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规则 应用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引入代数式,以代数式的认识、运算以及应用为主线展开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外,合并同类项其实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展,是简化数学运算的常用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从整体到部分,感受知识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動发现、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识和新经验。
  笔者将教材中计算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内部的情境,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在第二章,我们认识了有理数,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以及应用。类比有理数的学习过程,你觉得下面我们该怎样研究代数式呢?
  问题2:3a+2a可以计算吗?
  问题3:3a+2b可以计算吗?
  问题1是希望学生感受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建立式类知识的研究路径。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该如何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呢?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分类的角度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从单项式的加法入手。
  对于问题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容易得出结果为5a,而教师此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想法:有的学生会说3份a加2份a应该是5份a,他们其实是从物化的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有的学生则是提出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3a+2a写成(3+2)a。此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从图形的角度来认识3a和2a,3a可以看作是边长分别为3和a的矩形,2a可以看作是边长分别为2和a的矩形,它们可以拼成边长分别为5和a的矩形(图1)。
  接着,笔者提出问题3,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3a和2b是不可以相加的,让学生生出单项式要分类的需求。
  二、从感性到理性,感受知识的合理性
  问题4:你能将下列单项式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
  (1)0;(2)a2;(3)-20a2;(4)-0.5x2y3;(5)-[12];(6)5x2y3。
  问题5:你觉得什么样的单项式可以分为一类?
  对于问题4,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分类。学生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单项式中有无字母,将(1)(5)分为一类,(2)(3)(4)(6)分为一类;第二种则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字母的特征将(2)(3)和(4)(6)分开。学生在表达想法的同时体会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了数感。
  到这里,学生已经对同类项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于是笔者接着追问:你觉得单项式2x3y2能和以上6个单项式中的哪些单项式分为一类?此时,学生的目光必定集中在(4)(6)这一类上,但是马上又能发现2x3y2和5x2y3的字母x和y的指数是不一样的,引发新的思考和判断。在学生思考的同时,笔者继续追问:你能说出一些和(4)(6)是一类的单项式吗?学生在刚刚思考的基础上很快就能举出例子。最后,通过问题5,让学生总结、补充,逐步明晰同类项的判断标准。
  在刚才的探索中,学生已经对同类项的概念有了自己的感悟,接下来就是要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另外,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此时,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6:下列各组单项式是同类项吗?
  (1)a与ac;(2)3x2y与-xy2;(3)a2与-2a2;
  (4)23与-a3;(5)500与-1;(6)ab与ba;(7)b2a与a2b。
  对于概念的教学,我们通常都是先创设出生活或数学的情境,然后与学生一起发现概念,再通过正例或反例辨析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笔者提出了问题6。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6)和(7)的辨析有些疑惑,而学生的纠结点就是教师最好的出发点。故笔者追问学生:你是如何思考的?学生通常会从同类项的概念或者乘法分配律的角度进行解释,也有学生受到之前的启发,从图形的角度来表达。比如ab可以看作是边长分别为a和b的矩形,ba可以看作是边长分别为b和a的矩形,它们是同一种图形(图2);b2a可以看作是底面边长为b、高为a的长方体,而a2b可以看作是底面边长为a、高为b的长方体,它们不是同一种图形(图3)。
  学生通过思考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观察、思考、归纳和辨析的过程中,从感性到理性的角度逐步感悟同类项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提升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三、从认识到运用,感受知识的一致性
  教师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
  问题7:下列式子能运算吗?如果可以,请说出运算结果。
  (1)a2+2a2;(2)-x2y3+4x2y3;(3)3x2y-xy2;
  (4)2ab-ac。
  问题8:你能总结归纳出单项式加法法则吗?
  问题9:请尝试计算2a2-3ab+5-2a2-3ab-7。
  学生通过问题7的运算,再次思考,并明确什么样的单项式才能相加。笔者通过问题8,让学生归纳出单项式的加法运算可以分为同类项相加和非同类项相加两种类型,如果是非同类项,则不能合并;如果是同类项,则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并指明这就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最后,笔者利用问题9,让学生尝试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时,可以让学生读读题目,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将减号看作是省略加号的符号;可以利用投影,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规范解题过程;可以多关注运算有差错的学生,将个别辅导和合作纠错落到实处。接下来,笔者再给出一道练习“-2m2n-[13]mn2-1+[23]n2m+m2n”,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与式的联系,感受数式通性,体会知识的一致性。
  四、从当下到未来,感受知识的延伸性
  至此,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已经有所掌握,并且对合并同类项在单项式运算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的基础上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10:你觉得以后我们还会学习什么知识?
  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方式的角度或者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思考、交流、表达,逐步完善式类知识的结构,展望幂的运算、单项式和多项式以及多项式和多项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等知识,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其他文献
黄静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以“扣住关键词记事”为核心目标,在教学准备、课堂实践和教后反思等方面,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参照。  一、教学准备依据扎实的统计分析  语文教学容易流于感觉化,原因在于很多学习内容不容易量化。黄老师以一次期中考试的作文成绩作为基础数据,并且扣住相应的评价标准,提醒学生自我对照,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客观性和差异性,同时彰显了“问题”意识,即考场评价不高的文章普遍存在“关键
期刊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开展了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新授课——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师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调整常规教学顺序,以观察探究、交流表达、思维碰撞、方法提炼、思想引领的参与式学习形式开展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呈现部分教学片段,并就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片段展示及赏析  1.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  片段
期刊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中的学习技能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Facts and opinions。区分事实与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积极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就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
期刊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纷纷被调整为网络教学。其实,网络教学并非新事物,只是,以前的网络教学仅仅算是普通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现在,为增强授课效果,学校给在家学习的学生制订了作息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考勤方法。网络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录播和直播,也被穿插交替进行。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作息表安排中可以看出,
期刊
摘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家校共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一、情智赋能,多元供给  1.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项目开展的保障和前提,为此,
期刊
摘要  诗词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想象中培养审美能力,在探究中提高思辨能力,在拓展中促进文化传承,这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存在着彼此交融与渗透的关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实例  诗词曲意蕴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象的特点,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审美的意境;在质疑探究中,领悟作者复杂的情思;在拓展
期刊
主持人语: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微课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那么,如何设计并制作“以学为中心”的微课呢?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名师对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探讨。  摘要 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有非常大的区别。微课这种新模式的课堂要想高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学情意识,落实学法教学,有精练的教学表达、丰富的练习和有效的评
期刊
摘要  “指向写作”,就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在指向写作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授学生运用比较法,让思维更清晰;运用聚合思维,让思维更深刻;运用发散思维,让思维更灵活。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文言文阅读教学 《〈世说新语〉二则》  一直以来,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探讨的重点。阅读是学生深入研究表达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写作则是迁移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找到读与写之间的结合点,
期刊
摘要  问题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导火索,有效的问题是课堂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因此,通过“真问题”获知、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著眼于设问的来源、深广度和实践性,通过设计具有真实度、层次化和生活性的问题,让课堂上思维可见,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  真问题 真实度 深广度 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真实的问题,引导学
期刊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新授课已经把酸碱反应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反应实质、反应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思路和方法。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后进行应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  初级目标:学会对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猜想的方法。  中级目标:能根据所学酸碱盐相关知识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