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故意扰乱您的生活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辅导;亲子关系;家庭治疗
  
  一、个案背景
  小海,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非婚生子。父亲与法定妻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四人居住在香港;母亲与前夫有一女孩。小海幼年时,父亲与小海母子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父亲住在香港,小海母子住在深圳,父亲开始是每周,后来是每月一次前来看望小海母子。小海对父亲的香港身份比较骄傲,但是父子感情不是很深。在小海二年级时,父亲与母亲分手。之后,母亲、姐姐和小海三人居住在内地,主要靠父亲给小海的抚养费生活。每年春节,母亲会带小海去深圳与父亲见面,父子大约有一周相处的时间。偶尔小海能到香港,但只能住宾馆,从来没有去过父亲香港的家,爷爷奶奶对小海也很一般。去年春节,小海与父亲发生冲突,决定再也不去深圳或香港过春节了。现在,小海很少主动提起“父亲”这个字眼。
  老师反映,小海学习成绩很差,而且老师不能对小海提任何有关学习的要求,不然小海情绪就会很激动,“我就是笨蛋,我是天下第一大笨蛋,你不知道啊?”小海上课时总蹲在桌子底下看漫画,漫画内容都是有暴力倾向的。有一次他拿一支铅笔在自己的手背上戳了一个洞,还有一次莫名其妙就把一个易拉罐拧成了麻花,然后又拧断了。老师也不能联系家长,小海一看到老师打电话给妈妈,会马上跪在地上,“别打电话,妈妈会打死我的。”如果这一招不管用,他就会冲出去跳楼。如果小海妈妈来学校,她就会说,“你要跳楼别在学校里跳,别连累了老师。到高一点的地方跳,到跳下去马上能死的地方跳。”“你们老师太没用了!他要跳楼,就让他跳嘛!看他死不死!你们在抽屉里放一包砒霜,他要死就让他吃砒霜!”
  小海自己反映:“我很好啊!只要我好好学,学习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难度。老师对我还不错,只要妈妈不要老是说我的字比人家的脚写出来的还要差,不要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就行了。”
  妈妈反映:“这孩子爱撒谎,一天到晚骗人!生活习惯很差,东西到处乱扔。电脑家里有三台,他一年弄坏一台 ,我也不愿叫人修,我刚给自己买了一台,他又来和我抢!他学习这样差,我一听到老师的电话就心慌。我这人爱面子,这孩子就让我丢人。他撒谎、不爱学习,我当然要骂、要打咯!我打他骂他都是为他好!”
  二、理论分析
  儿童的发展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作用不可估量。
  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未结婚,畸形的原生家庭让孩子感到自卑,并极端缺乏安全感。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对社会的认识逐渐增加,社会外界或者孩子的其他家庭成员对其造成的干扰(诸如对孩子的认可,抚养权或抚养金的争取等问题),母亲在孩子身上寄托着强烈的婚姻砝码式的期待,这一切都使得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产生偏差。同时孩子在父母冲突中,受到来自父亲的冷漠(不承认合法地位),来自母亲的责备(“是你打乱了我的生活”),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小海的心理辅导,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特别是母亲的力量,来开展家庭治疗。
  三、个案辅导
  在交流中,小海一方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大笨蛋”,另一方面说“学习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于是,我问:学习没有任何难度,说明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你又说自己是笨蛋。那么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海:嗯,还好。只要我好好学,学习是不成问题的。
  小海妈妈插进来:那你说,这次考试,你准备考多少分?
  小海:92分吧。
  我(据班主任反映得知小海四年级后,考试成绩仅有四十多分了):92分,可以吗?
  小海:应该可以,四年级的数学又不难,92分应该可以的。
  我:92分,你说是应该可以,那你能不能定一个一定可以的,自己也比较满意的分数呢?
  小海妈妈:92分!就92分!你自己说的。你不可以骗人!
  我把无奈深深地埋在心底,微笑着看着小海。
  小海没有看我,只是掰弄着自己的手指:我考了92分,你给我奖励!
  小海妈妈:好!你要什么?
