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和主题教育思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桂梅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界乃至小学教育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她的主题教育思想,以语文立人为导向,用主题统整课程资源,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作为重要载体,促进儿童思维和精神的发展,最终提升儿童语文素养,塑造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思想,指向儿童完整人的发展,在促进语言生长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积淀与价值的
  引领。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上,窦桂梅执教了《大脚丫跳芭蕾》的绘本阅读课。该课以主问题贯穿,让学生自动发现与质疑,在动态生成中实现多元主题的解读与体悟。这一自然生态的课堂样态,不仅是窦桂梅教育教学思想的又一次超越,也是主题教育思想的鲜活
  诠释。
  一、主题贯穿,课堂结构发生质的改变
  课堂伊始,窦桂梅以“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的问题,打开学生对绘本的思考之门。整堂课以“我发现”来推进学生学习,打破“初读感知—质疑提问—合作研究”的课堂结构,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期待,师生一起一页一页地阅读一本图画书。就是在这样的走走停停中,学生不断地发现、分享、交流,让课堂俨然呈现出文本、学生、教师多元互动的学习样态。学生的发现是课堂推进的导火索,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成为课堂高潮的火花。
  在这一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来发现人物的情绪、心理和情感。本文选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进行说明。
  生:我是从颜色中看出来的,它的背景是白色。
  生:灰白色让我感到非常低沉,代表贝琳达很难过。
  ……
  生:这幅画面的构图很有意思,中间有一大片白的,我觉得反映了贝琳达空虚的心理,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水龙头上还有一滴水。
  师:是水龙头没拧紧吗?
  生:我觉得就像她的泪水。
  生:我感觉有可能是因为贝琳达想洗澡,但由于她太难过,忘了开水龙头。
  表1 自然生态课堂:《大脚丫跳芭蕾》的发现维度
  图画维度 内容 次数 比例
  细节 细微之处 39 48%
  造型 形状、衣着、姿态…… 15 18%
  构图 位置、动线、视角、运镜、比例特殊构图…… 11 14%
  颜色 色相、明度、彩度…… 16 20%
  在学生初步接触了文本的情况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现空间与思考时间,能够比较充分地掌握图画分析的基本角度,抓住基础的造型、构图、颜色、细节等内容,挖掘得更为深入;能够充分体会色彩所表征的情感,抓住人物表情等细节,推测情节发展、人物心理等,从而为二度创作、将想象力与创造力相结合及创生课堂内容奠定基础(见表1)。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是在环境和人的动态交互过程中实现的。在自然生态课堂中,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行为。而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绘本作为重要的“物理”情境,为教师、学生提供自由的发现与想象的空间。
  二、发现儿童,让课堂学生学习真正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窦桂梅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是天生的思想家。成尚荣先生也郑重地指出过,儿童问题是教育世界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儿童每一天的学习就是在这一节一节的课堂中发生的。
  那什么样的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地发生?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简单的答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教师要有一颗发现儿童的心,由心指引一双期待的眼睛碰撞到另一双渴望的眼睛。教师应学会等待。90分钟的课堂,窦桂梅的话语量仅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就是学生在思考、分享和
  交流。
  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绘本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地从图与文中挖掘出自己所读到和看到的感受!
  生:我也有一些发现,对比着看封面和封底(PPT封面和封底),画面是一样的,我发现了贝琳达的变化,她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了。
  生:我感觉费莱迪乐团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费莱迪乐团的话,她就不可能 再跳舞了。
  生:还有费莱迪餐厅的顾客们,这些顾客给贝琳达以鼓励。
  生:指挥家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相当于贝琳达的伯乐。
  ……
  其中,学生发言有40多分钟,围绕绘本的图文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深入探索主题,激发想象,相互启发和碰撞,发言积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每隔10分钟选取统计节点进行统计(见图1),35分钟以后,学生的举手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后半段,学生讨论的热情依旧高涨,积极发言。整堂课中,学生举手率超过50%的时间点约23个,超过20秒的个人单次发言共41次。
  其中,20分钟时处于举手低谷,窦桂梅发现,儿童此时主要聚焦在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上,随即让学生根据主人公的心情进行创造性想象:一些学生以绘画形式再度创造;一些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一些学生以配乐的方式理解人物情绪;一些学生只是静静地想象……每个学生都在这一刻以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将发现的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转化为自己的内心情绪。而教师则借此寻找了与主人公有相似经历的学生来分享,再次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文本对话,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地发生,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学习文本的生命意义。
  三、价值引领,课堂教学成为教育花园
  赫尔巴特曾说,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在育人,窦桂梅的教学是在大语文教育观思想下的课堂教学,这个思想就是“立人”。窦桂梅自己也说,她是教语文的,她是教人学语文的,她是用语文教人的。《大脚丫跳芭蕾》就在师生的交流与分享中,实现了由价值澄清走向价值引领的过程。
  在“我发现”的课堂逻辑中,教师不断地与每位学生对接。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主题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如何面对自己的缺点,是逃避,还是自卑?怎样面对别人的嘲笑,是低头,还是报复?怎样面对追求理想路上的失败,是放弃,还是鼓起勇气?当然,也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有对自我成长的肯定与自信。
