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熙《林泉高致》之“山水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代山水画为百代师法,中国山水画所蕴涵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林泉高致》一书,由郭思收集、整理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绘画艺术见解,本书分为六篇。其中的山水训,讲了山水画的“道”、山水画的发展和君子寄情山水画的根源,倡导了绘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取悦的理论。从而对其“山水训”进行研究。
  【关键词】:郭熙;山水训;自然环境;三远法
  一、郭熙生平及艺术创作活动
  郭熙是北宋可与荆浩、关同齐名的著名画家,北宋中期杰出的山水画家,河南温县人。诸多文献中没有确切记载他的生卒年。郭熙少年时即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并没有经过苦学而精于绘画,小有名气。年长后,于熙宁初为御画院之学艺,传闻“一挥而成”,爱好画烟云变灭之间,山水千姿万态,都是他的作画风格。郭熙的山水画既有李成的“笔锋颖脱,墨法精微”又有范宽的博大恢弘气势,多做巨幅,更有自己的创作,而且“世为独绝类”。
  在《图画见闻志》、《中国历代画论选》、《宋人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等典籍中,以及《林泉高致》之《序》、《跋》、《画记》、《画题》、《画格拾遗》等篇章中均有他生平扼要记载。林泉高致是郭熙与其子的论著,是一部山水画论著,是有郭熙所作,其子所记录、篡改、整理而成的论著,之前的版本题作“宋郭思撰。”
  《林泉高致》此书是一部系统完整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著作。山水训不仅是郭熙对山水画的讲述,而是对作画者审美追求,也是君子隐逸情怀的寄托。
  二、郭熙的山水观——林泉之心
  画家的心灵之眼来之林泉之心,也是其内在的生命精神的修炼宗旨。山水训一篇开头第一句[]“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是从人之常情说起,他们在园林丘壑中涵养心智,在泉石中游走不受拘束,放声歌唱,隐逸般的生活状态,使他们过得舒适,安逸。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看到:
  “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郭熙在画论对山水创作着重写到的宗旨为陶冶情操,精神与天然景色相结合,根据气候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生活和心理精神上产生的变化进行绘画创作。郭熙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畅游山川丛林之间,是对山泉、草木、自由的憧憬,是思维精神能够不受世俗的束缚和烦扰,可在山水之间徜徉,卧游欣赏,而得到林泉之志和烟霞之侣。“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所谓林泉之心、强调画家在进入自然时所应持有的心理状态,用林泉之心的态度去体察自然、虚静的内在审美,拥有清亮明镜的心境,没有凡俗的思想,美学观念的一种。画家对山水画进行创作时,山前的美景,触发画家的灵感,感悟山水景致,这就是“林泉之心”生命所在。
  三、郭熙“山水训”的山水画创作的观物——“师法自然”
  郭熙在画论中提出创作者要带着林泉之心“饱游饮看”后,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才会真正转化为绘画者内心情感的一部分,才会有“身即山川而取之”的感悟,才能学好山水画。“饱游袄看”,绘画者做到“山兼数十百山”的形态、意境,多角度的进行审美关照。“饱游观看”之“袄”为饱食,意即为画家要多饱览群山,丰富生活经验,积累更多的素材为创作所用。身心与自然交接,胸有丘壑,才能对千姿百态的山水林石有深切的审美感触。其后,石涛也将此思想发展为“搜尽奇峰打草稿”。“饱游袄看”方能将千山万壑罗列于胸中,绘画时才能做到“磊磊落落”,才能使其画面有意义。
  郭熙在这强调“师法自然”向真山水学习,身临其境,精神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但是要怎样做到“师从自然”一方面要“远观”,可以获得一览无余,纵观丘壑,视为一个整体;一方面“近观”,可以获得亲近感,可以对其物进行仔细观察他们形态,才能做到有形到神。
  郭熙还提出山水画家之于山水要“饱游沃看”,要通过热爱达到神妙,勤奋达到精通,广泛游览、开阔眼界,做到似乎无纸无墨,山的一姿一态,尽在画中。如画论中写到:”夺取造化”一词,造化即自然,画家想画出夺取造化的山水画,把充满生机的山水客体转化成艺术创作的审美主体源头。
  四、郭熙山水训中的“三远论”
  在这部《林泉高致》画论中,重点提出山水画创作中技法,郭熙提出最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三远法”,营造空间及意境的“三远”构图方法如郭熙所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色调清晰明朗,深远色调浓厚、平远色调明暗交替。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此三远也。”
  “三远”的观点之说可谓是郭熙画论中最具备价值的理论之一,“三远”的观察方法中, 与“步步移、面面看”的本质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的视点是运动的,取景角度不同,看山水的视角和效果也不同。
  郭熙的山水画创作的造境之法——“三远”法。郭熙归纳出的“三远”加之其它表现和掌握画面空间的方式,安排好山水画的空间层次,绘画者在表现山泉、树木等景物融洽连系,由然而生的画面。“三远”法不仅是画面的一种把握山脉的全局之势的方法,并且也是一种画面意境的探索。三远使得山水画能够脱离山水画的本身视野局限,将人的视觉和情思引向远处,从而远离尘俗,心存林泉之志的一种创作和审美意向状态。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体现了“高远”的气势美,给人视觉上的压迫感和震撼感;荆浩的《匡庐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体现了深远,重叠曲折的感觉,呈现出山水中“可游、可行、可居”的审美意境;“平远”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体现了缥缈、平和的意味,呈现出作者无忧无虑、散淡的自由精神。因此,三远法不仅是空间上的处理手法,也是画家呈现画家深厚感情的意境,也是画家心灵的寄托。
  五、郭熙山水训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对我们山水画的创作从创作心态、创作态度、山水取材,意境造法等方面引导绘画创作。绘画理论推动了山水画从早期的雏形走向成熟。首先创作态度要严谨,在绘画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绘画者的心境,绘画环境相结合,要做到“所取精粹”“所经众多”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多不足。营造意境着重其创作经验中体现,他认为体现意境在三远中,不同的审美意境在“三远”中呈现,虚实结合尤其重要,“实”景和“虚”景进行对比才能呈现出 “平远”景色 “缥缥渺渺”的气象和境界。显然郭熙的四时山水,朝暮景致的描述,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意境理论。也对我们的创作山水画有着引导作用。
  “可游览、“可安居”这种奇特山水文化影响的山水画蕴含了抒情式的、自由的、解放、空灵的思想境界,寄托了人们向往“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生活。当自然山水以一种纯净之态,进入人类内心最寂寥的内心空间,与人的生命合二为一时,山水画作为文化精神的一种寄托,画面就被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山水画的创作不仅是身游其中,也可以让你精神放松和视觉的体验,这也是山水画的追求目的。
  参考文献:
  [1]吳玉红.从《林泉高致》解读郭熙山水画美学思想渊源.美术大观,2008(6).
