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观者角色”的记叙文写作教学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换“观者角色”,唤醒学生的评改热情
  大部分学生,习惯在课堂中做听众,忽略了自己的参与者身份。教师在以学生的习作为评讲样本时,要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唤起他们对写作的热情,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就会越来越有效。
  接下来,笔者以一篇题为《天晴了》的学生习作为例,谈谈习作评改教学中“观者角色”的实际运用。
  又是阴天。
  黑云翻滚,在天际,密密地斜织着,似要织出一块墨色大布,包裹住那似乎永不会露脸的太阳。雾,萦绕在茫茫大地上,只见屋子的朦胧棱角。
  我的心中亦是阴云密布。一次次的考试失利,让我迷茫了。丝丝忧愁,恰似一江春水,涌上心头。我只是紧蹙眉头,望向窗外。外婆看着我,一言不发。
  第二天,天依旧不见晴。我闷闷不乐地起床后,在房间发呆。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门开了,是外婆。她捧着一大袋橙子,满面春风,拉着我,兴致勃勃地说:“来,外婆教你做橙子果酱!’’她的语气有些央求,我只好答应。
  她将一只只橙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橙子表面坑坑洼洼,颜色却金灿灿的,活像一个个小太阳,把人的心也照暖了。外婆笑着拿起一个橙子,洗净铅华,递在我手中,还不忘夸赞几句:“别看它个子小,味道可甜了呢!”我接过它,仔仔细细地剥下那厚实的皮,露出那晶莹剔透的果肉。
  剥好了橙子皮,便开始煮果肉了。外婆搬来一口大锅,将那些“小太阳”倒入锅里。接下来,便交给时间来锤炼它们了。烟雾袅袅,香气悠悠,慢慢飘散开来。香气,如温暖的阳光,融化了我那冰冷已久的心。
  我,笑了,心中的阴暗,似是将要散了。外婆拿起余下的一个橙子,徐徐说道:“这橙子虽小,却光彩夺目。它从不因渺小而自卑,而是用一颗豁达的心,用那金黄的色彩,鼓舞自己向阳生长。生活不易,但必须要坚强,要乐观地看待每一天!”我看着外婆苍老却神采奕奕的面容,瞬间醍醐灌顶。原来,外婆也有一颗橙子心……
  打开锅盖,橙子果酱已煮好,色泽依旧灿烂绚丽。我尝了一口,瞬间,一缕香包裹了我。新的信心、新的征途,我将全力以赴,向阳奔跑!
  一缕阳光,竟穿透层层云雾。历经艰辛,它终于如约而至。
  不一会儿,窗外阳光明媚。我知道,天晴了。
  这篇习作,乍一看,写得还是不错的,有情节,有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有恰当的点题之处与点睛之笔。笔者让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文章写得很好,没有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自己就是小作者的外婆,读完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转换角色重新读了这篇习作后,立刻指出第3段中“外婆看着我,一言不发”这句话不符合情理,可以将之改成“外婆看着我,似乎想说些什么,最后却忍住了”;第4段中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这句话也有些失实,不符合老年人走路的特点。另外,不少学生认为,文章还有语言不够自然的问题。例如第5段中的“外婆笑着拿起一个橙子,洗净铅华,递在我手中”,“洗净铅华”一词不仅用得不准确,而且显得很不自然,不如直接写成“外婆笑着拿起一个橙子,用清水洗凈,递到我手中”;还有第7段中外婆说的那段话,也过于失真了。在真实生活中,没有多少老人会这样讲话。这恰恰是很多学生习作中的通病,人物的形象刻画、语言描写脱离实际,显得不真实。文中小作者的外婆可能会这样说:“这橙子虽小,长得也不好看,但是水分足,中吃!”这样简单朴实的话语,才是生活中的真实语言,才符合外婆的形象。
  经过这一轮修改后,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热情大大增加。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反观自己的习作,并思考是否也存在以上讨论的那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评改活动,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避开《天晴了》这篇习作中的问题。
  二、变换“观者角色”,让素材丰富起来
  面对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会为没有素材而烦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让学生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来审题,这样可能会收获意外惊喜。
  例如,一次笔者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解密》的作文。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文题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认为“解密”就是“解开自己的疑惑”,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小事,例如同学对自己的悄悄帮助、父母对自己的悄悄关怀等。笔者让学生调动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假如是自己的父母看到这个标题,他们会写什么。学生顿时变得很兴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亮,有的说父母会写邻里关系,有的说会写城乡的变迁。
  笔者再次拓宽学生的思维:“你们觉得老师会想写什么?”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涨了,回答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文字的演变,有历史人物,等等。经过这一番讨论,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调动,写作素材也更加多样了。
  在后来的习作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解密》的:
  待到最后一片蹁跹的叶送去冬,春便来了。沿着石砖前行,游走于神秘的东方国度,寻一个江南的谜……
  客栈内外装修得古色古香,隐隐有茶香缠绕于鼻尖。我的目光停在墙上的书画。“您的房卡,这是灯笼。”思绪被打断,也不恼,笑着接过,只是心里感到疑惑:“这灯笼是做什么用的?”服务员看出我的不解,便调皮地笑道:“本店规定,你会知道的。”细细端详,笼面以金丝加以点缀,烛台精致,手柄圆滑,整个灯笼黑红相间。我道完谢,便上楼,只见领取灯笼的孩童大都欢喜地离去。我暗自想道:“大概只是个赠品,又或是一种营销的方式?”来不及多想,稍加收拾后,我便出发去夜游古镇,随手捎上了灯笼。
  天越来越黑,河畔的霓虹灯闪烁着,映照得河水波光粼粼。跻身于人海,只得随“波”逐流地向前。身于异乡的不适感传遍全身,一阵阵慌乱直击心头。低头,手中的灯笼正发出微黄的光芒,透过红色的帷布,为这暗夜带来一丝温暖。我似乎已经解了灯笼的谜。
  “妈妈你瞧,她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灯笼!”耳畔传来声音,抬头望去,正是客栈的一家三口。男孩一手提着灯笼,一脸天真。两盏灯笼相映照,两点光交融。我冲他们一笑,那位母亲也关心地说道:“时间不早了,女孩子在外当心些。”亲切而温暖的话语,冲掉了我的愁绪,只觉心中有了归属。
  皓月当空。此时的古镇,只剩下一个“静”字。遥望远处,星星点点灯笼发出的微弱光芒,似乎在彼此呼应,又相依相伴,连成一片。脉脉的暖意在夜色中传递……
  原来,那灯笼的谜,便是如此。满镇的红灯笼,从此深刻于脑海。