  小海:你叫人来把所有的电脑都修好。
  小海妈妈:没有几天了,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只要你期末考试考到92分,你一放假,我就请人来修电脑。
  小海不说话,瞪着妈妈。
  我:小海,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说,一放假就请人来修电脑吗?
  小海:让我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
  我:如果最近的考试你能考个好分数,你想得到什么奖励,我愿意满足你第二个心愿。
  小海:我要一本书。
  我:好的,我的女儿刚刚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她认为很好看。只要你考了一个你自己满意的分数,我送你一本新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好吗?
  小海:好的。
  小海妈妈:老师都要送你书了。你再考不到92分,你还有脸吗?
  我把不满藏在心底,和颜悦色地说:小海,只要考一个你自己满意的分数,我就送你礼物。
  小海妈妈:92分,行的。我们小海很聪明的。他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大笨蛋,是他不乖时我骂他的话。
  事已至此,我很是无言,拉着小海的手:小海,相信你能成功。你若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这一次咨询之后,我决定先转变小海妈妈的思维模式,让她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小海。
  在与小海妈妈单独交流时,我抓住她语言中的矛盾,进行面质:小海妈妈,我从你的话中听出,你非常非常爱小海,你给了他丰厚的物质条件,你希望他取得好成绩。但是,令我费解的是,你却对他说让他去跳楼,而且要去一跳即死的地方;你还要他吃砒霜。如果说,你连他死了都不心疼,你还在乎他不会整理房间,学习成绩差,字写得差,干什么呢?
  小海妈妈(愣了一下):这都是我气急了说的话,不能当真。
  我:小孩子又不知道你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气话。那天,他在学校里不是要跳楼吗,幸好被老师抱住了。
  小海妈妈:你们老师太胆小,你们不去抱他,他也不会跳。
  我: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不能写一张字据,证明小海万一跳楼,老师没有及时抱住,和老师、学校没有任何关系?
  小海妈妈(半晌没有说话):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如果大家都说我的孩子乖,我多有面子。现在他这个样子真是把我的脸都丢光了。
  我:所以小海把你的面子丢完了,你宁可让他死,你宁可没有这个孩子。
  小海妈妈:那倒也不是。
  我:你的意思是,你想要面子,就要小海乖,成绩好。那么,你认为让小海成绩好起来有什么办法呢?
  小海妈妈:我的儿子又不笨,我说他是笨蛋,就是气急了骂骂他而已。只要他好好学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来的。
  我:小孩子很容易把家长说的话当真。他现在也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大笨蛋……
  小海妈妈:他也说自己很聪明啊?
  我很是无语。
  小海妈妈:我也很苦的,我没有读多少书,我自己就小学毕业,我现在怎么能教得了他呢?我身体不好,不能做什么事情。我真的很苦,为了过日子,开了一个棋牌室,客人要玩通宵,我陪着他们白天就精神不好。我现在和你说话,头都有点晕。小海要是乖一点的话,我也不用坐在这里了,我可以在家睡觉啊。我真的很苦啊!
