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花瓷是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外销贸易中的重要种类。其外贸数额之巨,贸易地区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艺术门类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外销青花瓷无疑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青花瓷在外销贸易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影响,同时,青花瓷的造型也在贸易订单的基础上悄然发生改变。针对青花瓷的造型,分析其外来因素并进行概括与总结,做出比研究可以完善此类领域的理论。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强调文明的交流与合作,希望能为现代青花瓷的设计创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青花瓷;外销;文明;海外;造型
海外市场,是青花瓷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原动力之一。青花瓷的外销贸易给中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外销瓷艺术也在随着贸易的趋势不断更新迭代。根据购买地区的具体生活方式与审美习惯,匠人们对传统陶瓷做出改变。表现在外销青花瓷的造型中时,此类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色。
一、回溯之——中亚市场与西亚市场
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的贸易交流频繁。唐代贵族以波斯萨珊工艺品为奇,陶瓷造型多有仿照波斯的金银器皿。元代历时虽短但却以青花瓷为主要盈利产品,青花瓷在元代的大发展离不开元代统治阶层的尚蓝、尚白的审美传统,其造型必受域外生活方式影响。典型的器物代表有大碗、高足碗、大盘、八方造型器物与扁壶等。
青花大碗造型多撇口与敛口,深腹圈足。口径尺寸30-40厘米居多,最大可达55-60厘米,此类大碗可盛放食物也可盛酒,同时期的波斯绘画中有对此器皿的展现。
高足青花碗敛口深腹,腕足为喇叭形,造型类似中东地区的嵌银铜碗碗与玻璃高足杯。高足碗适用于席地而坐的中东生活习惯。
青花大盘的造型多为折沿,弧腹圈足。口沿分为菱花口和圆口,大盘的口徑在40-60厘米之间。造型不适用于中国的饮食习惯,而是类似中亚与西亚的陶盘与金属盘。青花大盘可与器座结合使用,器座的器皿上沿与下沿均成折状,器座座身中间凸起一周。使用时将大盘置于上方,方便人们取食。
八方造型器物由八个侧面组合而成,八方造型类似多角度的菱形,在中亚与西亚的金属器皿造型中常见,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青花扁壶的壶身较小,腹部呈扁圆形,双肩有装饰物,有盖。壶身只选一侧上釉,可侧靠于墙面也可平置与地面。壶身一面隆起凸起圆状造型,此为仿西亚地区的日用品器皿造型。
二、回溯之——欧洲市场与美洲市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欧洲使者、商人与传教士不断来到中国。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不仅作为日用品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而且在贵族上层间,优质的中国瓷器已经作为夸耀财富的手段。[1] 在市场贸易中,欧洲人一方面赞叹中国陶瓷精彩绝伦的技艺,另一方面按照本国日常习俗对陶瓷进行定制要求,甚至带来样品或者图稿,要求匠人们按照要求进行制作。“岁无定样”的定制模式模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创作思路。外销于欧美的青花瓷种类主要分为日用瓷与纹章瓷。
2.1日用瓷
1653年,荷兰人带着欧洲市民日用品的木质模型来到中国,如餐碟、调料罐、果盘等。中国陶瓷工匠按照木质模型做成的陶瓷在欧洲反应强烈,供不应求。外销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67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定制造型为代尔夫特陶器的青花瓷,包括水罐、装饰瓶、餐盘,和烛台等。随着景德镇青花瓷的地位在欧洲贵族生活圈逐渐提高,欧洲人将更多的日用器具种类在中国定制成陶瓷。咖啡具、餐具、啤酒杯、花瓶等品类的陶瓷制品中国皆有大额订单。十八世纪初的外销餐具配置为80头左右,多者达到600头,配有调味罐,冰桶和烛台等青花瓷器。外销日用瓷的造型一般为客户来样定制,少部分为陶瓷生产作坊独立创作,供给客户选择。
2.2纹章瓷
纹章瓷是指欧洲诸国的各国国徽、王徽、帝徽、族徽及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甚至省徽、城徽等特殊标志,把这种特殊标志烧制在瓷器上,这类瓷器称为纹章瓷。[2] 纹章瓷在销售路线上选择了高端的定制路线,迎合了欧洲上层社会彰显血统以及凸显身份的需要。纹章瓷的器形紧随着饮食方式与审美情趣变化。体现出定烧瓷器“岁无定样”的特点。如17世纪晚期根据法国银器造型所定制的圆筒状咖啡壶,将原有咖啡具的把手改变为横直的枪柄式,适合欧洲人的手型。
三、展望之——传承与创新
青花瓷艺术自唐代一路走来,在历史长河中开创了自己的时代。开放包容的环境中,青花瓷展示出动人的舞姿。外来文化对青花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朝对青花蓝白美学的偏爱,西域对青花瓷的审美爱好加速了青花瓷的发展。青花瓷的历史中一直伴随缕缕异域风情。时至今日,青花瓷在现代陶瓷创作中正努力开辟新的艺术审美范畴,王步、王希怀、秦锡麟等艺术大师为现代青花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但是,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赋予青花瓷民族特色与时代艺术特点是有待思考的现实问题。
“古为中用,洋为中用”并不意味着可以照搬传统,复制传统的工艺与特色,而是需要学习与分析宝贵的艺术精华。历史研究的意义,除了为历史寻求真相外, 亦在于为当代以及未来提供参考,艺术史研究的意义亦然。[3] 现代青花瓷在不同地区间的趣味磨合中寻找着自己的发展和方向,全球化经济给青花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青花瓷与日用青花瓷的发展正处于变革时期,而外销市场所带来的反馈可以给予我们灵感。
四、结语
外销青花瓷的造型特色向世人展示了陶瓷艺术的包容力与独特美感,我们应凝神倾听,潜心钻研,拭目以待。古代外销瓷历史虽已结束,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现代青花瓷艺术正在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2013(05).450.
