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历史和遗产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17日的红辣椒网站上,刊载了简·沙里斯的文章,题为《反对机器的科學家们》,在文中,沙里斯对当年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科学家们反对科技滥用的激进历史进行了评述。
  沙里斯指出,当下科学和技术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已经非常清楚:新的技术被用来增强政府的监控能力、新型武器层出不穷、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大学日益企业化、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健康护理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显著、气候变化持续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些紧迫议题,我们或许能看到针对单个问题的抗议组织,但五十年前,我们能看到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该协会创立时有一千多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顶级科学家也都是其会员),它试图对当时刚刚开始冒头的科技滥用问题给出总的解决方案,并尝试将科学家们组织起来,以承担起对科学的集体的和个体的责任。它希望科学家们的工作是能够有广泛辩论的,这样公众能够知情且积极参与。
  1960年代末,正逢欧美高校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之际,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即与学生运动争取民主的倾向为盟,它质疑医疗机构中的层级制、吁求企业机构的社会问责机制、反对大学里的军事研究、对“绿色革命”的消极后果持关切态度。该协会对于当时正在发展的核技术尤其关注,它积极呼吁消除核武器,并严厉谴责生化武器的研发;协会里的科学家们发表大量文章,来论证知识、技术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该协会关注的另一重心,就是帮助科学工作者、工会成员和其他活动分子组织各种活动小组。比如,1975年,它组织了“女性科学小组”,另外,它还组织了其他小组来讨论科学的使用与滥用、科学与艺术、健康与疾病中的社会因素、核废料处理以及社会—生物学等问题。
  但到了1970年代,协会内部分歧渐生:有人主张,协会的定位应该是公众科学信息的引介者和权威判断者;有人主张,应该旗帜鲜明地与革命工人阶级运动联合。虽然为了尽可能消除分歧,协会内部做了多方协调,但其分裂之势已经不可避免:到1990年代初,协会终于宣告解散。
  沙里斯认为,时至今日,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遗产依然值得我们继承——它所关心的诸多议题,依然还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但今天我们已经没有这样一个试图对诸多议题取全盘关照态度的科学家组织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其实更加险恶:技术变革框定我们的思考及回应的程度越发加强、借助技术的政府控制越发集权、无人机的威胁天天都有,但为什么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试图加以回应的,却往往并不是科学家们呢?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批判精神的科学家们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和思考的。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20日的“对话”网站上,刊载了简·腾格的文章,题为《青少年越来越不爱读书,这为什么值得注意?》,在文中,腾格对美国青少年在当下时代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评介。  众所周知,如今的年轻人,是与智能手机一起长大的,其与书籍或电影这样的传统媒体的互动,也与此前的人们有着根本的不同。腾格及其合作者调取了1976年以来针对美国全国范围内一百多万青少年的调查资料,他们发现,在“如何打发空余时间”这
期刊
2018年8月20日《大西洋》月刊的网站上,刊载了J·克拉拉·陈的文章,题为《对金发的追求》,在文中,陈对美国人之于“金发”的迷恋进行了阐释。  陈指出,美国从媒体明星到政界要人,活跃着一大批“金发”——碧昂丝和特朗普,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美国人为什么对于“金发”有如此执念呢?诗人克劳蒂亚·朗肯和摄影家兼导演约翰·卢卡斯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对来自不同地区(纽约、伦敦、巴黎等)、
期刊
2018年9月8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安德列·海尔斯顿的文章,题为《这是我们的时代:瓦坎达里的女性》,在文中,海尔斯顿对电影《黑豹》的“女性主义”做出了评论。  海尔斯顿指出,在这部电影公映之前,人们既满怀期待,又满腹狐疑:故事的发生地是瓦坎达,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非洲国家,它秘密发展,并免遭欧洲殖民者的侵袭。但一般公众(非黑人)会愿意去看来自漫画书里的一群非洲黑人吗?漫威、迪士尼和好莱坞
期刊
2018年9月27日的《纽约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德波拉·柯恩针对约书亚·B·弗里曼2018年新著——《庞然大物:工厂的历史与现代世界的形成》的书评,题为《失落了的黑暗邪恶磨坊》。  弗里曼的这本著作,以密歇根州的胭脂河工厂、前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城、中国的富士康等巨型工厂为主题,试图在集中生产与规模经济日渐式微的今天,追问“工厂”这一形式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工厂的出现,与三个相互关联的
期刊
一  已经到了三月中旬,整整一个冬天,一直没有下过雪,这对于北方的冬季来说,就仿佛冬天死了。  此刻,现在,终于下雪了,即使到了现在,春已经开始了的时候。看到冬天又行动活跃起来,有一种感激,冬天没有死,它记着它的使命,雪也记着它的使命呢。即使温度有些高了,雪一到地面就化成了水,也在所不惜。比起严寒里的雪,这会儿雪的生命短暂许多,几乎只在空中存在,于是,人们贪婪地看着他们飞舞,只看他们飞舞。  忽然
期刊
野豌豆简史(外五首) ——赠一行  一个人需要多么幸运  才可能在人生的角落里  遭遇到它的偏僻之美:  大方到哪怕你已在星球大战中  面目全非,或是浑身疲惫,  看上去像是刚从银河深处  潜泳归来。一点也不认生,  无论你身上还剩下多少  宇宙的可能性,它都会继续推动  它身上的那个生命之谜:  完美的钟状花萼,迎风时  你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蜜蜂的情感  偶尔也会有点复杂;不全是  嫉妒太新颖,
期刊
正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我们作为人类家庭成员的共同点不仅在于全球化,而且在于古老的人类普遍性。作为人类,我们拥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的祖先和当代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基本的驱动力和需求,如食物、住所、安全和生殖,这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谚语——世界上最短小的文学样式——以精炼、易记的方式,揭示了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谚语言简意赅、通俗易通,还常常带有韵律
期刊
关于“凶猛”艺术节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一、1998年马克在伯明翰创立了“凶猛”行为表演艺术节。伯明翰是英国第二大城市,近50%的人口年龄小于三十岁,是很年轻的一座城市。  二、英国很多传奇的行为表演艺术家,如弗兰克·B、让·阿西都参加过“凶猛”艺术节。  三、“凶猛”既是一个艺术节,也是行为艺术机构,全年在伯明翰举办行为现场和“凶猛”俱乐部之夜等活动。  四、艺术节是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一次名
期刊
2019年4月19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弗兰·比格曼针对萨拉·巴内特-葳瑟的著作《赋权:大众女性主义与大众厌女症》的书评,题为《大众女性主义有什么错?》。  众所周知,女性主义第二波的重要功绩,就是使得那些“不可见”的女性议题变得“可见”——比如,贝蒂·弗里丹的名著《女性的秘密》,一上来就将美国女性被教导要做个相夫教子、谨守妇道的家庭主妇而又心有不甘、抑郁莫名的状态,描述为“一个没有名字
期刊
2019年4月30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网站上,刊载了罗兹·卡维尼针对最近這些年漫威电影的评论,题为《到达无限——然后超越》。  在卡维尼看来,流行文化企业的规模和野心并非其品质的保障,但却需要被我们纳入考虑,比如,漫威漫画在过去八十年间已逐渐积累成为西方文化中体积最大的超级英雄故事,而迄今为止的二十一部漫威电影也已成为美国电影中最大的故事体(同时也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从最初的几部电影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