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70后”,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南岩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我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农村生活很贫困,物质也极为匮乏,普通农民家庭根本没有书。但是我却因为我大姐的原因,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却有幸与书结缘。“文革”末期,我风华正茂的大姐嫁给了一位城里下放知青。上世纪70年代末,下放知青陆续返城,我的大姐也随着姐夫一同返城。由于刚刚返城没有工作,他们便在城里信江边摆了一个书摊,靠卖书谋生。大姐有一次回娘家,因为生活困难,买不起一件像样的礼物,于是就在自己的书摊上随手捡了一套连环画(我们小时候称之为图书)作为礼物送给我,这套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就是《三国演义》,一共54本。那一年是1979年,我正好8岁,刚到了入学年龄,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农村的孩子除了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就是玩泥巴仗、折纸飞机、打木陀螺、推小铁圈、弹珠等游戏,这也是我们“70后”那一代人童年记忆里最快乐的事情。至于阅读,在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农村孩子来说,拥有一套《三国演义》图书,让我们村里的同龄孩子羡慕至极,的确是一件开心而又自豪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图书,我比村里的同龄孩子多了一份读书的乐趣。正因为有了这套连环画,让我知道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因此,村子里的孩子总喜欢围在我的身边,不厌其烦地叫我给他们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在他们羡慕和崇拜的眼光中,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自信。于是,我喜欢上了看书,并且慢慢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我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文章都渐渐淡忘,唯有两篇文章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那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初读这两篇文章,还是在学生时代的教材里,但那时因为理解不透,所以印象不深,只是在老师要求背诵的情况下,摇头晃脑地读读而已,对文中的真意不求甚解。也许“好书不妨重读”,在我参加工作多年以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再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时,因为文章的深厚内蕴、真情流露,这两篇文章悄悄走进了我的心里,并成了我人生的导师,每读一遍,都让我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的危急,激励后主奋发图强,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未竟之愿。他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国之心,殚精竭虑,用生命谱写了忠诚的篇章。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心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敢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肝义胆,无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陈情表》是魏晋时期,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以自己悲惨的身世说起:他从小境遇不佳,自幼丧父,4岁时母亲改嫁,从此与祖母相依为命,是他的祖母不顾年老体弱将他抚养成人,所以李密心存感激,一心想用孝心来回报祖母,让她安度晚年。可事与愿违,泰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命李密为太子洗马,要求他立即赴命。面对做官显达的机会和诱惑,多少人求之若渴、趋之若鹜,而李密却毅然向晋武帝上表,委婉而又深切地陈述了自己“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缘由。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放弃了做官显达的机会;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他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愿。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忠诚与孝道,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出师表》教会了我做事要忠、待人要诚。《陈情表》则教会了我对亲要孝、懂得感恩。不断的阅读,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教会了我在人生路上要保持真诚、善良和美德!
在我22岁、刚参加工作不久那年,我那与中国千百万农民一样,一辈子辛勤耕种的父亲在田间劳作时,因高血压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32岁——我刚结婚那年,70岁的母亲又因高血压而瘫痪在床,严重的脑梗塞导致她不会说话、不能走路,躺在床上,近乎一个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一瘫痪就是十年。因为不会讲话,我们不知道她想要干什么,因为她手脚几乎不能动弹,换洗穿衣极为不便,也为我们生活上的料理带了极大的困难。但十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为母亲梳头、喂米汤和豆奶,妻子则负责为母亲端屎倒尿以及擦洗身子。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十年来,我和妻子对瘫痪在床的母亲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地照顾她。这期间,妻子也曾偶有牢骚和抱怨,我便将李密的《陈情表》念给她听,妻子也被深深感动了,从此不再抱怨。就这样,我们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瘫痪的母亲。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粒米未进,只靠我们喂米汤、豆奶和牛奶作为主食,维持着生命的存在……当老家所有的邻里乡亲在夸奖我们孝顺,都说我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没吃一粒米饭,还能坚强地活着,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的同时,我深知,这既有生命的顽强,有我和妻子的悉心照料,更有《陈情表》蕴含的“对亲要孝”的道德理念赋予我们的信念支撑。我们虽没有李密那样的感天动地,但我们在平凡中尽着一个为人子的孝道。2014年下半年,弋阳县最美家庭评选,我妻子单位逸夫小学工会的一位同事,在一次偶然中听说我“80后”的妻子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很感动,因而推荐我家去参加最美家庭评选。但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觉得我们只是在尽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而已,更不想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妻子是一名“80后”,比我小整整十一岁。由于我父亲早逝,当年,在我一贫如洗,还是一位农村普通教师时,是她不顾家人反对,没有要一分钱的彩礼,毅然决然与我走到了一起,只因为我们都喜欢读书——这个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了最美好的遇见!