  我:我理解你的苦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生会给你带来了这么多的痛苦。我们一起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变乖,你也就不会这么苦了。
  小海妈妈:哼,我替他们生了个儿子,带到这么大,也不念我一声好。这个夏天,我就把孩子送到香港——他爷爷奶奶那里去!眼不见心不烦!老师,我的客人来了,我要走了。
  说完,小海妈妈拎起包,丢下一个目瞪口呆的我就走了。
  小海咨询后的第一天,上课认真听了,作业虽然错了很多但也做了。但是第三天开始,上课又开始做小动作。第四天数学测试,小海得了58分,对小海来说是有了进步,但是离预定的92分,差得太远了。从此,小海又开始一蹶不振。在校园里,我主动与小海打招呼,他能避则避,更别说到“绿色小屋”来了。后来再与小海妈妈联系,她总是推说很忙,但也没有将小海送到香港。一次和小海爸爸联系上了,他爸爸用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说,孩子被宠坏了,他自己很忙,如果有时间的话,会亲自到学校和老师进行交流。
  四、个案思考
  这是一则利用家庭治疗进行的案例,虽然是一次不成功的咨询,但是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1. 咨询师要加强自我成长,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由于我一直给自己学校的学生作咨询,咨访双方能建立信任关系。但是,这一次我疏忽了小海不是主动求助,在我还没有与小海建立良好关系时,小海妈妈就已经开始介入,我的角色始终没有得到转变。虽然我也试图与小海建立良好关系,如“把无奈深深地埋在心底,微笑着看着小海”,但是收效甚微。在这个家庭治疗的案例中,我始终忽视了与小海妈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没有得到她的信任,在小海妈妈眼中我只是一位老师,还有可能是找她茬儿的人,让她丢面子,打扰她睡觉,而不是她的咨询师,她的朋友。
  我怎么会给他们这样的印象呢,按理我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反思整个咨询过程,发现问题出在我自身家庭的木刻效应上,那是我童年的底片。
  在与小海的交流中,我把小海妈妈的形象,也可能是把自己母亲的形象投射到我的身上,“小海,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说,一放假就请人来修电脑吗”“小海,只要考一个你自己满意的分数,我就送你礼物”这完全是一个苦口婆心的、无奈的母亲的说教与贿赂。既然在小海眼里,我就是“母亲”,当他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时,自然而然就会避免与我接触,逃避我(母亲形象)可能会对他的伤害,比如讽刺、打骂。在与小海妈妈的交流中,我把小海的形象、童年的我投射到现在的我自己身上,我与小海妈妈的对话,变成了小海与妈妈针锋相对型的对话模式,“小海妈妈愣了一下”“小海妈妈拎起包,丢下一个目瞪口呆的我,就走了”。我们之间的对话重复着小海家庭常用的、冲突互动模式,这就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对话没有任何建设意义,只是在负强化。难怪我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无法建立,咨询会无果而终。
  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基础,咨询师加强自我成长是咨询成功基础的基础。
  2. 原生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
  (1)消极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非婚生子女长期面对畸形的原生家庭以及不被认同的社会角色,他们内心否定消极的情感容易被激发,对父亲或母亲依恋加重,从而产生问题行为。小海母亲潜意识里认为小海没有很好地起到婚姻砝码的作用,是个没有用的、多余的孩子,没有小海,自己的生活不会变得如此糟糕。小海父亲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孩子,甚至没让小海进家门一步。小海长期面对父母畸形的关系,自责归因,引发抑郁问题,如用铅笔戳自己的手,表达内心的痛苦;拧断易拉罐,表达内心的愤恨。
  (2)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非婚生子女长期面对抚养人的不确定性,超出儿童自身的适应能力,消极情绪容易使其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小海母亲反映,小海最怕被送到寄宿学校或爷爷奶奶家。母亲一提把他送出去,小海就会安分很多。母亲却把这种方式当成管教孩子的法宝。母亲的威胁常常让小海出现紧张状态,伴随着紧张就会出现愤怒、厌恶、忧愁、恐惧、焦虑、痛苦等情绪。
  (3)自相矛盾的教养态度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对他的评价,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会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小海母亲心情好的时候说“我儿子很聪明”,心情不好时说“你是天下第一大笨蛋”。母亲这种极端的、自相矛盾的评价,造成小海对自己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小海一受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是大笨蛋,一受到鼓励就认为自己是天才,就是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
  (4)不合理的期望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是这种期望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过分拔高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反而使孩子遭受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小海母亲要求儿子能考到92分,对于此时的小海是不切合实际的。果然,小海出师不利之后马上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刚刚建立起来的“我要好好学习”的信念就消失了。
  3. 如果我与小海一家能够再次建立咨询关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立
  不站在某个人的一方,家庭问题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家庭的问题。解决小海的不努力学习、自虐等问题,必须解决或缓解小海家庭中夫妻、父子、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必须由一家三人都客观地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
  (2)扰动
  改变小海家庭中常规的互动模式(互相指责、谩骂,肢体攻击,感情交易),形成一种以表扬、批评为主的感性交流的互动模式。同时改变行为与行为赋义之间的联系,改变他们歪曲的看法,如,小海用铅笔戳手背不是因为他不怕痛或脑子有问题,是因为他心灵的疼痛麻木了他生理上的疼痛,他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小海妈妈白天睡觉不是因为妈妈懒惰,这是她的工作决定的;小海爸爸不把小海带到香港的家中不是因为爸爸不爱他,是因为他有难言之隐。
  (3)建立