[2]詹嘉.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11) : 195.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青花瓷;外销;文明;海外;造型
海外市场,是青花瓷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原动力之一。青花瓷的外销贸易给中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外销瓷艺术也在随着贸易的趋势不断更新迭代。根据购买地区的具体生活方式与审美习惯,匠人们对传统陶瓷做出改变。表现在外销青花瓷的造型中时,此类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色。
一、回溯之——中亚市场与西亚市场
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的贸易交流频繁。唐代贵族以波斯萨珊工艺品为奇,陶瓷造型多有仿照波斯的金银器皿。元代历时虽短但却以青花瓷为主要盈利产品,青花瓷在元代的大发展离不开元代统治阶层的尚蓝、尚白的审美传统,其造型必受域外生活方式影响。典型的器物代表有大碗、高足碗、大盘、八方造型器物与扁壶等。
青花大碗造型多撇口与敛口,深腹圈足。口径尺寸30-40厘米居多,最大可达55-60厘米,此类大碗可盛放食物也可盛酒,同时期的波斯绘画中有对此器皿的展现。
高足青花碗敛口深腹,腕足为喇叭形,造型类似中东地区的嵌银铜碗碗与玻璃高足杯。高足碗适用于席地而坐的中东生活习惯。
青花大盘的造型多为折沿,弧腹圈足。口沿分为菱花口和圆口,大盘的口徑在40-60厘米之间。造型不适用于中国的饮食习惯,而是类似中亚与西亚的陶盘与金属盘。青花大盘可与器座结合使用,器座的器皿上沿与下沿均成折状,器座座身中间凸起一周。使用时将大盘置于上方,方便人们取食。
八方造型器物由八个侧面组合而成,八方造型类似多角度的菱形,在中亚与西亚的金属器皿造型中常见,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青花扁壶的壶身较小,腹部呈扁圆形,双肩有装饰物,有盖。壶身只选一侧上釉,可侧靠于墙面也可平置与地面。壶身一面隆起凸起圆状造型,此为仿西亚地区的日用品器皿造型。
二、回溯之——欧洲市场与美洲市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欧洲使者、商人与传教士不断来到中国。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不仅作为日用品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而且在贵族上层间,优质的中国瓷器已经作为夸耀财富的手段。[1] 在市场贸易中,欧洲人一方面赞叹中国陶瓷精彩绝伦的技艺,另一方面按照本国日常习俗对陶瓷进行定制要求,甚至带来样品或者图稿,要求匠人们按照要求进行制作。“岁无定样”的定制模式模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创作思路。外销于欧美的青花瓷种类主要分为日用瓷与纹章瓷。
2.1日用瓷
1653年,荷兰人带着欧洲市民日用品的木质模型来到中国,如餐碟、调料罐、果盘等。中国陶瓷工匠按照木质模型做成的陶瓷在欧洲反应强烈,供不应求。外销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67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定制造型为代尔夫特陶器的青花瓷,包括水罐、装饰瓶、餐盘,和烛台等。随着景德镇青花瓷的地位在欧洲贵族生活圈逐渐提高,欧洲人将更多的日用器具种类在中国定制成陶瓷。咖啡具、餐具、啤酒杯、花瓶等品类的陶瓷制品中国皆有大额订单。十八世纪初的外销餐具配置为80头左右,多者达到600头,配有调味罐,冰桶和烛台等青花瓷器。外销日用瓷的造型一般为客户来样定制,少部分为陶瓷生产作坊独立创作,供给客户选择。
2.2纹章瓷
纹章瓷是指欧洲诸国的各国国徽、王徽、帝徽、族徽及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甚至省徽、城徽等特殊标志,把这种特殊标志烧制在瓷器上,这类瓷器称为纹章瓷。[2] 纹章瓷在销售路线上选择了高端的定制路线,迎合了欧洲上层社会彰显血统以及凸显身份的需要。纹章瓷的器形紧随着饮食方式与审美情趣变化。体现出定烧瓷器“岁无定样”的特点。如17世纪晚期根据法国银器造型所定制的圆筒状咖啡壶,将原有咖啡具的把手改变为横直的枪柄式,适合欧洲人的手型。
三、展望之——传承与创新
青花瓷艺术自唐代一路走来,在历史长河中开创了自己的时代。开放包容的环境中,青花瓷展示出动人的舞姿。外来文化对青花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朝对青花蓝白美学的偏爱,西域对青花瓷的审美爱好加速了青花瓷的发展。青花瓷的历史中一直伴随缕缕异域风情。时至今日,青花瓷在现代陶瓷创作中正努力开辟新的艺术审美范畴,王步、王希怀、秦锡麟等艺术大师为现代青花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但是,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赋予青花瓷民族特色与时代艺术特点是有待思考的现实问题。
“古为中用,洋为中用”并不意味着可以照搬传统,复制传统的工艺与特色,而是需要学习与分析宝贵的艺术精华。历史研究的意义,除了为历史寻求真相外, 亦在于为当代以及未来提供参考,艺术史研究的意义亦然。[3] 现代青花瓷在不同地区间的趣味磨合中寻找着自己的发展和方向,全球化经济给青花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青花瓷与日用青花瓷的发展正处于变革时期,而外销市场所带来的反馈可以给予我们灵感。
四、结语
外销青花瓷的造型特色向世人展示了陶瓷艺术的包容力与独特美感,我们应凝神倾听,潜心钻研,拭目以待。古代外销瓷历史虽已结束,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现代青花瓷艺术正在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2013(05).450.
[2]詹嘉.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11) : 195.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