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自己喜欢看项目,也喜欢分析项目。
他说自己每次看项目时的心情,恰似在筹备一次旅行——期待探索未知的世界,享受一段出发前最快乐的时光。
他说分析项目的过程如同玩一个智力游戏——审视对方的阅历、谈吐,从其家人和员工那里收集信息,见微知著,层层剥茧,直至通关。
这个将辛苦工作化为人生乐趣的“他”,就是上海新中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祁玉伟。虽然头顶“2010年中国十大新锐天使投资人”和“2011年黑马大赛伯乐”的光环,但他更愿意被别人称为专注早期创业项目的琢玉人。
抱定琢玉理念
2008年,当国内众多私募股权投资人还在竞相追逐pre-IPO项目的时候,祁玉伟已经成为创业接力基金的掌舵人。这是一只由创业基金会发起,联合早期投资经验丰富的机构及个人共同设立,由新中欧创投团队受托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其创立之初就定位于专注早期投资。
“那时候很多PE人关注pre-IPO,因为大家都觉得早期企业很难看懂。我感觉自己能看懂早期项目,所以我们决定做早期投资。”祁玉伟说。
投资早期的风险很高,因为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犹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惊涛骇浪掀翻。“我们喜欢做早期,也很清楚投资早期项目的高风险性。”祁玉伟坦言,“判断早期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难度很大,因为每一个早期项目都存在很多问题。”
祁玉伟这样的“60后”投资人秉承的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即在实践中学习,看重企业的成长性,注重全面风险控制。“没有人能保证每个项目都能投资成功,但基金的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因为我们有分散风险的手段,比如设立项目选择标准,建立投委会决策机制,这些措施都能分散投资风险。”
投资早期就像在乱石堆中寻觅珍宝,只有那些有经验、有积淀的投资人才有披沙剖璞的慧眼和胆识。在祁玉伟看来,要成功地投资早期,至少应当必备这样两种素质:一是洞察力。投资人应当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看到一个早期项目的价值所在;二是未雨绸缪。创业者对企业的未来普遍持乐观态度,此时投资人要做的就是做好心理准备,防范可能由这些乐观态度引发的风险。
估值是投资早期企业的一大难题。企业以往的财务表现只是创业接力基金进行投资决策时关注的因素之一,“我们更多会关注企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后的发展潜力、收入增长空间等因素。经过多年积累,基于对行业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近30家企业投资的经验总结,加之融会贯通多种投资理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估值体系。我们的投资一般占企业股份的20%~30%。如果占股超过40%,创业者很可能失去创业的动力,而如果占比低于20%,企业后续融资时我们的股份会遭到稀释。”
现在,祁玉伟每个月要看100多份早期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平均每天看五六份。经过海量筛选之后,需要实地考察的项目会只剩下10%~20%。这样的大浪淘沙并非易事,因为阅读商业计划书是很耗时的。祁玉伟因而养成了充分利用自己每分钟时间的习惯,“我的包里总是放着商业计划书,不论坐地铁还是乘出租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看。”
阅读虽然辛苦,祁玉伟却乐在其中。在他眼里,每份商业计划书都是一个营养包,“这些怀揣梦想的青年创业者,有些是刚走出校园,怀揣许多创新见解;有的是告别以前的公司,立志独自开创一番事业。他们花费一年半载年写出来的计划书,与时代脉搏相贴合,又饱含技术含量。一年看一千份计划书,就等于吃了一千个营养包。“我现在看商业计划书的效率非常高。以前看一份可能要花几个小时,后来减少到一小时,现在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看完,因为经过几年积累,诸如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之类的内容在我心里早已有数了。”
明晰选材标准
在祁玉伟的思想中,事在人为,怎么强调人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是再优秀的人,如果出现技术路线的差错,同样会遭遇失败。所以就早期项目而言,技术和人的因素同等重要。
考察项目的技术时,技术的优势、壁垒、可模仿性、反向工程的难易程度都要分析清楚。“我们很看重技术壁垒,无论是壁垒的强度、高度,还是构成技术壁垒材料的核心要素,都体现着项目的专业价值。一定要看透技术,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祁玉伟非常看重行业分析。每投一个项目,他都要求团队在尽职调查前做出投前行业分析报告,尽调完成后还要做一份投后行业分析报告。
