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借景(物)抒情与托物言志之差别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景(物)抒情和托物言志是文学创作中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看似没什么区别,都是托其他之物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也因此很多学生在课文学习和写作中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其实这两种手法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首先是概念上的差异。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而托物言志是作者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其次是二者中的“物”内涵有异。借景(物)抒情中的“景”或“物”无需有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它只是作者短暂情绪的一种依托,它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片树叶;可以是一阵风,也可以是一滴露珠;可以是大河,也可以是小溪,它会因作者的心情随时随地发生改变。如课文《春》中作者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济南的冬天》中对济南冬天雪景的描写,抒发了老舍对第二故乡的热爱。而托物言志中的“物”表现的是作者某种志向或性格,可以说是作者内在的一种外化,因此,此“物”必有一定的“性格”或象征意义,它要么很有骨气,要么很有节操,要么洁身自好,要么志存高远;要么像勇士,要么像隐者,要么像光明,要么像黑暗。它能体现作者的性格,或一生的志向追求,它被赋予了“人性”或特殊含义,犹如作者选定的幸运物不会轻易改变,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课文《爱莲说》中,周敦颐托“莲”表达自己君子般的品质。《小橘灯》中“小橘灯”是冰心追求光明的象征。《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犹如勇敢的抗日军民。
  再有借景(物)抒情中的“情”和托物言志中的“志”是有区别的。“抒情”中的“情”一般是作者的一时情绪或某种情感态度,它或兴奋雀喜,或悲伤难受,或热爱赞美,或讽刺挖苦。这些“情”通常是看到某种景物时产生的,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具有一定的偶发性,短暂性,可以一瞬即逝,也可能长存不息。但“言志”中的“志”却是作者长久以来形成的性格体现或人生追求,它是固定的,不变的,一般不会因时间的变迁,地点的转移,际遇的不同而改变,它有一定的永恒性。
  另外写作过程中两种手法的操作也有不同。借景(物)抒情类文章对景物的描写要求只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就行。这种景物描写是为情感服务的,即“景语即是情语”。它可以是“喜情”写“喜景”,也可以“悲情”写“悲景”,还可以“喜情”“悲景”衬,“悲情”“喜景”托。它对景物描写不一定非要细致刻画,只要能做到大笔点染都行。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对物的描写就要求更高了。它要求作者对所写之物的外表和内在都必须了解,下笔时先仔细写好“物”的外表,再由表及里挖掘出其内涵,把这种内涵与作者要表达的性格或志向统一起来,即让此“物”人格化,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志向。
  总之借景(物)抒情是作者一时的情感抒发,而托物言志是作者一生志向的体现。它们之间固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别。
其他文献
一、德高望重的——长者  做心心相印的朋友,可以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但千万别忽视长者的位置与尊严,否则,难免会因个别小节不注意而失教师威信。一但威信丧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扰甚至不受尊敬而导致局面难堪。因此,班主任必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意识教育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影响学生;以高素质的个人修养感染学生。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还是刚刚步
期刊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上,倘若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就没有了真正的尊重和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语文知识,让课堂充满探究性,在悟道和乐学中获得知识。  一、用好手中的教材  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根本,找准教材与社会的联系点,拓展教学内容,坚持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大语文”的原则,不断引进大量原典、名篇、时
期刊
莫言先生通过讲故事赢得别人的尊重,通过写故事获得了诺奖,他的获奖感言,题目是《讲故事的人》。美国著名学者古力克说过:“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见,故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字故事作为故事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
期刊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潜心研究导入的方法和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一、动听故事导入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解读文本之
期刊
每个语文教师对语文味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我始终觉得,语文味就是人情美、社会美。要想学会欣赏这种美除了要具备敏锐的目光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同样美丽的心灵。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机动课时间把语文课堂搬出教室,让孩子们先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我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心中播种春天的使者。  其次,才是语文老师交给孩子方法
期刊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勤”、“爱”、“严”、“宽”四字真功不能少。  勤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的重要性。每接管一个新班级时,先做到的是勤到班,深入、全面体察每一个学生,“观其言,察其行”,把每个学生言行、举止、特长、缺点彻底摸清楚。全面了解他们,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特点,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呈现出
期刊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素质教育良好开展的首要基点。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合理有效组织,在重要的班级管理者中,班主任是最核心的管理者。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管理方式和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班集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班集体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良好的班风
期刊
技术服务教育,教育服务社会。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来构建融学习者、专家、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种种接近真实的虚拟情境平台。而情境学习理论则指导学习者通过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来真正地获得知识,并同时掌握专家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策略。下面将分别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关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其结合进行阐述。  一、形成了新的教学思想  情境学习强
期刊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肉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际而成长。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实行了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想可以从以下几
期刊
作为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是读书的最基本要求,但绝大部分后进生的作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一、后进生语文作业质量差的成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后进生作业状况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学生角度来说,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信的缺位。后进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大多认识不清,对作业基本上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