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很多误区。提问要有兴趣点、启发点和创新点,优化的教学提问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显示教师教学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兴趣;启发;创新;教学质量
微格教学指出,提问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技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郑国民先生所说的提问问题要具备启发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提问技能必备的三个条件。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一是流于形式,频繁提问过分追求数量,忽视提问问题的质量。这种提问停留在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上,缺少及时的鼓励性评价,给予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空间不多。二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才是问题的主体,而在一般的课堂提问中,往往是都是事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学生被指向性单一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的权利,因此这种提问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问题的思维含量不够。在很多课堂提问中,首先表现在都是只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而不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忽视了提出问题是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这一关键因素,其次表现在很多问题只注重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这些死板毫无新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四是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你很棒,答对了”,“你答错了”,“正确”,“不对”等评价用语,甚至是指责挖苦学生,至于他们是怎样得出正确或错误答案思维过程被忽视了,长此以往,这些简单消极的反馈必然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几种提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本有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强化提问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呢?
一、 问题要有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尤其是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点,而如果提出的问题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趣味度高,就能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和热情。
如初中化学入门课,绝大部分学生对这门新学科可谓一无所知,如果你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吗?”绝大多数学生会面面相觑,但如果你设计一试管中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酚酞溶液倒入试管,无色的石灰水马上变成红色,然后拿出白糖放在燃烧匙,让学生点燃酒精灯燃烧,白糖变成黑色后,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而且因为这些魔术式的变化让学生对化学这门新识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
再例如,图形教学一节,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上,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入手。“足球、车轮、表盘”是圆形的,“魔方、门窗、书本”是方形的,“屋脊、红领巾、雪山”是三角形的等等,这些东西,不但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很容易引导其從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游戏性和娱乐性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二、 问题要有启发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灵活思考问题和提高他们深层次理解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因此问题设计要先浅后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例如,初中语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文,文中有“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是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苍凉,西风凄凉,瘦马疲惫),古道、西风和瘦马纯粹是写景状物吗?(不是,写景状物是辅,写人是主,着眼点是写“断肠人”),此情此景衬托出“断肠人”怎样的心境?(人物的悲苦和凄凉)。教师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很巧妙地调动学生逐步探求知识的学习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提问要有创新点
创新有别于常规,是超出常规和常人思维,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创新思维源于好奇的善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何调动学生好奇和善疑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提出的技巧和创新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一课教学,愚公借全家之力,凭无穷子孙之功,立志移走阻碍其出行的太行、王屋二山。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直译文字,愚公一家不畏险阻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勇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赞佩之情,常规的教学效果也能顺利达成。但教师如果加入创新提问设计就会有意外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愚公与其倾全家之力和子孙之功移走太行王屋二山,还不如举家搬迁,后者不是更容易吗?愚公是不是太迂腐,不但累及子孙,还累及万代子子孙孙?愚公是真愚吗?……这些超出常规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进一步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和性质。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在整个课堂互动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师生双向互动和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新知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标新要求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好的教学提问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显示教师教学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论“学生为主体”——“主体·主导·主线”再探之一[J].语文学习,1988,(8).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吕渭源.有效教学草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传胜,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兴趣;启发;创新;教学质量
微格教学指出,提问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技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郑国民先生所说的提问问题要具备启发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提问技能必备的三个条件。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一是流于形式,频繁提问过分追求数量,忽视提问问题的质量。这种提问停留在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上,缺少及时的鼓励性评价,给予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空间不多。二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才是问题的主体,而在一般的课堂提问中,往往是都是事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学生被指向性单一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的权利,因此这种提问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问题的思维含量不够。在很多课堂提问中,首先表现在都是只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而不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忽视了提出问题是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这一关键因素,其次表现在很多问题只注重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这些死板毫无新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四是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你很棒,答对了”,“你答错了”,“正确”,“不对”等评价用语,甚至是指责挖苦学生,至于他们是怎样得出正确或错误答案思维过程被忽视了,长此以往,这些简单消极的反馈必然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几种提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本有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强化提问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呢?
一、 问题要有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尤其是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点,而如果提出的问题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趣味度高,就能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和热情。
如初中化学入门课,绝大部分学生对这门新学科可谓一无所知,如果你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吗?”绝大多数学生会面面相觑,但如果你设计一试管中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酚酞溶液倒入试管,无色的石灰水马上变成红色,然后拿出白糖放在燃烧匙,让学生点燃酒精灯燃烧,白糖变成黑色后,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而且因为这些魔术式的变化让学生对化学这门新识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
再例如,图形教学一节,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上,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入手。“足球、车轮、表盘”是圆形的,“魔方、门窗、书本”是方形的,“屋脊、红领巾、雪山”是三角形的等等,这些东西,不但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很容易引导其從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游戏性和娱乐性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二、 问题要有启发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灵活思考问题和提高他们深层次理解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因此问题设计要先浅后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例如,初中语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文,文中有“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是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苍凉,西风凄凉,瘦马疲惫),古道、西风和瘦马纯粹是写景状物吗?(不是,写景状物是辅,写人是主,着眼点是写“断肠人”),此情此景衬托出“断肠人”怎样的心境?(人物的悲苦和凄凉)。教师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很巧妙地调动学生逐步探求知识的学习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提问要有创新点
创新有别于常规,是超出常规和常人思维,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创新思维源于好奇的善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何调动学生好奇和善疑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提出的技巧和创新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一课教学,愚公借全家之力,凭无穷子孙之功,立志移走阻碍其出行的太行、王屋二山。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直译文字,愚公一家不畏险阻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勇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赞佩之情,常规的教学效果也能顺利达成。但教师如果加入创新提问设计就会有意外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愚公与其倾全家之力和子孙之功移走太行王屋二山,还不如举家搬迁,后者不是更容易吗?愚公是不是太迂腐,不但累及子孙,还累及万代子子孙孙?愚公是真愚吗?……这些超出常规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进一步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和性质。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在整个课堂互动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师生双向互动和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新知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标新要求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好的教学提问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显示教师教学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论“学生为主体”——“主体·主导·主线”再探之一[J].语文学习,1988,(8).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吕渭源.有效教学草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传胜,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