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肉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际而成长。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实行了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不单是智慧觉悟的教育,它强调开发潜能,要用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注意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倡奉献精神、探索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迅速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感受,让其畅所欲言。说起课堂,有的教师总在抱怨,课堂气氛太死了,学生由个别发言到完全不举手发言,习惯教师代劳一切。这话听起来有点无辜,似乎都是学生的错。试想一个希望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都举双手赞成的课堂,学生敢去发表独到的见解吗?即使说了,也是错的。其实语文教学非常开放。很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拿课文分段来说吧,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得即时给予肯定。同样一篇文章的主题从不同角度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皇帝的新装》,它讽刺了皇帝和大臣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但从另一角度看,启发我们要说真话,而且说真话是要一定勇气。
  2.老师应成为自己教学的主人,不做教参的奴隶。以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局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教参的大胆质疑还放不开手脚,唯“教参是尊”。现在我们可从教参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认真吃透教材,审视教参,根据授课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教出有个性的课来。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了一组写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的文章,其中有胡适的自传节选《我的母亲》,而第五单元也有篇人物传记《五柳先生传》,于是,我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上,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着写传记。学生学着课本的样子,得心应手地写起来。其中用文言写成的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我想这次写作训练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建立开放性语文教学模式
  以我所见,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空间、教学手段上都应进一步放开:
  1.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语言的拓展和丰富。这就应鼓励学生从书本外学习,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大纲上指定的篇目,在学习《藤野先生》后,我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我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在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又一并向学生推荐了同时代的梁实秋的散文。学过了《托尔斯泰》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他的代表作《复活》《初中版》。除著作外,还有很多杂志。
  2.在教学空间上,试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学空间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学校,还应向家庭、社会拓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我向学生布置了作业,回去准备一件亲手制作的社物送给妈妈,或给妈妈洗一次脚,学生觉得很新鲜都欣然应允。因为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不应仅是课堂上美文的欣赏、学习和感化,更应让学生亲自实践、校外广场都成为学生主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
  3.在教学手段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创新教育体现在教学手段上,老师应成为“导师型”人物,老师只是引路人。教学进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明确“导演”的意图,“演员”的技艺才能更好地发挥。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活动,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将其有效的付诸于实践,学生得到切实可行的训练,就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其他文献
写作的目的是把所感所想所见所听、对自己有感触的东西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和反思,达到给人以美、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反思等目的。对于善于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种富有乐趣的脑力劳动。反之,写作就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因为脑海中一片空白,没有可感、可想、可记录的东西。究其原因,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方面有所
期刊
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作为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成为一道新的历史课题。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概述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并没有对中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含义作出过明确的界定,但是综合国内外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实践,我们可以把中学合作教学的含义定义如下
期刊
一、德高望重的——长者  做心心相印的朋友,可以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但千万别忽视长者的位置与尊严,否则,难免会因个别小节不注意而失教师威信。一但威信丧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扰甚至不受尊敬而导致局面难堪。因此,班主任必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意识教育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影响学生;以高素质的个人修养感染学生。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还是刚刚步
期刊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上,倘若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就没有了真正的尊重和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语文知识,让课堂充满探究性,在悟道和乐学中获得知识。  一、用好手中的教材  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根本,找准教材与社会的联系点,拓展教学内容,坚持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大语文”的原则,不断引进大量原典、名篇、时
期刊
莫言先生通过讲故事赢得别人的尊重,通过写故事获得了诺奖,他的获奖感言,题目是《讲故事的人》。美国著名学者古力克说过:“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见,故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字故事作为故事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
期刊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潜心研究导入的方法和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一、动听故事导入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解读文本之
期刊
每个语文教师对语文味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我始终觉得,语文味就是人情美、社会美。要想学会欣赏这种美除了要具备敏锐的目光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同样美丽的心灵。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机动课时间把语文课堂搬出教室,让孩子们先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我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心中播种春天的使者。  其次,才是语文老师交给孩子方法
期刊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勤”、“爱”、“严”、“宽”四字真功不能少。  勤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的重要性。每接管一个新班级时,先做到的是勤到班,深入、全面体察每一个学生,“观其言,察其行”,把每个学生言行、举止、特长、缺点彻底摸清楚。全面了解他们,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特点,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呈现出
期刊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素质教育良好开展的首要基点。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合理有效组织,在重要的班级管理者中,班主任是最核心的管理者。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管理方式和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班集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班集体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良好的班风
期刊
技术服务教育,教育服务社会。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来构建融学习者、专家、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种种接近真实的虚拟情境平台。而情境学习理论则指导学习者通过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来真正地获得知识,并同时掌握专家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策略。下面将分别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关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其结合进行阐述。  一、形成了新的教学思想  情境学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