对技术的判断可归于理性层面,而对人的判断则是偏感性的事。千人千面是一个原因,另外,不同经验阅历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个人的高度和角度也完全不同,得出的判断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而且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接触总是有限的,如果那时候后者的表现因为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不同往常,就会导致观察者的判断失误。“所以,想完整地认识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即使想看清70%都很难,但这又很关键。”祁玉伟主要通过谈话和观察来考察创业企业的团队,“一般我会要求基金团队去公司呆上一周,双方团队的工作和吃喝都在一起,尽调就一定要看到最真实的东西。”
祁玉伟认为,初创企业团队的稳定相当重要。如果团队成员的价值观不一致,时间长了必然会出问题。同时,团队成员的股权比例设置要合理。“创业特别忌讳老大和老二的权力相当但性格又不互补。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在发展过程中吃苦头。”
玉不琢不成器。对早期创业者来说,要取得成功应当具备三个特质:第一是韧性。面对前方无数艰难险阻,创业者要做好屡败屡战的准备,只有百折不挠,方可永不言弃;第二是悟性。创业者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第三是抱负。前两点属于能力,而这一点表现的是人的品格属性,它能对整个人起到支撑作用。对于这三个特质的重要性,祁玉伟总结道:“不是所有的创业项目都适合VC投资,创业投资关注的企业一定要能高速成长,创业者必须有远大的抱负,要努力去完成他的使命。” 在创业的独木桥上,真正能够抵达成功彼岸的人凤毛麟角。失败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归宿,但对失败的定义也是见仁见智。“在市场洗礼的过程中,企业发展肯定会有波折。没有企业总能一帆风顺,所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很重要。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和美国,人们会觉得失败的经历也是很宝贵的。与之相比,中国社会目前对失败的包容度还是要差很多。”
达成接力效果
创业接力基金专注于早期科技型的高增长创业项目投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新材料、医疗健康、清洁技术和先进制造等,项目的筛选范围主要集中于上海各高校科技园、高新园区、科委系统的推介会以及各类创新大赛等,其中将近一半的已投项目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技园。
“我们完全按照标准的基金投资流程操作,有明确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方案,在每个投资环节上都有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每次完成投资之后,基金还会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后续帮助,主要包括:帮助企业梳理管理体系,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定期修正企业的管理方向;帮助企业建立内控体系,比如加强预算管理等;帮助企业引入人才并提供培训,等等。
创业接力基金拥有一支具备工科、财务、法律等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其合伙人和团队成员分别在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深耕多年。他们与多个顶尖行业的国家级专家建立了深厚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资源。目前,他们已成功募集三期基金,总规模达到3.5亿元。谈到创业接力基金的优势,祁玉伟表示:“基金成立5年来,我们投资的项目众多,总数达到28家。而一般的天使投资是以个人出资为主,资金总量有限,一般很难投这么多项目。”
在祁玉伟看来,投资讲技巧,也讲缘分。早期项目源相对比较丰富,对于一些要价高的项目就没必要非投不可。“一根瓜藤上会开很多花,但只有一部分能结果。对于项目的选择,我们同样提倡弃华取实。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当初投的往往是只有几百万销售额的小企业,但它们现在的利润都已达到上千万,而其发展过程最长的也不过4年。目前我们没有失败的投资经历,总体投资效果比较好,有些企业的成长倍数还比较高。去年有一家上了新三板,今年上市的还会有两三家。”
获得上海市第二批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基金有六家,创业接力基金三期是其中第一个完成募资的,而且已投资了十几家科技创业企业。在一期基金的LP中,政府引导资金还是主体,而三期基金已经实现由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来自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而且其中民营资本所占比重较大,有效发挥了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
创业接力基金三期的存续期较长,祁玉伟及其团队也就有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去发掘优秀项目,做好投资工作。而对他个人来说,这还意味着一次次项目“旅行”中的精彩际遇,一个个“智力游戏”通关时的甘苦体验。