  无论是哪一种主题的解读与感受,都是学生的真实的、自然的认知,教师做的就是如何去澄清、去激励。窦桂梅教给学生,人的成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关键的人和事,既有头上的,像太阳一样照耀你的光辉,又有背后的,像匕首一样刺向你的苦痛,而恰恰是这些不同的因子构成了你人生的真实的全部,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于是,学生由文本层面提升到生活层面,进一步升华到哲学层面(见表2)。学生说,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一定要活得漂亮,从困惑中找到自己,找到自信。学生又说,“我感觉大脚丫象征着人的缺点,你不用管自己的短处,应该把缺点转化为特点,特点再转化为人生的优点……”这样的思考,这样的精神升华,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品质。窦桂梅的课堂,俨然已经是教育的一座花园。
  精彩的开幕总期待完美地落下帷幕,此刻激荡在内心的澎湃之情显然是意犹未尽。《大脚丫跳芭蕾》在课堂内容的整合、课堂结构的优化和课堂主体的发现上,都做了创造性尝试。窦桂梅一直是一位“不安分”的教育者,从教近30年,一直在革新自己,超越自己,无论是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尝试新的课堂结构模式,她的一个初衷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寻找语文对于儿童的教育意义。这个问题,是她用一个30年的课堂教学甚至是下一个30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试图回答的。只有走路,才能发出声音。
  且放下按捺不住的心绪,让我们一同期待她的下一次课堂带来的思想力量,享受这一精神盛宴吧。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其他文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实践求真知的优良传统,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包含了学习场域的转换,即从学校、课堂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社会中,寻找知识的真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国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精辟论述,也可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这种发生在校外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被称为“研学旅行”“修
【關键词】名校分校 新教师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来源于一般工作压力,是教师由于职业所赋予的要求、期待、职责而受到的压力。我国研究者石林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生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问题、身心特征、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1]大量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2]我国
编者按  疫情尚未结束,反思早已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育部、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开展延期开学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面对突发情况,区域、学校如何通过综合部署,力保各项措施稳步实施?线上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利用特殊情境,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本期专题聚焦“停课不停学”下的教育教学思考,围绕相關话题,呈现教育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及典型区域、学校的实践经验,以期为读者
《慈母情深》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经典作品,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为入选教材时编者另外添加,入编在人教版五年级上自读课文,同时也入编为统编新教材教读课文。让儿童去阅读这样的优秀篇目,体验母亲对子女的深情、期望、鼓励、扶持,整个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无疑将产生直抵人心的震撼。阅读此文的历程,也必将成为儿童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文中,作者使用的表述呈现方式,细腻的笔法,自然巧妙的场景描写等,无不
一、案例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课堂回归生活”。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掌握学生对话题的已有经验与认识,而且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借助iPad教学中对过程性数据的挖掘,我可以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地掌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兴趣点和掌握程度,能打破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师生、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避免阅读的低质量、碎片化、低效化,以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形式,推动阅读教学改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已经引起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专题的学习特点和设计思路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抓手。当整本书阅读基于专题学习的思路进行开展和推进时,学生的阅读活动将呈现出整体化、高效化特征,阅读质量将得以提升。笔者尝试以专题学习的手段,设计、开展了七年级学生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
编者按:在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态中,“小规模学校”是一种存在形式。实践证明,就近、分散和小型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一个成熟的教育系统必然存在不同类型的教学机构,并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规模学校”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存在,更是民生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应努力创建“小规模学校”,让其朝着个性化学习和社会化课程的
主持人的话  《街头日记》(又译《自由作家》)是一部基于一位美国教师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直面激烈的师生冲突以及冲突背后更为深重难解的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无疑,艾琳老师是一位英雄,以一己之躯直面矛盾,帮助她深陷社会困境、家庭困境甚至个人生命困境的学生们重新发出更好地活着的希望,从而愿意开始学习。但是,我们并不想只把艾琳老师看作一位孤胆英雄。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更愿意探讨普遍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来,高考长期以文理分科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大大小小的高考改革从未停止,但文理分科的局面始终保持了下来。因此,当浙江、上海开始试行“不分文理科”时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新方案,旧思路  高考年年都在改,为何偏偏这次改革被冠以“新高考”的头衔?我们不禁要问:“新高考”到底“新”在何处?其实,“新高考”并没有多大的神秘之处,甚至可以
“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学校充满留恋和不舍,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校园里开花。”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王世东校长的筑梦自白和教育情怀,也是科大附中的教育价值追求。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一行走访了科大附中,在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