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有效的提问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学会说呢过答疑解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对课堂提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小学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十分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问的层次性、开放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发展数学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究提问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重课堂提问层次性,引导学生思考
數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学习新的知识或者探究问题时,教师应注重提问的层次性,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其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在提问时可以由浅入深,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纸张做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再用木棒做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制作前,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出示一些图形和长宽高的选项,要求学生思考哪些可以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制作完成后,教师针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提问,如“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到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一边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一边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问题的层次性具有引导作用,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是一门艺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盲目去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围绕重点进行学习,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为本课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快速进入了解新知。例如“15+20”“30-24”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较快的回答出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而后针对混合运算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如“13+21等于多少?”“34-24等于多少?”
“13+31-24等于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明白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计算上,认真思考教学内容。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还可以提出一些即时性问题,促使教学可以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
三、反思课堂提问有效性,优化课堂提问
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应思考提问的时机是否把握得当,提问的方法是否合理。通过反思,教师能够逐渐提升提问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直接提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应该用什么表示?”这样缺少过渡的提问,对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比较突兀,会使其认为这节课一开始就比较难。但是如果教师先让学生感知平均分,明白什么是平均分,其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知道如何用分数表示。例如,笔者出示一个圆形卡片,要求学生将这个卡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样分两个小朋友才能分得一样多?”生:“从中间分。”师:“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被称为什么?”生:“平均分。”师:“那像圆这样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圆的一半,如何表示这一半呢?”生:“二分之一。”由此可见,通过这样启发式的提问,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本科知识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后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公布问题的答案,否则学生会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对教师产生依赖,而且会降低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而且,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比较提问法、反问以及追问等方式进行提问,这些提问方式对学生分析问题、发展思维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具有启蒙作用。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战术和“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寻求更多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优质课堂,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丽娜.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的解读[J]. 新课程(教研版),000(006):64.
[2] 高晓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好家长,2019(25):180-180.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十分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问的层次性、开放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发展数学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究提问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重课堂提问层次性,引导学生思考
數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学习新的知识或者探究问题时,教师应注重提问的层次性,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其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在提问时可以由浅入深,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纸张做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再用木棒做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制作前,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出示一些图形和长宽高的选项,要求学生思考哪些可以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制作完成后,教师针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提问,如“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到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一边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一边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问题的层次性具有引导作用,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是一门艺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盲目去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围绕重点进行学习,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为本课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快速进入了解新知。例如“15+20”“30-24”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较快的回答出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而后针对混合运算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如“13+21等于多少?”“34-24等于多少?”
“13+31-24等于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明白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计算上,认真思考教学内容。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还可以提出一些即时性问题,促使教学可以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
三、反思课堂提问有效性,优化课堂提问
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应思考提问的时机是否把握得当,提问的方法是否合理。通过反思,教师能够逐渐提升提问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直接提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应该用什么表示?”这样缺少过渡的提问,对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比较突兀,会使其认为这节课一开始就比较难。但是如果教师先让学生感知平均分,明白什么是平均分,其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知道如何用分数表示。例如,笔者出示一个圆形卡片,要求学生将这个卡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样分两个小朋友才能分得一样多?”生:“从中间分。”师:“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被称为什么?”生:“平均分。”师:“那像圆这样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圆的一半,如何表示这一半呢?”生:“二分之一。”由此可见,通过这样启发式的提问,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本科知识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后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公布问题的答案,否则学生会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对教师产生依赖,而且会降低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而且,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比较提问法、反问以及追问等方式进行提问,这些提问方式对学生分析问题、发展思维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具有启蒙作用。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战术和“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寻求更多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优质课堂,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丽娜.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的解读[J]. 新课程(教研版),000(006):64.
[2] 高晓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好家长,2019(25):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