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涯的诗(组诗)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 中


  流变中有沉定不移的守常
  年年此时,风沿着新荫的道路吹来
  草木的纯洁信心也被容许返还
  南边的河堤上,柳树林带摇动,它们
  绰异的,缥缈的,清扬的身影在风中飘摇
  泠泠空气也在清凉的枝杈间游动
  而在它们的摇动之上,是几千里的蔚蓝
  日升又日落,四季、星空、黎明的转动里
  是谁给了这恒常的诺言(如天空的终古不变):
  在辽阔的蔚蓝之下,人世之春又一次汇聚
  城中桃李盛放,城外碧草初生,蔓延
  路边,紫叶李和杜梨在信赖中更替了芳华
  城市的十字路口处,车水马龙,人声喧腾
  春天中,万物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万物之心的意志是向荣、生辉,是昂扬
  我站立在春天之中,听见一种声音于风中回荡:
  “这里的人、树、花草、牲畜,一切事物都会逝去,
  但毋庸置疑,它们中的一些还会再来。”
  而身边,风吹过的林中,一声鸟鸣正清亮地响起
  悠远、空灵,像春之声,像宽广的白昼
  飘扬在人世的赞同之上,相信之上

致自然


  一
  当朝霞在东方展开壮丽的颜色
  黎明将大地上的一切温和环绕
  河岸和田野静谧地呈现,倏忽又阳光
  照耀,大自然又一次高尚地绽放光华
  那时我还年少,树林向我展开景象
  道路宽厚地伸延,田野良善
  每当我在地上悠游,走过初春的柳林
  春天的气象漫布在丛林和岸边
  星空总是在头顶高悬,缓慢转动
  它笼罩又庇护,引领我脆弱之心
  还有永恒的落日、黄昏,无邪的朝霞
  它们一同教导我,教会我宽广,教我崇高
  每当我感到孤独,或心灵受伤,我总是
  去到深沉的自然,寻求安慰,得到疗治
  那安栖之处,温厚之乡,在万般如风的时代
  你给了我多少安宁、温煦、希冀的时光
  二
  我漫步在绿荫的大地,心有小小喜乐
  忽而它又转入惆怅,当我看见落日
  悠悠地远去,或一条河流在宽阔孤独地流淌
  这万古的美和苍茫令我心伤,站在寂静中
  有时繁花落地。有时是深秋,清晨的
  原野上,落叶在泠泠地静静地坠落
  风从那些树木间吹过;我站立不动
  秋天令我疼痛。诸物也无情地逝去
  给予我生命者也将给予我消亡
  当我不再出现在所有的春天
  白杨林,你是否记得我曾来过
  圣洁的朝霞,你是否记得我的形象
  风吹过平静的旷野
  一切皆向前发展,温文地有限
  在看不见的暗影、无形、流变中
  在时间的法尺下,何物不是短暂?
  三
  而自然却从未离弃我,承载许多
  我的青涩、孤独之年,它始终恒在
  它陪伴,应答,环绕,抚慰
  在春天的道路上,我益愈坚固、稳定
  四季接续,它履行职责,以教师之心
  教导我,使我获得纯正、洁净之教养
  当它完成,伟大地沉默
  我和万物的心性皆趋于温润、广阔
  人们也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安康
  他们种植、收获,亲近芬芳,信赖蔚蓝
  高山已变为沧海,人的精神不息,因了
  大地的坚固、可靠,风的刚健,树林仿佛光亮
  自然从未向人类隐藏它的本质,它以
  本心传达至柔、至善,塑造高远和细小之物
  当诸事物获得各自的智性、品质,自然也
  伟大地沉寂,我们各自肃穆,深深地敬畏
  四
  而我必将离去,永别现在和光华
  唯有恩赐我这一切者永生,遍布群峰
  其下的树巅和人的世界广阔而又柔情
  而我将回到我的所来之地
  我知道,在我去后,世界仍是斑斓
  红旋花在每年的五月和七月盛放,田野芬芳
  太阳仍旧每天从地平线升起,绽放光芒
  大地宽厚,引领人们宁静,宽广,优异
  记住我,丰蕴、辽阔的大地,树林
  请记住我,壮丽、纯粹的朝霞,晚星
  时间啊,你可否因为我的热爱而稍稍
  停留?我的奉出是多么地有限,恍若微光
  远方的世界又传来莫名的温柔呼唤
  南风也吹来,轻抚我的伤心之年
  远处的蔚蓝里融会事物的芬芳
  大自然的永恒景象显现,深邃安栖

