3.数学应用
考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情况,即在评估中启发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和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学习与发展
在师生沟通只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向(如:对数学、老师和数学活动的喜厌程度),态度取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成功与自豪),价值观指数(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等。
三、评价所遵循的原则
1.评价原则
评价旨在调查和评估学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落实课改实验的任务,宏观调控新课程实验工作,促进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经、促进课改实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主体性原则
被评价的对象和参与的对象都是该年级的学生和该年級的任课教师。
3.科学性原则
评价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评价试题的内容都来自于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实际,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4.导向性原则
评价通过其思想、内容、方法和过程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引导课程实验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倡导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效果,落实课改任务,推进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评价工作的实施
1.方案的制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的编写内容,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拟定《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得基本内容。然后将《评价方案》的内容下发到各实验校,广泛征求数学实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方案》更加科学完善。形成最终的《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评价工作的开展
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学期末我们组织全校数学教师对《评价方案》进行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步骤。对每一个评价的内容都进行具体深入地学习、研究和讨论,对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法。
3.评价的方法与方式
评价采取面试的方法,由学生对《评价方案》中的各个评价内容通过观察、操作、语言表达等方式汇报本学期学习的成果。教师根据评价意见中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
4.总结与反馈
评价完毕后,我们将各位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然后将评价的结果反馈,以激励实验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圆满的成功。
新课程 小学数学评价 探索
为了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笔者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内容综合、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评价的尝试与探索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评价的宗旨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即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在终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结果的过程
使评价由过去的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的评估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过程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是事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将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3.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的方法、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所以,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4.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实验大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转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
5.关注学生与人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与人沟通方式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窗口。评价方案从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着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观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能力、技巧、喜好、态度及思维发展的特点等因素。了解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对老师的喜厌程度,对未来学习的需求等等情感的动向和价值观取向。从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评价的四个方面
1.数学与生活
要求学生描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如:说一说哪些事物是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某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什么位置、人民币的币值等等。
2.做数学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数学,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物体的个数、将物体平均分感受除法的意义、使用人民币购物、将物体分类并统计、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发现物体的特征、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
3.数学应用
考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情况,即在评估中启发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和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学习与发展
在师生沟通只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向(如:对数学、老师和数学活动的喜厌程度),态度取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成功与自豪),价值观指数(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等。
三、评价所遵循的原则
1.评价原则
评价旨在调查和评估学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落实课改实验的任务,宏观调控新课程实验工作,促进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经、促进课改实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主体性原则
被评价的对象和参与的对象都是该年级的学生和该年級的任课教师。
3.科学性原则
评价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评价试题的内容都来自于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实际,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4.导向性原则
评价通过其思想、内容、方法和过程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引导课程实验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倡导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效果,落实课改任务,推进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评价工作的实施
1.方案的制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的编写内容,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拟定《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得基本内容。然后将《评价方案》的内容下发到各实验校,广泛征求数学实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方案》更加科学完善。形成最终的《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评价工作的开展
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学期末我们组织全校数学教师对《评价方案》进行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步骤。对每一个评价的内容都进行具体深入地学习、研究和讨论,对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法。
3.评价的方法与方式
评价采取面试的方法,由学生对《评价方案》中的各个评价内容通过观察、操作、语言表达等方式汇报本学期学习的成果。教师根据评价意见中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
4.总结与反馈
评价完毕后,我们将各位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然后将评价的结果反馈,以激励实验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