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课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哲学课一向是教师难教,学生怕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哲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思辨性。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哲学课要努力做到“三化”:一是“生活化”;二是“形象化”;三是“逻辑化”。
  关键词:哲学教学;生活化;形象化;逻辑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33-2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特别难教,除了受当前高考政策(语数外计入总分,政治等学科实行选修和等级计分制)的影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哲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由于哲学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和思辨性,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环境和一套完整而严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困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怕学和厌学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政治教师在哲学课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三化”,即生活化、形象化、逻辑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和信心。
  一、进得去:哲学语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背起哲学来是头头是道,而一旦涉及到具体应用的时候就不知所云,更谈不上说运用哲学原理(方法论)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因此,解决学生把哲学学死的关键是,政治教师要打破高雅,返璞归真,做回下里巴人,让哲学回归生活,创造一种生活化的哲学语境,让生活给予哲学以生气和活力。
  1.生活最有解释力。哲学的根基是生活,无视生活的哲学教学无异于是对哲学的釜底抽薪,学生怎么能理解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怎么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活智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努力并善于使用生活的现象和事例来解释/剖析哲学道理。比如,教材P11(人教版)在说明为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时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怎么去理解/解读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呢?我们可以举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类似问题的普遍性,家庭可以举自己和父母争吵伤了父母心,几天来一直纠结该不该和如何向父母道歉;学校可以举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数学还有那么多不会,怎么办;社会可以举为什么在旁人看来寻常的问题,一些人却不能从自己的内心里走出来,结果寻了短见。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哲学的基本问题确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再比如,在帮助学生理解形而上学是如何静止地看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民间的一句俗语:“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来说明人的思维还是很容易犯形而上学错误的。
  2.生活最期待指导。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学习哲学的目的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学会用哲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坚持用哲学理论(原理和方法论)投射生活,去回应生活的每一个期待。每当学完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你理解了吗?有没有什么感悟?能否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来加以说明?或者,这一原理(方法论)对解决/解释你当前的一些困惑或问题有作用/价值吗?等等。比如,在学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原理后,老师就可以这样询问学生并展开讨论: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有自己的目标吗?目标是什么?你觉得能否实现?如果目标过高,你觉得怎样的目标是合适的?理由是什么?在关于期中考试短期目标合适与否的讨论中,无论如何,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都必将是其中最为精彩的解答。
  二、HOLD得住:哲学内容“形象化”
  虽然哲学内容形象化是化解其抽象性的必要路径和重要共识,但也并非唾手可得,一位老师能否hold得住哲学课堂,hold得住学哲学的学生,哲学内容“形象化”还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融入情境,激发兴趣,易理解。
  在备课中,政治教师要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之所以特别关注融入情境,是因为,特别是哲学课,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才能激发兴趣,易于领悟和理解。否则,缺乏关注和互动,你举的例子再生动,学生不愿意听,也是白费。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以哲学的基本概念为例,比如,意识的内容(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怎么样来体现或者说明意识的本质?它的形象化的呈现方式在哪儿?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创设一种能够让学生融入進来的情境。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到意识的内容的时候,不妨随手在黑板上画一张人的正面素描头像,可以问5个学生同一个问题: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5个答案几乎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说,女孩很文静,很美;有的说,这画的是一个女孩吗?有的说,她多大年龄?有的说,我想问她要手机号码,有的说,想不到,老师画的还不错。这时,老师可以总结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对于同一个客观对象——图1,5个同学见到之后的反应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充分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样一解释,意识的本质就得到了最形象的演绎和揭示,理解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
  2.举例贴切,联系实际,易领悟。
  对于哲学知识,老师举例不当,学生可能不但不理解反而会更加困惑,而恰当的例子却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因此,老师要对所举的例子反复推敲,主要看是否能够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我们以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为例,在讲到“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时,就可以以学生的错题集/纠错本为例来加以说明,纠错本就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的一个积极主动的辩证否定的过程,它既是发展的环节,学生由不会做到逐步会做,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也是联系的环节,没有昨天的错题,就不知道错在哪儿,纠正哪儿,也就不会有明天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讲到“扬弃”,还可以举“凤凰涅槃”(注:凤凰涅槃: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来加以说明(当然,要首先和学生讲清这一故事的宗教神化色彩),在总结的时候还可以说,人(类)不断战胜自我走向更高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的过程。这样,就会让学生获得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很深的感悟。   三、理得清:哲学知识“逻辑化”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认真学习哲学,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并不能做到真正掌握,不能领会每一个部分是什么意思,不能领会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能领会这四个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味着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死学,强记,带来的结果是,经常会发生张冠李戴、胡乱堆砌、一团浆糊的现象,事实上,哲学知识体系性强,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密,有其内在逻辑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自然生成教师教学的逻辑性呈现和学生学习的逻辑化理解,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哲学时理得清、记得牢,教师讲授哲学知识时必须做到“逻辑化”,这既需要政治教师以准确、精炼和条理化的语言阐述出来,也需要要以更合理的方式和体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1.问题系列化,阐述有条理。
