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便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方探索。
  在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时,他们父子之间那份别致的情感让我喜欢并感动,我想,学生们也应该喜欢这样的文章,喜欢这样的父子关系。因此我想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学生,令学生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然后以“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
  【教学实录】
  那次的作文课,我是这样上的:
  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前几天我发现了一篇好文章,现在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于是,我把事先印好的汪曾祺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分发给学生,学生们一看到文章的题目,便一片哗然:有趣!接着我请两位朗读好的同学依次来读这篇文章。“……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风筝。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 朗读的同学声情并茂,听的同学津津有味。当读到“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给我点上火。”时,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觉得这位父亲与众不同,很有意思。我知道,同学们和我一样都非常喜欢这位父亲。最后一段“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课堂上的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紧接着,我便问:“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喜欢!”接下来的情形,实录如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有很多同学举手)
  学生1:文中的父亲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他很随和,我就喜欢这样的父亲。
  学生2:我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父亲,对儿女们很宽容,很讲民主。
  学生3:我认为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父子关系,我觉得非常新鲜。而且我觉得作者也很大胆,居然写“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给我点上火。”虽然早恋、抽烟、喝酒是不好的,但是也正是这些才表现出他们那种“兄弟”关系,挺真实、自然的,我觉得这更让我感动。(学生2说得太好了,我大加赞赏。并且说,人不可能都那么完美,有缺点才符合生活的真实。)
  ……
  同学们纷纷发言之后,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实录如下:
  教师: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你如何看待他们父子间的这种兄弟关系?
  学生: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聪明、随和、宽容、民主、开明的父亲。文中父子间的这种兄弟关系,真是我们生活中最理想的父子关系。
  教师:生活中你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你和你父亲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1:我的爸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太严格,本来我考试进班里前20名已经不错了。爸爸却还说:“你看人家某某考了班里第一。”我受不了!
  学生2:我的爸爸一点也不民主,是家长专制。
  学生3:我的爸爸一点也不理解我。有一次我带同学来家玩,爸爸却教训了我们一顿,说我们不学无术。哎!没有办法!
  ……
  教师:你希望你与你父母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1:再民主些!无话不谈的那种。
  学生2:对学习的要求不要太严格,像文中的父亲就好了!
  学生3:希望有些事能让我自己做主。互相理解、尊重。
  ……同学们的表达欲望高涨。
  最后,我把作文题写在了黑板上,并且说:“请同学们下一节课再写!” 这时,铃响了,于是学生们又在欢呼声中下课了。
  第二节一上课,同学们就开始作文了。我发现他们都埋着头,全神贯注,课堂上十分寂静。
  结果这次作文,连平时最不爱动笔的同学也交了作文,以前看作文的那种味同嚼蜡的感觉找不到了,同学们的作文水平似乎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像黄旭楠同学的作文《苦难父与子》中有这样的几段话,让我们许多老师感动得落泪:
  ……
  自小父母离异,我和爸爸相依为命。那时爸爸是一个普通工人,工资可以说只够自己吃的,又加上我这个“小累赘”,更是苦不堪言。我看着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是冰糕、可乐的,心里难受极了,哭着跟爸爸要,爸爸终于从口袋里掏出钱,给我买了一个最便宜的冰糕。我吃着这不太好吃的冰糕,心里还是感到幸福。
  ……
  我们的日子仍然很苦:我仍然没有妈妈,而爸爸仍然没有妻子。但我们的关系仍像以前一样,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在我们眼中,我们不仅是父子,还是朋友。
  这就是我们这对苦难父子的故事,事到如今,我们已不觉得这种生活是一种苦难,而是一种幸福,是这种苦炼出了我与父亲的亲情,是这种难让我体会出了父爱的伟大。
  还有张璇同学的作文《我和父亲之间》中写道:
  记得有一次,因为父亲说话的口气不好,我告诉他不应那么粗鲁,有什么话应该好好说,他竟然因为我的一句劝说而气得暴跳如雷,他指责我没有资格与他这样讲话。我是多么的伤心,他为什么这么不可理喻。父亲从不向我认错,他认为大人永远都是对的,孩子永远都是没理的。即使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当面承认,总是要母亲代说,我认为这样是非常没有诚意的。也罢,既然做不了朋友,那就做个好爸爸吧!
  一天,我意外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是爸爸写给我的,信上说:“无法与你沟通是我做父亲最头痛的事,我的做法也许让你无法接受,但我会试着改变,慢慢来,我们一定会成为朋友的,因为你是我的女儿。这几天我一直在回想你小时侯的美好时光和你出生以来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相信我,我也在变。不管怎么样,望女成凤的心永远都不会改变,爸爸希望你能成材……”
  我再也看不清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此刻的我只想抱着父亲大声地哭,父亲他是一片好心,只是态度不佳,我相信他会改变的,因为他是我的父亲,也因为我爱我的父亲。
  【教学反思】
  1、借名家名篇创设问题情境,扣击情感共鸣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在问题的引导下,大能量地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后三个问题的讨论,直接把学生引到对自己父亲的联想和想象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借名家名篇传授生活哲理和写作手法。使之在领悟道理的同时学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要比老师进行直接的写作指导有效得多。
  3、这次作文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是成功的:
  ①选取汪曾祺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②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形成了一种情感氛围。
  ③“先放后收”,由感性到理性地设置问题,符合认知规律,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情感,搜集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现在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才能让学生读出独特的个人体验,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接读,从而真正发挥朗读的功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读不好的“范读”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新课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注意给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我在教学中,探究到一些途径,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些帮助。  一、
期刊
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碰到过类似的现象:我们绞尽脑汁、层层铺垫,而学生却始终“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最终只得将答案一字不漏地告诉学生。久而久之,教师逐渐对“启发”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启发”成了虚幻的镜中花、水中月,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我就想能否在我们的品德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从而能让我们的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呢?我发现,在教学中
期刊
现如今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增多了,接触的内容也增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势必发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也势必增加,所以我们面临的学生相对社会化了。学生管理难度也就加大了,班主任也就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用我们的辛劳和智慧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并不断进取和创新,尽最大可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反思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有许多值得回忆和思索的片段。  一、小事情与大道理  我
期刊
今年以来,乳山市教育局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创新完善三项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沟通交流,使教育工作更加顺民心、得民意。  一、完善学习机制,提升整体素质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学习形式,重点在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和教职工中开展“讲”“学”“研”活动:“讲”即开展“人人登讲台”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能;“学”即组织开展“学习身边的典型”活动,以身边事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教学领域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改,这就是多媒体电教电教教学方法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手段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电教教学可以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位甚至几位优秀的指导“教师”,这对于知识水平、特长和理解能力都一般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生能在10分钟之内掌握课堂上老师
期刊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利用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
期刊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几年,乳山市加大乡镇学前教育设施投入,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位列全省前列,赢得了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多方运作,抓实园舍建设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自2010年起乳山市委、市政府牵头协调各部门切实加大对镇中心园升级改造力度,投资4000多万,以实施“威海市学前教育示范镇”创
期刊
帮助潜能生(以前叫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我也多次探索实践过。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首先老师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对潜能生寄予高期望,要对他们放低标准。这倒不是我们看不起他们,而是如果寄予高期望,我们就没有那么耐心。这一点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肯定是有感受的。我们只管用耐心去教,采取措施去做,但不去追求他们达到没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样我们的心态就平和一些,学生对我们也没那么畏惧
期刊
互动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状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识心理品质方面的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具体的讲,互动教学能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提高课堂时效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