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70后”,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南岩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我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农村生活很贫困,物质也极为匮乏,普通农民家庭根本没有书。但是我却因为我大姐的原因,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却有幸与书结缘。“文革”末期,我风华正茂的大姐嫁给了一位城里下放知青。上世纪70年代末,下放知青陆续返城,我的大姐也随着姐夫一同返城。由于刚刚返城没有工作,他们便在城里信江边摆了一个书摊,靠卖书谋生。大姐有一次回娘家,因为生活困难,买不起一件像样的礼物,于是就在自己的书摊上随手捡了一套连环画(我们小时候称之为图书)作为礼物送给我,这套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就是《三国演义》,一共54本。那一年是1979年,我正好8岁,刚到了入学年龄,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农村的孩子除了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就是玩泥巴仗、折纸飞机、打木陀螺、推小铁圈、弹珠等游戏,这也是我们“70后”那一代人童年记忆里最快乐的事情。至于阅读,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农村孩子来说,拥有一套《三国演义》图书,让我们村里的同龄孩子羡慕至极,的确是一件开心而又自豪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图书,我比村里的同龄孩子多了一份读书的乐趣。正因为有了这套连环画,让我知道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因此,村子里的孩子总喜欢围在我的身边,不厌其烦地叫我给他们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在他们羡慕和崇拜的眼光中,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自信。于是,我喜欢上了看书,并且慢慢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我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文章都渐渐淡忘,唯有两篇文章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那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初读这两篇文章,还是在学生时代的教材里,但那时因为理解不透,所以印象不深,只是在老师要求背诵的情况下,摇头晃脑地读读而已,对文中的真意不求甚解。也许“好书不妨重读”,在我参加工作多年以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再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时,因为文章的深厚内蕴、真情流露,这两篇文章悄悄走进了我的心里,并成了我人生的导师,每读一遍,都让我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的危急,激励后主奋发图强,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未竟之愿。他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国之心,殚精竭虑,用生命谱写了忠诚的篇章。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心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敢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肝义胆,无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陈情表》是魏晋时期,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以自己悲惨的身世说起:他从小境遇不佳,自幼丧父,4岁时母亲改嫁,从此与祖母相依为命,是他的祖母不顾年老体弱将他抚养成人,所以李密心存感激,一心想用孝心来回报祖母,让她安度晚年。可事与愿违,泰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命李密为太子洗马,要求他立即赴命。面对做官显达的机会和诱惑,多少人求之若渴、趋之若鹜,而李密却毅然向晋武帝上表,委婉而又深切地陈述了自己“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缘由。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放弃了做官显达的机会;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他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愿。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忠诚与孝道,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出师表》教会了我做事要忠、待人要诚。《陈情表》则教会了我对亲要孝、懂得感恩。不断的阅读,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教会了我在人生路上要保持真诚、善良和美德!
  在我22岁、刚参加工作不久那年,我那与中国千百万农民一样,一辈子辛勤耕种的父亲在田间劳作时,因高血压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32岁——我刚结婚那年,70岁的母亲又因高血压而瘫痪在床,严重的脑梗塞导致她不会说话、不能走路,躺在床上,近乎一个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一瘫痪就是十年。因为不会讲话,我们不知道她想要干什么,因为她手脚几乎不能动弹,换洗穿衣极为不便,也为我们生活上的料理带了极大的困难。但十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为母亲梳头、喂米汤和豆奶,妻子则负责为母亲端屎倒尿以及擦洗身子。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十年来,我和妻子对瘫痪在床的母亲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地照顾她。这期间,妻子也曾偶有牢骚和抱怨,我便将李密的《陈情表》念给她听,妻子也被深深感动了,从此不再抱怨。就这样,我们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瘫痪的母亲。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粒米未进,只靠我们喂米汤、豆奶和牛奶作为主食,维持着生命的存在……当老家所有的邻里乡亲在夸奖我们孝顺,都说我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没吃一粒米饭,还能坚强地活着,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的同时,我深知,这既有生命的顽强,有我和妻子的悉心照料,更有《陈情表》蕴含的“对亲要孝”的道德理念赋予我们的信念支撑。我们虽没有李密那样的感天动地,但我们在平凡中尽着一个为人子的孝道。2014年下半年,弋阳县最美家庭评选,我妻子单位逸夫小学工会的一位同事,在一次偶然中听说我“80后”的妻子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很感动,因而推荐我家去参加最美家庭评选。但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觉得我们只是在尽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而已,更不想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妻子是一名“80后”,比我小整整十一岁。由于我父亲早逝,当年,在我一贫如洗,还是一位农村普通教师时,是她不顾家人反对,没有要一分钱的彩礼,毅然决然与我走到了一起,只因为我们都喜欢读书——这个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了最美好的遇见!