  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再加上老师有条理的叙述,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更多地关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记一些死知识,从而对不同的知识属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比如,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辩证唯物论,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三个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①辩证唯物论是用来回答什么问题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知识根本属性的判断;②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列举生活中对社会认知错误的例子和一些幻想型人的特征的例子来说明),引发学生对知识价值属性的判断;③为什么要用这个名称——辩证唯物论(首先,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符合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其次,它的唯物主义与以往唯物主义有区别,以往的唯物主义眼中只有物质,忽视了意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单向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看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得出二者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所以我们得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故称为辩证唯物论),引发学生对知识基本特征的判断。
  2.知识结构化,呈现有体系。
  现在,很多学科教学都讲究使用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以便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学科知识,哲學尤其需要如此。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在讲授和黑板板书时一定要合理地、有意识地去建构知识的逻辑关系图——知识结构图,这样,随着每一节课的延展,学生就能逐渐地明白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零碎地去记忆一些知识,等到该部分全部结束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完全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图,在图中,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知识(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创新)被体系化地串连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不易遗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明.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2).
  [2]薛燕,张汉文.生活哲学化与哲学生活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2).
  [3]毛先会.高中思想政治课图示教学法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05).
  [本文系南京市“十二五”规划教育课题“小班异化与机制重构——小班化教改实践的反思性研究”(L2015/0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出培养
摘 要:“微课程”是当前教育系统中常见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翻转课堂”的兴起,也带动了“微课”模式的有效创新,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凸显了教育中学生的地位,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达成。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美学的思考,提高美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美术;翻转课堂;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让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鼓励;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61-1  学生的审美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
改革开放财富大量涌出后,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靠经济手段解决不了,靠传统手段也解决不了,只有靠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也认为政治环境决定性地影响了经济上的不平等,因此贫富差距靠市场自发调节无法有效解决。     要制约大大小小的无限膨胀的权力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从权力的制约开始,首先要制约大大小小的无限膨胀的权力。不
摘要:爱国之情、黍离之悲是南宋这一时期众多词人词作的共有主题。本文对这一主题进行例谈。  关键词:南宋词人;黍离之悲;爱国情感;战乱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82-1  南宋是靖康之变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的小朝廷,宋金分疆而治,但战火始终并未停止。战火的侵袭彻底改变南宋词人的人生轨迹和创作方向,所以文章的主旨大都是表现战乱时期民族社会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作用下,初中体育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加大了体育教学力度,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进而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主动参与的实践思路,从而为提升
摘要: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共73个孩子,他们大多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可是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心理上“生病”了。他们深陷泥沼,孤立无援,需要家人、老师和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其实“生病”并不可怕,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对症下药,他们也能走出泥沼,也会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游戏;狂躁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114-1  在当今网络时代,有不少涉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正如于老师经常说的“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他的教学总是充满着一股迷人的审美张力,让
摘 要: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文化、环境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与甘肃其它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听教师讲,变成为动手,动脑学的主人,使学生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
摘要:班主任应有着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丰厚底蕴。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师德、学识、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期专业班主任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提升的策略,即修师德:深化与丰富班主任的专业道德;厚学识:充实和完善班主任的知识素养;拓能力:培养和提升各项专业技能。  关键词:班主任;底蕴;师德;学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