寻根思源,这一切都只源于读书。因为读书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明理,更是给予了我人生最美丽的遇见!因此,我常自勉:
做一个永远的读书人。生命是一幅打开了再也合不上的画卷。画卷究竟有多长,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但我们可以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生命画卷的色彩,用学习来饱满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做一个永远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岁月如何流转,环境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因为年岁的增加而改变那颗善良的初始之心,要永远保持善良,心存善念,学会包容,学会感恩。
做一个永远有梦想的人。人这一生,可以允许短暂的偷懒、偶尔的放纵,但终其一生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今天,不管我们的岗位多么平凡和不起眼,但平凡人也有平凡的梦想,我们也有自己的个人之梦、教育之梦,哪怕我们失败了,甚至一事无成,但我们都曾经梦想过,并为梦想努力过,那我们的一生就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因此,我们可以平凡,但我们不可以没有梦想。马云说过,人不能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在我人生的苦难之际,是古老的东方哲学让我遇见了我人生的灯塔。”那么现在,我想说:让我们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遇见自己的人生灯塔!读书,也会让我们遇见更加美好的世界!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我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文章都渐渐淡忘,唯有两篇文章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那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初读这两篇文章,还是在学生时代的教材里,但那时因为理解不透,所以印象不深,只是在老师要求背诵的情况下,摇头晃脑地读读而已,对文中的真意不求甚解。也许“好书不妨重读”,在我参加工作多年以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再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时,因为文章的深厚内蕴、真情流露,这两篇文章悄悄走进了我的心里,并成了我人生的导师,每读一遍,都让我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的危急,激励后主奋发图强,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未竟之愿。他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国之心,殚精竭虑,用生命谱写了忠诚的篇章。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心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敢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肝义胆,无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陈情表》是魏晋时期,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以自己悲惨的身世说起:他从小境遇不佳,自幼丧父,4岁时母亲改嫁,从此与祖母相依为命,是他的祖母不顾年老体弱将他抚养成人,所以李密心存感激,一心想用孝心来回报祖母,让她安度晚年。可事与愿违,泰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命李密为太子洗马,要求他立即赴命。面对做官显达的机会和诱惑,多少人求之若渴、趋之若鹜,而李密却毅然向晋武帝上表,委婉而又深切地陈述了自己“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缘由。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放弃了做官显达的机会;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他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愿。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忠诚与孝道,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出师表》教会了我做事要忠、待人要诚。《陈情表》则教会了我对亲要孝、懂得感恩。不断的阅读,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教会了我在人生路上要保持真诚、善良和美德!
在我22岁、刚参加工作不久那年,我那与中国千百万农民一样,一辈子辛勤耕种的父亲在田间劳作时,因高血压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32岁——我刚结婚那年,70岁的母亲又因高血压而瘫痪在床,严重的脑梗塞导致她不会说话、不能走路,躺在床上,近乎一个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一瘫痪就是十年。因为不会讲话,我们不知道她想要干什么,因为她手脚几乎不能动弹,换洗穿衣极为不便,也为我们生活上的料理带了极大的困难。但十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为母亲梳头、喂米汤和豆奶,妻子则负责为母亲端屎倒尿以及擦洗身子。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十年来,我和妻子对瘫痪在床的母亲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地照顾她。这期间,妻子也曾偶有牢骚和抱怨,我便将李密的《陈情表》念给她听,妻子也被深深感动了,从此不再抱怨。就这样,我们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瘫痪的母亲。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粒米未进,只靠我们喂米汤、豆奶和牛奶作为主食,维持着生命的存在……当老家所有的邻里乡亲在夸奖我们孝顺,都说我母亲十年瘫痪在床,五年没吃一粒米饭,还能坚强地活着,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的同时,我深知,这既有生命的顽强,有我和妻子的悉心照料,更有《陈情表》蕴含的“对亲要孝”的道德理念赋予我们的信念支撑。我们虽没有李密那样的感天动地,但我们在平凡中尽着一个为人子的孝道。2014年下半年,弋阳县最美家庭评选,我妻子单位逸夫小学工会的一位同事,在一次偶然中听说我“80后”的妻子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很感动,因而推荐我家去参加最美家庭评选。但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觉得我们只是在尽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而已,更不想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妻子是一名“80后”,比我小整整十一岁。由于我父亲早逝,当年,在我一贫如洗,还是一位农村普通教师时,是她不顾家人反对,没有要一分钱的彩礼,毅然决然与我走到了一起,只因为我们都喜欢读书——这个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了最美好的遇见!
寻根思源,这一切都只源于读书。因为读书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明理,更是给予了我人生最美丽的遇见!因此,我常自勉:
做一个永远的读书人。生命是一幅打开了再也合不上的画卷。画卷究竟有多长,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但我们可以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生命画卷的色彩,用学习来饱满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做一个永远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岁月如何流转,环境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因为年岁的增加而改变那颗善良的初始之心,要永远保持善良,心存善念,学会包容,学会感恩。
做一个永远有梦想的人。人这一生,可以允许短暂的偷懒、偶尔的放纵,但终其一生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今天,不管我们的岗位多么平凡和不起眼,但平凡人也有平凡的梦想,我们也有自己的个人之梦、教育之梦,哪怕我们失败了,甚至一事无成,但我们都曾经梦想过,并为梦想努力过,那我们的一生就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因此,我们可以平凡,但我们不可以没有梦想。马云说过,人不能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在我人生的苦难之际,是古老的东方哲学让我遇见了我人生的灯塔。”那么现在,我想说:让我们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遇见自己的人生灯塔!读书,也会让我们遇见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