  寻根思源,这一切都只源于读书。因为读书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明理,更是给予了我人生最美丽的遇见!因此,我常自勉:
  做一个永远的读书人。生命是一幅打开了再也合不上的画卷。画卷究竟有多长,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但我们可以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生命画卷的色彩,用学习来饱满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做一个永远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岁月如何流转,环境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因为年岁的增加而改变那颗善良的初始之心,要永远保持善良,心存善念,学会包容,学会感恩。
  做一个永远有梦想的人。人这一生,可以允许短暂的偷懒、偶尔的放纵,但终其一生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今天,不管我们的岗位多么平凡和不起眼,但平凡人也有平凡的梦想,我们也有自己的个人之梦、教育之梦,哪怕我们失败了,甚至一事无成,但我们都曾经梦想过,并为梦想努力过,那我们的一生就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因此,我们可以平凡,但我们不可以没有梦想。马云说过,人不能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在我人生的苦难之际,是古老的东方哲学让我遇见了我人生的灯塔。”那么现在,我想说:让我们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遇见自己的人生灯塔!读书,也会让我们遇见更加美好的世界!
其他文献
新型的教学观指出,教师不再是“教书匠”,教学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顾名思义,“教教材”指教师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围绕教科书上的内容展开;“用教材教”指教师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引子,是媒介,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比较说来,是为了倡导教师着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用教材教”有几层意思:第一
期刊
我时常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最怕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小问题灾难”。小问题也即“呈现型”问题,就是靠提取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小问题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泛滥成灾,还体现在学生把原来属于“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人为地矮化成“呈现型”问题来“记忆”,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活生生地打磨掉了。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来支撑。给“发现”一个地位,就是给“探索”一个空间;
期刊
2015年7-9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历史教学片断网上评比活动,作为评委,笔者有幸观摩了许多优质教学片断,收获颇丰。其中,江苏省包海英老师执教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作品不忍独享,故述诸笔端,与各位同仁共赏。  我们学习战争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展望未来。该作品并未纠结于战争过程的描述,而是把重点放在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从中获得的
期刊
《伯牙绝弦》,知音的源本。在名师罗才军的课堂上,它被改写成了一部纵跨2500多年的名章。在罗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在纵情吟诵中感悟知音,在高山流水中赏析知音,在破琴绝弦中体会祭知音的深情,在千古传唱中承接怀知音的夙愿。引导的精巧源自对文本的阐幽探赜,对学情的触感理解,最为关键的是课堂策略的巧设妙用。一堂课的倾听中,感觉伴随着文笔的起承转合,融润其中的知音情感在起伏回荡。  在小语教学中,本文的核
期刊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主要有“互不侵犯”和“有所偏重”两种类型。“互不侵犯型”教师将创设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割裂开来,投放材料基本与主题无关,也基本不更新。“有所偏重型”教师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重集体活动,轻区域活动的教师;另一种是重区域活动,轻集体活动的教师。第一种教师由于观念仍未转变,虽然创设了一
期刊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 成为一种表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如何抓住对话契机,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对话,使课堂“对话”展现精彩,著
期刊
2014年12月,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韦叶标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在江苏省初中语文优秀课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每当我读到韦叶标老师的上课实录时,总会想起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字面意是指加工玉石象牙时,不仅要用切、琢来破料定型,还要以磋、磨来进行精细的加工。玉石象牙,天赋丽质,但唯有经过巧匠的切磋琢磨,方能尽显华美,成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
期刊
程少堂教授提出:“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之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为追求这一理想境界,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一课的教学时,在“语文主题学习”思想的引领下,依据文本特点,充分统合了课程资源。课前两周,师生共读了有关“雨”的文字,欣赏“雨”的图画,听唱“雨”的乐曲,在主题拓展环节统合了“古典诗词中的雨”和“现代作
期刊
一、试题总体评价  江西省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是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说明》为依据命制的。  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重点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题干语境清晰、语言规范,试题选材时代感强,更为重要的是试题充分考虑了江西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兼顾初高中衔接和切
期刊
读书,可以明礼、启智,可以养心境、定精神,提升气质、净化心灵。读古诗词尤其如此。  刚入学时懵懂,虽然不太懂“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不能领略“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优美,但朗诵时的沉醉却不让于他人。  渐渐地,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读的诗词多了,古人的所见所感、长吟短叹,便宛如一幅长卷在心头缓缓铺开,恍若“眼前万里江山”。读到入境融情处,那登高望远把酒临风、身居茅屋心忧天下的落魄诗人形象仿佛也有自己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