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个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或是千方百计拼凑编造的“优秀作文”。
   在一次期终集体阅卷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孩子的作文内容很相似,甚至有几篇是只字不差,使在场的每一位阅卷教师都感到很惊讶,经思考推测后。我们认为该班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背了作文,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心情不免有点儿复杂。多年的应试教育严重地禁锢着教师的头脑、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教师不得不违心地围着考试指挥棒转,乐此不疲地研究着所谓的“阅卷心理学”,殚精竭虑地设计着一个个模式,谆谆告诫着学生要写四平八稳的应试作文。这种只重思想,不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生活修养的作文导向,其结果必是假情、假话充斥作文。
   小学生作文应该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我”就是所写内容要真实,所表之情要真挚,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即真情书写,张扬个性。那么,如何唤发学生的真情,让他们用真情实感表达个性,引导学生写出“理真、情切、意达”的文章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个个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如果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的爱好与个性入手,不用成人的对与错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那么就能够挖掘孩子的个性,引导其写出真话作文。
   前两年所任教的六年级分班,小部分学生被分了出去。几年的同窗之情,使得不少学生潸然泪下。我便以此为题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不再是生编硬套的冥思苦想,真真切切地写出了这几年的喜、怒、哀、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彩的修辞,但处处透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为鉴,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并加以恰当的引导,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 营造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情趣,张扬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只有拨动“隋”弦,才能使学生真正情动而辞发,写出个性化作文。
   要拨动学生的“情”弦,就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外,更多的是在作文题目、题材、中心等方面画圈限制。学生写作时总是在教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单一。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无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只能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鉴于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作文训练的选择,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他想写之事、说他想说之话、抒他想抒之情。教师应由“台前”退至“幕后”,由“限制”变为“放开”,可以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训练,才能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
  
  3 返璞归真,回归“生命本源”,抒发情意,放飞个性
  
   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积累的生活材料中,回到生活场中,唤起生命的真实情感,激发其用手中的笔抒发对生活、对生命的领悟。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
   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作文中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现象十分常见。这样的作文,将会铸成学生人格的分裂,违背了作文的“本真”,造成了真实生命的缺失,使作文成为流于装腔作势的故弄玄虚之作。作文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体验生命、生活的有情有趣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实话。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放飞人的个性特征。
   笔者认为,只有让作文回归到最自然的“生命态”中,在心灵的放飞中聆听生命的旋律,在情意的抒发中展示生命的原生态,才能使作文成为学生彰显人格魅力的一种凭借,才能使作文成为学生个性的栖居地。个性化的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渴望,是他们生命的呼唤。它是真实情感的倾诉,是真切生命的再现。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孩子写个性化的文章,使习作成为情感与个性的结晶。我们应该相信,个性化作文收获的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人
  生世界。
其他文献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指名一生)你说。   生:不认识。   师:(指名另一生)你说。   生:不认识。   师:不认识才正常,认识了倒不正常了。(生笑)   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姓马,属牛,是莫城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大家就叫我马老师,可不要叫我牛老师噢。(师生笑)谁来说一个带“马”的成语?(生说)    师:谁来说一个带“牛”的成语?(生说)   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谁来说一个既带“马”
期刊
实验室是师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完成理化生实验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教育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搞好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注意抓住一个中心,并且注重实验室静态与动态的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落到实处。    1 一个中心升华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实验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获取生物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手段,又是遵循新课程理念,导以思维、授以方法、练以技能、揭示规律,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①常见
期刊
【摘 要】 中考复习教师至关重要,要明确指导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制定完整的教学并计划;课堂教学要深化化知识、优化方法;依“标”靠本、精选习题、培养能力。  【关键词】 明确思想 课堂效率 讲练结合 渗透理念     中考前的复习是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复习的思路、策略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就,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复习是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复习
期刊
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课改实验教材是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全方位改革的新教材。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如何彰显教材的优势,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我在认真研读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改善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期刊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一直徜徉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缺失中,从设立到落实与最优化相距甚远。下面,笔者结合杨小艳老师设计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谈谈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1 向左走——“可有可无”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学校开展课堂评优活动,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
作为身在一线的乡镇小学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笔者在教学观察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 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的学     首先,我们应当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责任今非昔比,其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熟悉的习惯的模式上了。教师必须走下讲坛,与学生坦诚相见,互相尊重,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其次,我们应当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时空。我们总是习惯
期刊
【摘要】 教师,就社会功能而言,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就在教育中的地位而言,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先进的观念引领学生,在促进整个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改革旧观念 树立新理念 转变     新课程改革把“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精神的教育观念”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
期刊
1 赏识激励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1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习作,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方面: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的习作被拿到班上作
期刊
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新知识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小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多,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生活经验设计游戏性的、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1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