  古老的东方国度,富足丰饶的江南水乡,也因这谜底,而更具有风情……
  评讲这篇作文时,笔者重点赞赏了这名同学的选材和立意有“语文人”的风范,大气而厚重。整篇作文有血有肉。最后,笔者顺势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不妨从不同的视角思考作文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其他文献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纷纷被调整为网络教学。其实,网络教学并非新事物,只是,以前的网络教学仅仅算是普通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现在,为增强授课效果,学校给在家学习的学生制订了作息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考勤方法。网络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录播和直播,也被穿插交替进行。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作息表安排中可以看出,
期刊
摘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家校共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一、情智赋能,多元供给  1.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项目开展的保障和前提,为此,
期刊
摘要  诗词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想象中培养审美能力,在探究中提高思辨能力,在拓展中促进文化传承,这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存在着彼此交融与渗透的关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实例  诗词曲意蕴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象的特点,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审美的意境;在质疑探究中,领悟作者复杂的情思;在拓展
期刊
主持人语: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微课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那么,如何设计并制作“以学为中心”的微课呢?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名师对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探讨。  摘要 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有非常大的区别。微课这种新模式的课堂要想高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学情意识,落实学法教学,有精练的教学表达、丰富的练习和有效的评
期刊
摘要  “指向写作”,就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在指向写作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授学生运用比较法,让思维更清晰;运用聚合思维,让思维更深刻;运用发散思维,让思维更灵活。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文言文阅读教学 《〈世说新语〉二则》  一直以来,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探讨的重点。阅读是学生深入研究表达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写作则是迁移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找到读与写之间的结合点,
期刊
摘要  问题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导火索,有效的问题是课堂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因此,通过“真问题”获知、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著眼于设问的来源、深广度和实践性,通过设计具有真实度、层次化和生活性的问题,让课堂上思维可见,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  真问题 真实度 深广度 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真实的问题,引导学
期刊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新授课已经把酸碱反应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反应实质、反应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思路和方法。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后进行应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  初级目标:学会对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猜想的方法。  中级目标:能根据所学酸碱盐相关知识设计
期刊
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引入代数式,以代数式的认识、运算以及应用为主线展开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外,合并同类项其实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展,是简化数学运算的常用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从整体到部分,感受知识
期刊
摘要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旅游资源由时空演化而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以地理学科为中心,对其成因、影响等方面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地理中心 跨学科 研学旅行 地理核心素养  一、选题背景  我们生活的世界奇妙而有序,无数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等
期刊
摘要  文言文教学应指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识解、继承与发扬,注重对文言文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赏析,引导学生深层吟诵文章,体验文言文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由言悟文,挖掘文言字词句背后的多层文化内蕴;重点关注文本细节,明晰故事传达的多元价值取向。以此为路径,实现文化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  文言文 文化渗透 传承发扬 教学路径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在文言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