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随情起,情随事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之情、黍离之悲是南宋这一时期众多词人词作的共有主题。本文对这一主题进行例谈。
  关键词:南宋词人;黍离之悲;爱国情感;战乱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82-1
  南宋是靖康之变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的小朝廷,宋金分疆而治,但战火始终并未停止。战火的侵袭彻底改变南宋词人的人生轨迹和创作方向,所以文章的主旨大都是表现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壮怀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姜白石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扬州慢》道出他对国事的痛惜感伤之情,情真意切,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将今昔扬州城的巨大变化展现在每一个读者的眼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用“名都”、“佳处”与“空城”作比较,悲从中来,无从排遣和释怀;以“桥边红药”年年花开,与“知为谁生”花开无主的凄凉景象作比较,让红药做永恒的见证,写尽悲凉之感。而归根结底的原因,巧妙的用一个领字“自”将原因引出,“胡马窥江去后”,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于战争。白石怀古伤今,极力地渲染强盛时代的名城风光,来哀叹中原沦丧,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让人心痛不已,情调低沉伤感。今中忆昔,忆昔伤今,深化了“黍离”之感,读来颇有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姜夔洒落襟怀的写照。表达出作者对国事的关注,对遭受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破碎山河的痛惜之情。
  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曾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其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语,指出他南归时,看到“扬州路”沉没在一片战乱之中,四十三年过去了,依旧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有志报国而不被重用的忧伤和苦闷跃然纸上,一连串大量典故用的恰当好处,缅怀那些驰骋战场的历史人物,与古人进行比较,现如今的朝廷一心求和,偏安一方,放弃了多少北伐的大好机会,悲壮中可见悲凉。辛弃疾的所见所感于姜白石何其相似,涌动着情感的波澜,由个人到群体,流露出的都是南宋词人普遍的爱国情感——“黍离之悲”。
  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生于动乱,长于忧患,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受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作品都释放一种对国家兴亡的关怀之心,作品中蕴含着振聋发聩的战斗号角。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聊,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中作者壮志满怀,却无处施展的无可奈何之情荡气回肠。“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如今会落得一个“身老沧州”的结局,如同一只折了翅膀的雄鹰,任凭怎么嘶喊吼叫,可无人听懂,自己也无能为力。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在老泪纵横中传递出的是对祖国炙热的情感——黍离之悲。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以靖康之难,南渡之后为界,她的词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沉痛哀伤,多寓故国黍离之悲。尤其她在南渡后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作品的内容多是对国事的忧思生活流落的苦痛,爱国情结显得深沉。这种深沉的爱国情结往往是将国家的灾难与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表现。《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一首南渡之后的词: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长安”代指汴京。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故说“空”,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屈原在《哀郢》中惊呼:“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同样沉痛。“春将老”一语双关,既写自己,象春天一样将要衰老,又写国家,象春天一样即将灭亡,写出了普天下南宋臣子的赤子之情。那么李清照的词同时也打破了“男儿当以家国为重,而女子不出家门、不问政事”。普遍表达词人爱国怀乡、盼归故里之情。
  “黍离”一词首先出现在《诗经·王风》中,“彼黍离离”,前人途经故都,见庙宇中遍种小米、高粱,感伤故国破亡衰微,不忍离去,缅怀古都之作。后人借此来感伤国事,而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南宋朝廷的建立,飘摇不定,南宋词人因为时代的动荡,心中的爱国情感也随之波动。南宋词人从李清照到辛弃疾都通过他们的词作都抒发一种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只不过在情感的程度稍有不同,有的低沉浅吟,细细品读,方可领略那荡气回肠的爱国情结;有的慷慨激昂,甚至愿意用生命来展现,爱国热情可照日月。因此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际和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感是两个紧密相联的特殊的结合体。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来培养语感。本文认为: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章内容;可以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可以进行句式训练;还可以领悟写作方法。  关键词:朗读;阅读;语感;渲染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8-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我们应该
摘要:近些年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教学逐渐取代,人们对阅读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气死沉沉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更好的发现语文所带来的魅力,把学生们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激发出来,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能够影响到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相对于低年级来说更加系统化,阅读的篇目也会更有深意,可以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本文以《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音乐是比较古老的,并且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我们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音乐能够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以及发展。在新课改 的背景下,提倡的是全面发展。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美育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美育教育走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让美育教育走进音乐课堂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引起广
摘要:留守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关心留守学生,精准辅导他们高效学习。运用数据收集、分析,促进了精准的知识补差、习惯养成、心理调整和个性化作业,使辅导更高效。大数据的收集、推送促进了在外工作的家长对留守子女的学业情况不再只停留在冷冰冰的分数上,而是更精准地了解学习过程,使得家庭交流更有温度。  关键词:学业档案;数据分析;精准辅导;家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
摘 要: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得有“数学味儿”,所谓“数学味”,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性质来,从而使数学课洋溢着一种数学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要想使数学课有意味有韵味,笔者认为以下几味不可少。   关键词:数学味;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出培养
摘 要:“微课程”是当前教育系统中常见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翻转课堂”的兴起,也带动了“微课”模式的有效创新,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凸显了教育中学生的地位,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达成。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美学的思考,提高美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美术;翻转课堂;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让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鼓励;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61-1  学生的审美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
改革开放财富大量涌出后,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靠经济手段解决不了,靠传统手段也解决不了,只有靠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也认为政治环境决定性地影响了经济上的不平等,因此贫富差距靠市场自发调节无法有效解决。     要制约大大小小的无限膨胀的权力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从权力的制约开始,首先要制约大大小小的无限膨胀的权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