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分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kica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比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会引领学生推敲文字的恰如其分,欣赏语言的精湛优美,挖掘文本的内在意义,揣摩谋篇布局的精妙独到,而比较这种方法较为常用。比较是一种教学手段,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比较,辨析它们的异同。这种比较的实质是将若干知识信息,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这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训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鉴别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听课中发现,有部分老师在采用比较方法时目标不够清晰,所选取的比较内容不适切,引导比较过程流于形式,比较方式单一无趣,以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或者适得其反。作为师者,在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可以作为比较的载体可以是字词,可以是句段,也可以是篇章,比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引入,可以增删,也可以替换。不管如何改变语言原有的面貌,通过比较方式,都应该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下面撷取其中几个案例,一起感受比较方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魅力,以其分享。
  [片段一]关键词:替换字词,体悟遣词精当
  《大江保卫战》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拨,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撕)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扎)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搬)起地上的麻包,又爬(走)上了大堤……”这段话中的“扯”“捆”“扛”“爬”一系列动词运用精当,如果老师不加以关注,学生不会驻足停留品析。如果简单用上词典中的解释去理解,恐怕不能很好感受这些词的丰富内涵,也感受不到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不妨通过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品析。比如“扯”“撕”都表示用手使东西离开附着物,但是从动作的力度上来看,“扯”更有力;从动作的速度上来看,“扯”更快;从动作的主观意愿上看,“扯”是不假思索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揣摩“扯”的内涵,提问:那么在当时大堤崩塌,人民群众遭遇危险时,哪个字更符合当时的情形?通过以上辨析,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文本用词的准确、精妙,进而感受抗洪英雄铁骨铮铮的形象。
  [片段二]关键词:引入诗句,体悟文体特点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文以律诗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诗歌的声韵美、对仗美、修辞美、精神美以及气势美。其中诗歌的气势美是学生感受不到的,为此在执教中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毛泽东在诗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些?学生在理解了这些是“万水千山”的代表,是取得胜利值得纪念庆祝之外,教师适时出示课外补充教材——张爱萍将军写的《七律长征过草地》中的诗句“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引导学生思考,同样写长征中的事迹,两位作者在选择材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同样是一“暖”一“寒”,意义上有没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毛泽东选择的都是大山大水,而张爱萍选择的是野菜干草,给人视野不一样,胸怀不一样;同样是“暖”“寒”,一个是注重内心感受,一个是体肤感受,字词表意深度不一样,内涵不一样。通过这么一比较,学生会感受到毛泽东写的诗歌气势宏伟,意境深远,进而感受这首诗歌独特的气势美。
  [片段三]关键词:增加短句,体悟语言特色
  《船长》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在教学中,学生基本能读懂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内容,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无法落实高年段的教学目标。执教者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物對话的提示语,在提示语中增加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让学生轻声阅读比较异同。如:“洛克机械师在哪儿?”黑暗中船长威严的声音响起。“船长叫我吗?”洛克机械师大声问道。“炉子怎么样了?”船长问。“被海水淹了。”洛克机械师回答道。“火呢?”船长又问。“灭了。”洛克机械师说。“机器怎样?”船长紧接着问,因为他知道,火一灭,机器就无法运行了。“停了。”洛克机械师擦擦头上的汗回答道。学生通过比对,感觉到作者用了短句,突出当时的紧张、急促,每个短句成段,突出言语的有力;加了提示语,朗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拖沓,显现不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更无法突出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静的优秀品质,省略提示语更能彰显对话类语言特色。
  [片段四]关键词:删减段落,体悟表达方法
  《夹竹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围绕“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展开,写出了夹竹桃于作者而言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夹竹桃的魅力后,教师出示两篇文章,一篇是原文,一篇是删减第三自然段后组成的文章。让学生思考: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继而提出问题:你觉得哪篇文章更能凸显夹竹桃的特点?适时追问:文章的题目是《夹竹桃》,按照惯例,所有的文字应该紧扣夹竹桃来写,那么文章第三自然段写旁的花,意义何在?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作者写旁的花生命短暂、花容名贵,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花期长、韧性朴实。这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技巧,文章这样安排材料会使内容更加丰厚,使夹竹桃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印象更为深刻。
  [片段五]关键词:调换篇章,体悟表达顺序
  《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说了三句话:(1)“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2)“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艺术。(3)“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静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乍一读林肯的三句话,都是围绕“人人平等”这一核心要点发表演讲的。作为一篇文章,作者是怎么安排材料的?这三句话都是围绕“人人平等”这一核心展开的,既然都讲的同一内容,那么调换三句话的位置,你觉得可以吗?这一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会去思考不能调换的理由,进而会去捕捉关键词句,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三句话层层递进,逻辑关系紧密,滴水不漏,无懈可击,面向对象不同而针对性更强,三句话体现出林肯的语言智慧,同时也使文章叙之有序,扣人心弦。在这过程中还让学生践行了“品味语言的言外之意”重要的阅读方法。