他说自己每次看项目时的心情,恰似在筹备一次旅行——期待探索未知的世界,享受一段出发前最快乐的时光。
他说分析项目的过程如同玩一个智力游戏——审视对方的阅历、谈吐,从其家人和员工那里收集信息,见微知著,层层剥茧,直至通关。
这个将辛苦工作化为人生乐趣的“他”,就是上海新中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祁玉伟。虽然头顶“2010年中国十大新锐天使投资人”和“2011年黑马大赛伯乐”的光环,但他更愿意被别人称为专注早期创业项目的琢玉人。
抱定琢玉理念
2008年,当国内众多私募股权投资人还在竞相追逐pre-IPO项目的时候,祁玉伟已经成为创业接力基金的掌舵人。这是一只由创业基金会发起,联合早期投资经验丰富的机构及个人共同设立,由新中欧创投团队受托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其创立之初就定位于专注早期投资。
“那时候很多PE人关注pre-IPO,因为大家都觉得早期企业很难看懂。我感觉自己能看懂早期项目,所以我们决定做早期投资。”祁玉伟说。
投资早期的风险很高,因为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犹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惊涛骇浪掀翻。“我们喜欢做早期,也很清楚投资早期项目的高风险性。”祁玉伟坦言,“判断早期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难度很大,因为每一个早期项目都存在很多问题。”
祁玉伟这样的“60后”投资人秉承的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即在实践中学习,看重企业的成长性,注重全面风险控制。“没有人能保证每个项目都能投资成功,但基金的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因为我们有分散风险的手段,比如设立项目选择标准,建立投委会决策机制,这些措施都能分散投资风险。”
投资早期就像在乱石堆中寻觅珍宝,只有那些有经验、有积淀的投资人才有披沙剖璞的慧眼和胆识。在祁玉伟看来,要成功地投资早期,至少应当必备这样两种素质:一是洞察力。投资人应当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看到一个早期项目的价值所在;二是未雨绸缪。创业者对企业的未来普遍持乐观态度,此时投资人要做的就是做好心理准备,防范可能由这些乐观态度引发的风险。
估值是投资早期企业的一大难题。企业以往的财务表现只是创业接力基金进行投资决策时关注的因素之一,“我们更多会关注企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后的发展潜力、收入增长空间等因素。经过多年积累,基于对行业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近30家企业投资的经验总结,加之融会贯通多种投资理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估值体系。我们的投资一般占企业股份的20%~30%。如果占股超过40%,创业者很可能失去创业的动力,而如果占比低于20%,企业后续融资时我们的股份会遭到稀释。”
现在,祁玉伟每个月要看100多份早期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平均每天看五六份。经过海量筛选之后,需要实地考察的项目会只剩下10%~20%。这样的大浪淘沙并非易事,因为阅读商业计划书是很耗时的。祁玉伟因而养成了充分利用自己每分钟时间的习惯,“我的包里总是放着商业计划书,不论坐地铁还是乘出租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看。”
阅读虽然辛苦,祁玉伟却乐在其中。在他眼里,每份商业计划书都是一个营养包,“这些怀揣梦想的青年创业者,有些是刚走出校园,怀揣许多创新见解;有的是告别以前的公司,立志独自开创一番事业。他们花费一年半载年写出来的计划书,与时代脉搏相贴合,又饱含技术含量。一年看一千份计划书,就等于吃了一千个营养包。“我现在看商业计划书的效率非常高。以前看一份可能要花几个小时,后来减少到一小时,现在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看完,因为经过几年积累,诸如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之类的内容在我心里早已有数了。”
明晰选材标准
在祁玉伟的思想中,事在人为,怎么强调人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是再优秀的人,如果出现技术路线的差错,同样会遭遇失败。所以就早期项目而言,技术和人的因素同等重要。
考察项目的技术时,技术的优势、壁垒、可模仿性、反向工程的难易程度都要分析清楚。“我们很看重技术壁垒,无论是壁垒的强度、高度,还是构成技术壁垒材料的核心要素,都体现着项目的专业价值。一定要看透技术,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祁玉伟非常看重行业分析。每投一个项目,他都要求团队在尽职调查前做出投前行业分析报告,尽调完成后还要做一份投后行业分析报告。
