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学习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但是,新的理念并不等于新的行为方式。一个精彩的理论报告,可以冲击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真正理解并自觉地运用新理念,指导和改变自己已经习惯化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时间和空间,要允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边尝试,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真正地让新理念转变成新的教学行为。本文拟就探究与体验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谈点看法,一则希望能给教师对其学习方式的理解提供点具体材料,二则希望能帮助教师构建起新学习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
  
  一、探究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可见,探究学习是一种模拟学术(或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包括五个步骤:(1)陈述问题;(2)形成假设或解释;(3)观察和实验;(4)解释资料;(5)推导结论。那么,这么一个漫长的科学研究(探究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如何操作?课堂学习,既受课时的限制,也受空间的限制,还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而课堂教学,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探讨探究学习的课堂操作模式,显得重要而极其有意义。我的做法是:
  1.确定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这种问题要有开放性,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我在教学中,根据问题的思维指向不同,提出10类不同的开放性问题,见下表:
  (2)学生在听讲或阅读课本中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首要环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学生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历史教学实际中,只要教师有意关注、注意培养,学生还是能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的。但是,教师在选择这些问题作为探究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问题要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重点;问题不易过大,最好能在本节课探究完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部分资料,能在课本上找到,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每节课上都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
  2.收集和处理资料
  (1)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本上寻找相关资料;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补充的资料也不易过多、过长,否则在课堂上是不能完成的。
  3.推导结论
  (1)小组合作推导;
  (2)个人独立推导。
  4.表达结论
  (1)形成书面结论,列出主要观点或事实;
  (2)做口头回答;
  (3)组间或全班交流。
  探究学习训练是设计一种把科研程序压缩到一小段时间内练习(或一节课),然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直接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探究训练能够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培训获得和分析信息的技巧"。(施伦克)
  探究学习训练,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他们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指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探究过程。当然,教师也要了解探究过程及其方法,另外,组织到具有探究意义的适用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体验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它是学生课堂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体验学习重自主反思、重内心反省。体验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内省-外显三个基本环节。体验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形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学习,更为有效。而历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因此,运用体验学习对于改进和提高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感知。
  这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让学生感知历史情境、感知问题情境,参与活动过程,为学生的内心反省提供预备。如,让学生听红军长征的过程,阅读一段岳飞的小故事,参观一处历史古迹,参与一项探究学习活动,面对一个问题情境(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说明了什么?),观看一则历史小品表演(秦始皇焚书)等等,都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冲动,形成体验的氛围。
  2.内省。
  内省的过程就是学生联系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过程,或借鉴前人的经验,或吸取前人的品质,或敬仰前人的为人,或体验活动的成败,从中受到启迪,修正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从岳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从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这项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等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在这个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产生新体验,形成新观点。关键的是这些新体验、新的观点都已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观念之中去,是自主修正、自主内省的东西,是学生自身学习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灌输给他们的思想、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3.外显。
  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口头表达出来,也可以是学生书面的反思。可以是学生谈体会、谈体验、谈教训、谈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写报告、写总结、写论文、写警句。外显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修正自己的行为。学生在学习了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写一句体会,贴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坚强意志是成功的关键。这种能触及学生心灵、针对学生自身的缺陷而写出的体会,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效的。有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效果更好。如在参观历史古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探索、克服困难,从做中学、从做中体验,这是道德观念行为化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要使历史课德育更有效,而不是贴标签,不是灌输,体验学习不愧是一种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02年12月
  【作者简介】唐少华,男,1965年出生,富阳永兴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浙江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岳林】
  
其他文献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文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权,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文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文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
期刊
1924年,由于国民党成功改组,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但进入1925年,随着孙中山去世,国民党的领导层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度发生严重分裂。3月,冯自由等在北京独树一帜,擅组"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否认中央权威;8月,廖仲恺遭党内不满"容共"政策的分子刺杀,国民党最高领导层因此破裂,主要领导人胡汉民、许崇智被迫离开中央;10月,相当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北京西山集会,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北京100009)  [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美国急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汹涌的移民浪潮, 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引起中上层城市白人知识分子的忧虑。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成了以改革为主要目的的进步主义运动。在教育界,实用主义教育应运而生,中小学成为对学生进行主动"塑造"的主要场所。虽然,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观点各异,出发点不尽
期刊
张之洞和康有为原本不是冤家,在关于变革内政和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等问题上,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谓同路人。但是自从张之洞1898年抛出《劝学篇》后,两人关系却骤然紧张,甚至势同水火。那么《劝学篇》到底揭示了张、康两人文化观上的哪些异同呢?本文便是要从《劝学篇》入手,试图探讨张之洞和康有为文化观的异同,进而说明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之所以先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后又反对他们,并不尽是权术应变和个人恩怨的原因,
期刊
目前正在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开展多种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标准的实施,也要求教师对历史有更深入的学术修养。为此,本刊编辑部决定,今后将举办一系列有关高中历史的学术报告会,首次报告会拟于今年8月中旬举行。  报告会的内容如下:  1.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茅海建教授做有关鸦片战争的学术报告。茅海建先生所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
期刊
(湘潭师范学院历史系 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 1921年的辛酉大旱给民国前期湖南社会造成了极大伤害,同时也引起了湖南荒政的根本性变革。在赈济旱灾过程中,官赈力弱,影响甚微;义赈异军突起,成为荒政的主力,并全面推动湖南荒政由传统向近代嬗变。  【关键词】 辛酉大旱,官赈,义赈,私赈,赈务评价  Research on the XinYou Drought(1921) and
期刊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提出要彻底打倒的三大封建要素,即君主专制政治、地主经济体制及封建儒教思想。其中,封建儒教思想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其中的封建因素应予以批判,另一方面,对其中的道德因素,应予以肯定。特别是明代儒学家王阳明(1472—1528年)所提倡的儒教思想(称“阳明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占有其特殊的地位。在此,我将初步地阐明阳明学在近代中国再度登场的原因、影响及其结果。    一、阳明学再度
期刊
对中国移民而言,1858-1884年是加拿大历史上所谓自由移民时期。然而在自由移民的外表之下,排华的暗流却涌动不止。对这一时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排华及华侨的抗争等情况,我国学术界目前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拟就此做些探讨。    一    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排华自1858年华侨来到加拿大之初便已开始。最初,白人对华侨的迫害只是个别的、没有组织的单一事件,主要也是为了争夺金矿开采权而进行的。凡是
期刊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这两次大战虽然都根源于帝国主义,但却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的直接厮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表现形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不仅在时间上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且在内容上也明显体现出两战之间的过渡。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在相对稳定的凡尔赛体系下,酝酿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成为走
期刊
[关键词]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资料研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3-0066-03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教育体系中,教科书虽然重要,但其本质属性只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普通的学习资料。这与我国历史教科书被赋予了其他学习资料无可比拟的权威性截然不同(历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历史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有所减弱,但总体上,此局面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