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会计实务与经济现实中,常常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差异,这种无法规避差异可以反应出在会计行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整个行业来说,是现有会计法律的不完善以及企业对会计方面更新处理方式的响应不积极;从会计人员这个群体本身来说,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其对经济实务的判断能力有所偏差,引导的方向可能存在较大的隐患。本篇论文通过分析,找出现有会计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引言:在会计处理和经济实践中,实际情况往往与事实和合法性相悖。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为了反映实际的经济业务,使相关的用户能够做出有效的判断,但许多情况下,现有的会计法律对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处理存在一些不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所必然存在的会计原则。它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合法性与现实经济业务存在着差异。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理论概述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经济实质与形式法律产生不可避免的差异时,尊重应实行的业务处理方式,并不只是拘泥于现有的会计法律。因为形式上的会计核算很可能不能够全面、真实、有效地反应某项现实经济业务,而需要通过必要的变通,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为内部与外界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法律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以延展,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不断扩展,我国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的黏连越来越紧,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本国经济,还要考虑全球的会计业务。而且现在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也不是仅限于特定范围内的贸易强国,而是由点及面,呈现一种互相牵连的网状结构。不可否认,适合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将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模式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会计基础薄弱
1、会计基本准则有缺陷
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没有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中的情况。因为制定的会计准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存在脱节,即过去的会计准则只是针对那时候的经济现状做出的最合理最公平的约束条件,但是时代在发展,会计核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假如一直用缺乏时效性的落后准则来限制现在或者未来的会计核算方式,那么只会造成会计工作低效甚至无用。
2、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國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第一便是全国各界人士对会计实行的新规新法有不重视的态度,参与度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会计方面的发展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更多的弊端。
(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差异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项经济业务所进行的职业判断是必然存在偏差的。处于发达地域,高端行业,有一定号召力的职位对于一项经济事务实质的判断极有可能远远高于各方面较弱水平的会计人员,经验丰富的职场达人的判断力必然是高于刚入职的底层员工的。
2、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多样性的蓬勃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出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复杂性在于新兴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介入,给整个经济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也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处理方式。不确定性在于资产的组合方式增加,使业务更加繁杂,会计人员必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单一或简单的会计核算通过合理的方式也施用于复杂的经济业务中。
(三)存在滥用原则的情况
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是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必须满足的行为要求,也是从业的最低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是指会计人员对法治的态度和道义态度。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1、完善评价标准,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完善的评价标准,可以使积极、上进、优秀、遵从职业道德的员工得到精神与实质上的鼓励,既促进了工作上的积极性,又侧面证明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与道德观念的正确性与引导性。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所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都亟待改革。注意会计的持续教育和评估。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人和个人应该改变观念,重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数量,而不只是一个形式。此外,主管部门还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评估,以进一步确保其业务质量的提高。
(二)应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原则结合运用
就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可靠性、谨慎性原则目标基本一致,即三项原则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利用率,但它们在着重点上又各有倾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侧重于现实的交易或事项应该依照经济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可靠性是侧重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谨慎性原则则侧重于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时,要求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尽量估计充足,即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参考文献:
[1]黄颖珺.论反国际避税措施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08.182-184
[2]况培颖.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 13-15
[3]陈涛.论会计行业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2:141-143
[4]袁华江.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适用问题——基于股权与资产的关系审视[J].税收经济研究,2012,03:61-67
[5]王昉.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J].财会研究,2011,17:30-32
[6]范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及税收中的运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06:65-68
[7]闫华.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应用[J].现代商业,2013,14:234-235. [8]谷颖捷.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2:9-11
[8]姚晓娟.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西部财会,2007,10:26-28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引言:在会计处理和经济实践中,实际情况往往与事实和合法性相悖。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为了反映实际的经济业务,使相关的用户能够做出有效的判断,但许多情况下,现有的会计法律对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处理存在一些不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所必然存在的会计原则。它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合法性与现实经济业务存在着差异。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理论概述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经济实质与形式法律产生不可避免的差异时,尊重应实行的业务处理方式,并不只是拘泥于现有的会计法律。因为形式上的会计核算很可能不能够全面、真实、有效地反应某项现实经济业务,而需要通过必要的变通,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为内部与外界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法律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以延展,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不断扩展,我国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的黏连越来越紧,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本国经济,还要考虑全球的会计业务。而且现在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也不是仅限于特定范围内的贸易强国,而是由点及面,呈现一种互相牵连的网状结构。不可否认,适合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将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模式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会计基础薄弱
1、会计基本准则有缺陷
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没有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中的情况。因为制定的会计准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存在脱节,即过去的会计准则只是针对那时候的经济现状做出的最合理最公平的约束条件,但是时代在发展,会计核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假如一直用缺乏时效性的落后准则来限制现在或者未来的会计核算方式,那么只会造成会计工作低效甚至无用。
2、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國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第一便是全国各界人士对会计实行的新规新法有不重视的态度,参与度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会计方面的发展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更多的弊端。
(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差异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项经济业务所进行的职业判断是必然存在偏差的。处于发达地域,高端行业,有一定号召力的职位对于一项经济事务实质的判断极有可能远远高于各方面较弱水平的会计人员,经验丰富的职场达人的判断力必然是高于刚入职的底层员工的。
2、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多样性的蓬勃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出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复杂性在于新兴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介入,给整个经济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也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处理方式。不确定性在于资产的组合方式增加,使业务更加繁杂,会计人员必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单一或简单的会计核算通过合理的方式也施用于复杂的经济业务中。
(三)存在滥用原则的情况
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是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必须满足的行为要求,也是从业的最低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是指会计人员对法治的态度和道义态度。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1、完善评价标准,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完善的评价标准,可以使积极、上进、优秀、遵从职业道德的员工得到精神与实质上的鼓励,既促进了工作上的积极性,又侧面证明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与道德观念的正确性与引导性。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所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都亟待改革。注意会计的持续教育和评估。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人和个人应该改变观念,重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数量,而不只是一个形式。此外,主管部门还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评估,以进一步确保其业务质量的提高。
(二)应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原则结合运用
就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可靠性、谨慎性原则目标基本一致,即三项原则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利用率,但它们在着重点上又各有倾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侧重于现实的交易或事项应该依照经济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可靠性是侧重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谨慎性原则则侧重于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时,要求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尽量估计充足,即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参考文献:
[1]黄颖珺.论反国际避税措施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08.182-184
[2]况培颖.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 13-15
[3]陈涛.论会计行业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2:141-143
[4]袁华江.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适用问题——基于股权与资产的关系审视[J].税收经济研究,2012,03:61-67
[5]王昉.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J].财会研究,2011,17:30-32
[6]范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及税收中的运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06:65-68
[7]闫华.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应用[J].现代商业,2013,14:234-235. [8]谷颖捷.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2:9-11
[8]姚晓娟.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西部财会,2007,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