对技术的判断可归于理性层面,而对人的判断则是偏感性的事。千人千面是一个原因,另外,不同经验阅历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个人的高度和角度也完全不同,得出的判断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而且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接触总是有限的,如果那时候后者的表现因为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不同往常,就会导致观察者的判断失误。“所以,想完整地认识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即使想看清70%都很难,但这又很关键。”祁玉伟主要通过谈话和观察来考察创业企业的团队,“一般我会要求基金团队去公司呆上一周,双方团队的工作和吃喝都在一起,尽调就一定要看到最真实的东西。”
祁玉伟认为,初创企业团队的稳定相当重要。如果团队成员的价值观不一致,时间长了必然会出问题。同时,团队成员的股权比例设置要合理。“创业特别忌讳老大和老二的权力相当但性格又不互补。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在发展过程中吃苦头。”
玉不琢不成器。对早期创业者来说,要取得成功应当具备三个特质:第一是韧性。面对前方无数艰难险阻,创业者要做好屡败屡战的准备,只有百折不挠,方可永不言弃;第二是悟性。创业者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第三是抱负。前两点属于能力,而这一点表现的是人的品格属性,它能对整个人起到支撑作用。对于这三个特质的重要性,祁玉伟总结道:“不是所有的创业项目都适合VC投资,创业投资关注的企业一定要能高速成长,创业者必须有远大的抱负,要努力去完成他的使命。” 在创业的独木桥上,真正能够抵达成功彼岸的人凤毛麟角。失败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归宿,但对失败的定义也是见仁见智。“在市场洗礼的过程中,企业发展肯定会有波折。没有企业总能一帆风顺,所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很重要。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和美国,人们会觉得失败的经历也是很宝贵的。与之相比,中国社会目前对失败的包容度还是要差很多。”
达成接力效果
创业接力基金专注于早期科技型的高增长创业项目投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新材料、医疗健康、清洁技术和先进制造等,项目的筛选范围主要集中于上海各高校科技园、高新园区、科委系统的推介会以及各类创新大赛等,其中将近一半的已投项目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技园。
“我们完全按照标准的基金投资流程操作,有明确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方案,在每个投资环节上都有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每次完成投资之后,基金还会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后续帮助,主要包括:帮助企业梳理管理体系,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定期修正企业的管理方向;帮助企业建立内控体系,比如加强预算管理等;帮助企业引入人才并提供培训,等等。
创业接力基金拥有一支具备工科、财务、法律等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其合伙人和团队成员分别在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深耕多年。他们与多个顶尖行业的国家级专家建立了深厚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资源。目前,他们已成功募集三期基金,总规模达到3.5亿元。谈到创业接力基金的优势,祁玉伟表示:“基金成立5年来,我们投资的项目众多,总数达到28家。而一般的天使投资是以个人出资为主,资金总量有限,一般很难投这么多项目。”
在祁玉伟看来,投资讲技巧,也讲缘分。早期项目源相对比较丰富,对于一些要价高的项目就没必要非投不可。“一根瓜藤上会开很多花,但只有一部分能结果。对于项目的选择,我们同样提倡弃华取实。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当初投的往往是只有几百万销售额的小企业,但它们现在的利润都已达到上千万,而其发展过程最长的也不过4年。目前我们没有失败的投资经历,总体投资效果比较好,有些企业的成长倍数还比较高。去年有一家上了新三板,今年上市的还会有两三家。”
获得上海市第二批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基金有六家,创业接力基金三期是其中第一个完成募资的,而且已投资了十几家科技创业企业。在一期基金的LP中,政府引导资金还是主体,而三期基金已经实现由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来自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而且其中民营资本所占比重较大,有效发挥了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
创业接力基金三期的存续期较长,祁玉伟及其团队也就有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去发掘优秀项目,做好投资工作。而对他个人来说,这还意味着一次次项目“旅行”中的精彩际遇,一个个“智力游戏”通关时的甘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