  运用萨提亚的家庭雕塑方法,摆一摆家庭造型,进行循环提问,不同的人根据看到的内容,体会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小海喊:“妈妈,我不是故意扰乱您的生活。这不是我的错。”小海妈妈喊:“你是我的丈夫,我需要你对我的爱,我需要你与我一起抚养我们的孩子。”然后,重新摆一个大家都觉得舒服的家庭造型,建立一个有建设性的家庭模式,划清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强化开始形成的和谐家庭互动模式,全家一起完成“记红账”的家庭作业。
  (4)终止
  当和谐模式形成之后,小海的行为、情绪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这时逐步调整咨询设置,每次咨询之间的时间延长,鼓励小海独立,能逐步果断地处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龙泉小学,湖州,313000)
  编辑 / 何 妍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归因方式;行为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归因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好的情况下,也很乐观,仍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且愿意继续努力。这是因为他将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任务的难度过高,这样的归因促使自己仍然保持对自己能力的乐观态度,归因引起的只是
期刊
〔关键词〕希望;希望疗法;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期刊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诉求;尊重;信任;接纳  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室做客。来者是学生小王的母亲,一位焦虑的中年妇女。一进咨询室,小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诉说小王在家的种种问题行为,希望心理老师能够为她指点迷津。不久,小张的母亲也来到了咨询室,她所说的小张在家的行为表现,与小王几乎一样:对待家长态度恶劣,动辄粗暴顶撞;学习不够专心,沉湎于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籍。职业敏感告诉我,小王和小张
期刊
“衡水湖畔,滏阳河东,汉唐故邑,厥有衡中。”(引自《衡中赋》)  作为中国十大名牌中学、衡水“新三绝”之一的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声名远播。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衡中,那就是“朝气蓬勃”;如果用一个短语概括对衡中师生的印象,那就是“激情燃烧”。  衡中师生像全国其他重点中学的师生一样,朝五晚十,披星戴月。然而,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疲惫,职业倦怠、学习倦怠也与他们无缘。他们始终精神焕发,满怀激
期刊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期待效应;积极教育    每个孩子的心,其实都是一朵花,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多少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批评与指责孩子身上所谓的“过错”,人为地控制孩子做这做那,缺乏积极的引导,结果使孩子整天害怕做错。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教育是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帮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
期刊
〔摘要〕家庭心理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家庭心理教育概念释义,对家庭心理教育实施的重要性、迫切性、优势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以期对家庭心理教育现实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为家庭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家庭;心理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0-0
期刊
2011年9月21日上午八时,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承办的主题为“开展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隆重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孟佳、主任谢春风、杨忠健教授、朱凌云博士以及朝阳区教委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市各区县教委的代表共170多人。  朝阳区幸福村学区
期刊
〔关键词〕初三;中考;数学;尊重;自信    第一次咨询  个案资料:某女,初三学生,家庭条件不好,觉得怎么学习也没希望,不想考高中了。  来访者自诉: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很难提高。一模考试不理想,主要是理科学习困难,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感觉自己越来越学不好。多次找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数学老师),老师都寄予厚望,考得不理想,都不敢见老师了,觉得辜负了老师,也辜负了自己。学习很努力,平时都学到晚上十一点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师生关系;认知疗法;简快心理疗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涵,16岁,汉族,重点中学高二女生。小涵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较好,为此她感到骄傲。小涵自述与同学表面上关系不错,但在交往过程中她感觉自己是局外人,好像和她们交不了心,认为女孩子不好相处,因此喜欢和男孩子玩。小涵很喜欢语文老师,但是觉得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同样是答疑,语文老师对别的同学很耐心,有眼神的交流,
期刊
〔编者按〕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虽然与其他家长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本刊记者就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教师教育子女的优势和劣势这一问题专访了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0-03    记者:王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教师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比较有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