  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强调原文,采用了非此即彼的做法。认为原文的语言、原文的构思、原文的表达等都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只要符合语言规律,每一种表达都是可以的,关键看用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只要是适切的,都是最好的。比较中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适切。在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教学时,载体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比较的要求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的形式要适切丰富,比较要循序渐进,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去思辨,辨出异与同,去辩论,辩出适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
其他文献
在小组合作学习风靡语数等小学主要学科课堂的当下,原本更强调实践操作的小学科学课堂,理所应当地应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法宝”。笔者认为,除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等方面的有益影响以外,“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也很有探讨价值。  科学课堂案例重现:  在执教《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气象图标的环节,因为这一
现今,语文教材以一篇篇课文构架起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于文本初始的创作目的并不是服务于教学,因此教学内容相对会比较零散。又鉴于文本与文本之间相对独立,致使学生学完该课文之所得很难直接运用于以后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语文教学缺少整体感和连续性,序列性不强,教学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欲根治这些顽疾,还需打破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改变按序逐篇教一册课本的观点,将文本、教学内容、教学板块等进行重新的选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思想体,真实而特别,灵动而个性。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观察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言语表达技巧。寻常的语文课堂只是针对中等学生的普适性群体教学,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从容地因材施教,这或多或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想要让每个学生在寻常语文课堂之外得到更多个性的提升,分层作业显得迫切而必须。分层作业是真正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它恰到好处地尊重了每个
【摘要】当下的数学课堂更加注重理性地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力求实现从“知识为中心”向“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笔者以名师工作室开展的中德小学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活动为例,围绕“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三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中德教师同课异构实践对比,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辩证地看待两国基础教育,力图使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
【摘要】笔者在执教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枯燥无味、疲于应付的状态。一次作文课中,笔者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将“互动”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笔者认为“互动” 可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兴趣;“互动”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写作方法;“互动”让学生乐于修改、展示作文。  【关键词】互动 小学高年级 英文写作   “互动”是一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外或者课堂内的共同情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厚重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从引领教师做“厚重教师”这一角度出发,借助“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命制这一载体,通过对部分试题命题意图的分析,引领教师进一步“学课标、通教材、读学生、研教法”,使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加“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灵活度”,形成正确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向。   【关键词】厚重教师 专业知识考试 专业素养提升   2010年,我们提出了“厚重
刘 荔 国家级骨干教师,小学特高级教师,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她一直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努力构建“扎实、有效、生态、智慧”的语文课堂。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班主任”“江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南昌市优秀教师”“南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
【摘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为实现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或者动手操作如剪、拼、做等的体验活动,进而让学生经历、感悟,逐渐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或生活中去。   【关键词】活动经验 积累 动手操作 自主体验 生活   一
【摘要】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以安徽省马鞍山和县教研室的章孝丽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为例,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情境创设 画面想象 文本联想 言语实践  在2015“年泰州市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学业质量测试”中,节选的短文《爷爷逼我读两
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进展性评价,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状态的评价。在小学阶段,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它伴随教学发生,为教学服务。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形成性评价逐渐进入了小学英语教师的视野,并逐步被教师们运用在公开课和日常课中。  一、形成性评价就像一道“家常菜”,每一位英语教师都会做  课上,教师们习惯使用形象化的荣誉激励形式,从最初“画小星星”逐步发展到“小猴爬杆”等多种创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