  [2]陈见东.从《林泉高致集·山水训》看人与自然的相互取悦狂欢.艺术探索,2008(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宋·郭熙、郭思《林泉高志》山水训,张燕中国古代艺术论著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5]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林琨注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以雕塑运用材料的源头、发展及其创新为主轴线,雕塑材料已经有原有的材料运料运用表现发展材料创作并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雕塑家们用不同的材质表达完善自己的创作灵感,材料的多元化成为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新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再次改变,人们改变时空观,新概念的雕塑艺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从突破二维转变至突破三维,并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关键词】:雕塑材料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是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在世界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自觉的时期,也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而楷书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走向成熟的。  【关键词】:书法;楷书;魏晋南北朝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楷书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遵其规律我们将楷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下面我们分期阐述。  一、楷书创始时期—汉代  在楷书产生
期刊
【摘要】:作品《沂蒙山我的娘亲亲》从整体上来说,风格气势雄浑,大气磅礴,音乐线条优美流畅,情绪变化跌宕起伏,歌词内容撩人心绪,在此基础上,词曲的结合亦十分工整,具有浓烈的民族音乐风格歌曲通过对比家乡沂蒙山的今天和昨天,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关键词】:演唱处理;演唱速度;演唱力度  一、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  音乐进行的快慢叫速度。在音乐理论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它影响了作品的
期刊
【摘要】:空间是容纳的概念,空间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与否而客观存在的,空间对于人来说,必须要亲身来感受的,因此,空间是物质的,并以其无限性而存在。但空间又是不可触摸性的,要界定其存在的地域或范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关系。  【关键词】:空间;感受;艺术设计  一般人们心目中的空间是以物体的位置、距离、范围与体积的比较而确立的。由此可见,空间是无形和无限的,也就是说空间是空与虚的。但可视
期刊
【摘要】:军旅歌曲不仅服务军队服务军人,也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且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军旅歌曲主要分战斗性歌曲和抒情性歌曲两类。《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作为抒情性军旅歌曲的经典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性军旅歌曲,作者大胆采用圆舞曲的3/4拍加以错落有致的大小调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写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独特享受。  【关键词】:军旅;歌曲;创作  前言  《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是抒情性军旅歌曲的经
期刊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作为一门新兴的音乐专业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单单只是钢琴演奏,它更像是一种音乐灵魂的指导者。在现场的舞台表演时,钢琴艺术指导就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表演者充分的融入到作品中产生优美的音响效果,如何使表演者的临场表演发挥到极致等等,这些都是钢琴艺术指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笔者想通过三个方面来论述钢琴艺术指导在舞台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朝着更加科
期刊
【摘要】:目的是以新媒体新境域下概念设计对于书籍设计的影响为出发点,对未来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提出看法。使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概念书籍设计的新理念与艺术表现。结论 概念设计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当代所不能缺少的一种需求,也是书籍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概念设计新思路的融入从而为我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动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概念书籍;艺术表现;设计方法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
期刊
【摘要】:通过对波普艺术的学习和认知,对其进行总结。客观的解析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领域的作用。以此为依据浅谈波普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波普设计进行大胆的展望。把波普设计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各领域,有助于为波普设计提供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以此来满足人们标新立异、新颖独特的多元化需求,也让现代设计更加多元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提升我们的生活品味。  【关键词】:波普风格;设计趋势;大众化;现代设计;  一、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60年年代以来,一直到90年代之间,欧洲的海报设计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透过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冈特·兰堡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冈特·兰堡被称为欧洲最具创造力的“视觉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物体来表达深刻的含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来分析及扩展的表达。  【关键词】:冈特·兰堡;视觉诗人;土豆系列  一、好的平面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提起土豆
期刊
【摘要】:中国的水墨动画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设计风格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这与西方的动画是迥然不同的,无论是在构图上追求空灵缥缈的意境,还是在画图上营造移步幻景的悠远效果,再或者是在审美上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含蓄。自然、凝练、虚实结合。中国水墨动画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中国气派类型的动画,推动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现,为中华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