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衰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教训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因此,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这个大国的兴亡原因做出了种种分析。最近的一本新书--《苏联兴亡史论》,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最新探索。
  本书作者指出:苏联的兴盛,突出表现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它以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全新的体制模式出现在世界,保持了几十年的稳定时期,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部门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后来成为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抗衡的军事、经济大国。
  但是,在这个兴起的过程中,就潜在着衰落与败亡的因素。衰亡开始的时间,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分析。从体制角度看,战后,斯大林体制的模式已不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失去了动力,进入了死胡同。从经济发展角度看,70年代中期就明显出现了停滞,严重的经济问题已日益暴露,拼消耗、高浪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已走不下去了。从苏联解体角度看,那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兴亡的历史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实践内容丰富。面临如此复杂的内容,在回答苏联衰亡的原因时,作者紧紧抓住了一条主线--体制问题。这里讲的体制是指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巩固并不断发展起来、在以后各个历史时期未能进行根本改革的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作者明确指出:不抓住这条主线,就难以科学地回答苏联兴亡的原因。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与全局性的意义。书中用大量篇幅分析了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和凝固化过程。形成这种模式的三大因素是:农业全盘集体化、超高速工业化和政治大清洗,它们构成了斯大林-苏联模式的三大社会支柱。这个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以个人迷信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权和个人专断;(2)以扩军备战为主导的国家统制经济,即行政命令的计划经济;(3)以闭关锁国(由一国扩大到一个阵营)这一慢性自杀方式为特征的僵化体制,并满足于这种极端保守和落后体制,还把这一体制吹嘘为优越于一切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体制模式在战后已经失去动力。由于一直未能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特别是后期,苏联已进入停滞时期,也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俄罗斯著名学者格·阿·阿尔巴托夫指出:"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停滞;(2)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特别在60年代末世界上开始了新的科技革命的条件下,这种停滞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而是出现倒退;(3)在停滞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消耗苏联存在的种种潜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产生种种社会经济疾病和积累大量问题与矛盾,从而使苏联日益走近衰亡。
  鉴于上述分析,作者在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与苏联剧变关系时强调;在看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失误、特别在后期改革迷失方向、成为苏联发生剧变的现实与直接原因时,更应看到,苏联的剧变有其十分深刻的历史原因。就是说,不能忽视苏联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忽视引起质变的诱因,忽视量变背后更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因此,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通过这一模式不可能到达科学社会主义的"彼岸"。阅读这部在理论上有创新的书,让人深受启发、引人深思。
  (《苏联兴亡史论》,陆南泉、姜长斌、徐葵和李静杰主编,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月出版,全书共65.9万字)。▲
其他文献
历史悠久、规模上在美国排名第四的著名高等学府波士顿大学拥有近3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也包括来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学生。今年4月,当日趋激烈的巴以冲突在中东地区不断升级时,波大校园内也有了反映。我碰巧看到了那一幕。  那天中午,我来到位于校园中心、人口密集的师生餐厅。一进大门,迎面看见两拨聚拢的人群,他们身后的墙上各贴满了标语、资料和图片。两拨人不停地向过往的人群递发宣传材料。原来,这是波大的
期刊
9.11事件后,全世界已有142个国家下令冻结被怀疑与恐怖组织有关的资产。目前仅有1亿多美元被冻结。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誓言将切断国际恐怖组织资金来源,冻结其资金流动,达到窒息恐怖活动之目的。4月20日,七国集团财政金融首脑聚首华盛顿,宣布冻结他们确定的首批恐怖主义实体在七国的资产。  然而,监控恐怖主义资金绝非易事。英国伦敦大学几位专门研究国际法的知名专家甚至认为,此事之难难于上青天
期刊
欧美间又在"吵架",而且是罕见的论战!  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话题和争论颇引人注目,"欧美矛盾已经由量变发展到质变"(《亚洲周刊》);"欧美联盟已开始失去根基"(《朝日新闻》);欧美"团结几乎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纽约时报》)。一位美国前政府官员对此不无感慨道,"在9.11事件前,美国和欧洲是在缓慢地分道扬镳,但现在它们似乎走在一条将迎面相撞的道路上"。  首先要强调的是欧美关系仍
期刊
分量之重,前所未有;美军掺和更是一个危险信号;强化新军队教育,去除"反台独"内容:"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最近,台湾军队正在举行以大陆为假想敌的"汉光18号"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假想大陆在2005年春季对台湾发起攻击。这无疑是对祖国大陆的公开挑衅。自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军队的各种军事演习明显增加,截至去年底,2001年度台军举行的各类军事演习达300余次,是台湾军队历史上最多
期刊
作为国际货运的主要载体,集装箱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犯罪分子也对它情有独钟。    将世界连起来    早在二次大战中,为了把军用物资送上前线,又不必动用太多士兵装卸船只,人们发明了集装箱这种最有效的运载方式。从此,集装箱在运输业中活跃起来,现已成为商业交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天的大多数企业,无论是以"适时进货制"进行生产的福特公司(Ford)和通用公司(GeneralMo
期刊
4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国武装部队将成立一个新的指挥机构--北方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国本土安全,同时负责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部分地区的防务。五角大楼将指派一位四星上将出任北方司令部的司令,他还将负责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所有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和自然灾害事件的军事力量。    九大司令部覆盖全球    美军目前共有九大司令部,即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
期刊
·公民社会的思想在俄罗斯是比较薄弱的,不可能成为国家生活中的凝聚力,倒是民族认同能够成为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便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作为俄罗斯主体民族的俄罗斯族面临着一个新课题:重新确立俄罗斯的民族认同。  ·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有缺乏牢固性的特点,俄罗斯人潜意识中对民族认同缺乏自信心。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神话。  我接着闻一先生
期刊
·哲学的变化不完全与政治的变化同步,哲学世界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反应,也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前兆。  ·随着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回归,俄罗斯思想界开始重新思考本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一些"该死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又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俄罗斯哲学认为东正教已经塑造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考虑和解释这种"特定的性格"。  俄罗斯哲学虽然没有像文学那样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
期刊
·弋尔巴乔夫曾经成立了一个总统委员会,七名成员有两名是作家,当时的文学家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实,文学家们对言论自由一直孜孜以求,但真正的言论自由到来时,他们却失落了自己。  ·我们经常说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比俄罗斯更适合后现代发展的土壤了。  俄罗斯人是非常情绪化的,我们去过俄罗斯的人都会有同感,俄罗斯人的性格非常极端化和情绪化:如俄罗斯人一般很勇敢,但喝
期刊
1992年9月5日对我来讲是难忘的。我于这一天收到通知,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这时中韩建交还不到20天。我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担子沉重。  从我个人来看,去这样一个几无了解、无亲无故、人地生疏的地方,如何开展工作,又如何去争取协助和支持,不能不是我思考的紧迫课题。  我于1992年9月出任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至1998年8月离任,在汉城工作了近六年。这是我从事朝鲜半岛工作40年来的最后阶段,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