晚秋之思


  我知道我不该去想此时人世上的万木凋落
  不该去想木叶落在树林边、落在晨雾中时
  的宁静,那种浓郁、迷离。不该去想:在落葉之外
  在身外的世界上,一些不可见事物的无声凋零
  我知道我不该去想:到了冬天,雪常会在下午落下
  不该去想雪落在旷野上、落在树林中时
  的静寂,那种迷蒙的温暖。不该去想:
  雪中的树林,无边的静野,远处山峦的苍茫
  每天,我都站在这里,站在树木身边
  看见辽阔的地面,永恒的日落
  风吹过远处、云岚、山河、万物
  我站在这里眺望,眺望如怀想
  有时我坐在夜车上,穿过夜晚暗沉沉的辽阔大地
  有时我站在窗前,望见远处的熠熠星空
  更多的时候我站在树影下,犹疑地徘徊
  我徘徊在长路上、河岸旁、人世的漫漫时光
  我时常想: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伤心忧悒?
  生命一场,我是否已深知永恒和流变?
  是否懂得了持久,更高的法则、力量?
  落日西沉,为何我还滞留此地,孤独、疼痛、彷徨?
  我徘徊在长路上,然后我望见:在你的地方
  在你的乡园,天空深处,林木庄严,树木深沉崇高
  于是我知道:你的方向肃穆、永在
  而我惭愧于还远远未完成我的霞光
  时常,我望着幽朦远处,那里云路深邃,迢遥
  我知道,我在地面上的行走还不够,忧郁不够
  我持续。而风也总会在温厚中吹过苍郁的林木
  陪伴时岁的刚健、深沉、永去、和孤独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氛围,与现在传说的理想描述并不一样,也是什么都有的。虽然写诗读诗在不少人那里受到了尊重,但是在更多人那里还是会受到讽刺甚至打击的,否则就不会有流产的诗歌朗诵会以及种种打压的事了。  在学校和中文系,写诗其实是不怎么受到鼓励的。不过写诗的人并不在乎这个。  考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我很快就和寫诗的同学走到了一起,主要人物就是伊沙和徐江。侯马虽然是后来才写诗的,但是也经常和我
期刊
响与不响,小僧依然敲着木鱼  大殿里的烟火,冲破屋顶上的云  燃五炷,三炷,甚至一炷  只是途中的命题,占卜  卷起行走人的膜拜  跪下去,膝盖与石板对接  众生一势,而分辨的是,从钟声里飞出的一只鸟雀  早已熟知这种姿势  我来与不来,香火依旧  放下与拾起  寺庙里的钟声,依旧  ——原载《诗刊》2019年第4期下半月刊  推荐语  小诗独特之处,就是利用视觉、听觉、想象的交错融合,营造出思辨
期刊
描述丢失之物  它从来就没有名字,  我也记不起我是怎样找到它的。  我把它像一颗丢失的纽扣  携带在衣兜里  除非它不是纽扣。  吸血鬼电影,  通宵营业的自助餐厅,  黑暗的酒吧间  和弹子房,  在雨水冲洗光滑的街上。  它就像梦中的影子,  钉在别针上的天使,  过着安静而寻常的生活,  然后我把它丢失了。  岁月路过自己的  那一排无名车站,  直到有人告诉我这就是它。  我真傻啊,  
期刊
在闪光。  被金子环绕并在暮色中  洗去尘灰的  一只手  在闪光。风从  你的身旁吹过,风在闪光  树上,落下来的  是一粒松果。  松果  在闪光。他牵着  你的手  整个夜晚  牵着星星的手。  星星,在闪光。而母亲  坐在一枚  戒指上,白发  在闪光。  ——原载《处州晚报》2020年7月15日  推荐语  诗歌从“闪光”切入,围绕“闪光”两字递进,最后又停在“闪光”两字上,像是六个齿轮
期刊
转眼就是公历2020年了,被称为中国新诗改革开放时代“黄埔军校”的“青春诗会”过去整整40年了。当年和阿来、雨田、杨然一起在徐州第9届“青春诗会”的日子即刻浮现,仿佛如昨,只是我们都老了。与“青春诗会”相关的人,有人老了,还有人走了,此时想到更多的是“青春诗会”的发起者、组织实施者,前《诗刊》一编室主任王燕生先生,所以便以“青春诗会”的名义,把一些值得珍藏的记忆记录下来,因为王燕生之于我,是前辈,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新诗空前繁荣的年代,全国各地诗歌流派蜂拥,民间诗刊诗报层出不穷。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还在故乡邛崃。深秋的一天下午,我从西郊造纸路去县文化馆里的图书馆借书,一位名叫罗华平的馆员便向我推荐新到的几种文学期刊。在《北京文学》杂志上,我看到一组洪渊先生的诗。作为当期重点推介的作者,组诗专门配发了一幅洪渊先生的速写肖像,面颊瘦削,目光如炬,一看便知是一位人格高标、铮铮铁骨的诗人。结尾处的“
期刊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在他的诗歌《风很静》中写道:“在这宽广的寂静中/我可以忘记一切——/甚至我难以取消的生命/在我承认的事物里也无处容身。”《扫雪记》也拥有这样的魔力,使我恍然置身于雪花纷飞的寂静之中,忘记了一切。微漾兄在诗集中赋予121首诗歌的内在张力和向度,让我身处其中,在诗人大气磅礴的情思浪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追寻、思索和升华。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初读《扫雪记》是在一个晚
期刊
路东堪称当代诗坛的“隐者”和“异类”。最近,他积四十余年创作之精华的首部个人诗集《睡眠花》(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公開出版了,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多年来,他拒斥诗潮更迭的裹挟,苦心孤诣地独自寻索着写作的奥秘,“潜心于思与想的练习,对语言之于生命和事物秩序的微妙关系尤为关注,倾向于各种交互性文本的创造性书写”,终于达至某种诗的化境。  大概少有人知道,路东其实是“新时期”之后中国当代诗歌中的
期刊
《裂开的星球》是作者基于眼下全球性的流行病毒,关于人类与星球、人类与星球上的整个物种系统、以及人类与自身,总体关系和终极命运的追问与思考,并以一位现代诗人的全球性视野和万物平等价值观,给出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首焦虑的当下之诗,又是一首冷峻的拷问之诗,一首站在诸如彝族的《查姆》等古老创世史诗和中外文化典籍中,带有神喻意味的劝诫之诗。  “我在二十年前就看见过一只鸟,在城市耸立的黑色烟囱上坠地而亡…
期刊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过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杨武能 译)  1901年9月18日,新婚不足半年的赖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进入《定时祈祷文》第二部的写作。该诗集第一部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