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室到舞台——论舞蹈学习期间艺术实践环节的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舞蹈艺术需要知识全面、表演上可塑性高的舞蹈人才来满足舞蹈世界中发展新的需要。在舞台上演员们的出色表现,让人们为之神往;而在教室中的学习往往是舞蹈演员迈向舞台前的重要铺垫。演员既要注意表演人物时的情绪表现,又要兼顾动作技术的完美展现。当然教室和舞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勿容质疑的,教室中的训练学习,为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舞台表演又是教室学习的实际检验。他们之间的差异、联系及关系从教室到舞台、从学生到演员的过渡都需要我们认真探究;而其重要意义在于缩短教室过渡到舞台的距离与时间,从而达到追求理想的舞蹈表演艺术效果、培养成熟的舞蹈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教室;舞蹈;舞台
  1、教室和舞台之间的关系
  (1)教室学习是舞台实践的基础。
  教室学习和舞台实践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舞台实践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教室学习是舞台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室中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给学生打好技术技能的基础,才能为以后胜任舞台表演做好准备。就如同一个婴孩,必须学会站立,才有后来的行走和奔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过程,当你将地基夯实,这栋大楼才会建的高,建的稳。舞蹈艺术同样如此,只有在教室学习中学得扎实,练得到位,面临舞蹈作品时才有游刃有余的优秀表现。
  (2)舞台实践是教室所学的升华
  教室所学是舞台实践的基础,同时舞台实践也可以称之为教室所学的升华。教室学习时,学生可以在想象中感受真正舞台,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在舞蹈教育专业学习中,课堂教育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大主体。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但,这些知识和技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质的提高、质的升华。在这次参加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我尤其体会到舞台实践的重要性。由于起初缺乏对舞蹈作品主题思想及精髓的全面理解,加之技术把握能力不够强,在舞剧排演过程中过于追求技巧完善,使得感情色彩等表现力受到局限,从而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而使表演失去了神韵。可见,只有在课堂上对技术、技巧、表演进行扎实、全面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践的舞台上学习。只有充分领悟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在舞台表现中不断历练自己,才能尽情发挥艺术创造,完成人物塑造。学习舞蹈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在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学习,加强舞台实践的锻炼。舞台实践不仅可以从客观角度给同学们一个正确的定位,还能从实践中使课堂知识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运用。课堂训练最终要走向舞台,这是技巧与感情在视觉上的融合体现。
  在平日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涉及指导感情状态或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力,但学生只能想象中的舞台环境里练习表演,这样就会使表演变得呆板刻意,破坏了舞蹈的“形”、“神”在视觉上的融合。通过舞台实践,我们可以很实在、很直接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舞蹈作品时的一些错误和不足,这是无法从课堂上及时获得的。对舞蹈的学习与研究不能和实践相分离,要通过舞台实践使课堂上积累的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
  2、教室与舞台之间的差异
  (1)教室学习与舞台的实际需求的统一
  在当今教育改革中,讲究一体化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学以致用,与实际相结合,从中把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精华。众所周知,学习舞蹈专业要经过严格的课堂学习和训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每一次的舞台演出是对专业课上所学知识最好的实践。如果说课堂上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那么舞台实践就是输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观察到自身技能上的不足及对情感表达的娴熟程度。必须做到教室学习与舞台实际需求的统一。在平日的准备中,我经常会让学生们想象站在舞台上的感觉,调整自己的兴奋状态。可真正到了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一刻,耀眼的灯光,台下观众的目光,会使学生内心产生紧张的感觉,这时才会领悟到课堂里苦苦练习的,如集中注意力、想象、寻找内心感觉就是为了舞台上排除紧张和怯场而做准备。另外,课堂基本功的训练中很多单一技术的训练是不需要加入任何表情的,学生只需要按动作要领努力达到的技巧数量和软度要求,并不需要去考虑这些动作技巧的表达;而民族民间舞课的训练,往往是单纯的民族舞蹈风格训练和民族特殊的技术技巧练习,也不要求更复杂的情感表达,只有快速的将这两点融合,才能满足舞剧表演对舞蹈演员的需求。舞台所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演员,在学生阶段通常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在舞台实践中必须让学生深刻的感受、领悟,舞台究竟需要什么,当回到教室时,就能加紧学习,努力拉近教室与舞台的距离。
  (2)舞台实践将教室所学验证与运用的统一
  舞台实践是教室所学所知的检验与运用的统一。平时我在课堂中所教授的所有知识,在舞台作品实践中都会得到验证和运用。在教室中,我教学生,表演人物时要发自内心的去感受,在舞台上拿到角色时,如果不用心去认识角色就没有办法表演自己的角色。课堂中让学生们练习的基础训练,在舞台上都得到了运用,在表现一段舞蹈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变化,需要激烈的舞蹈肢体语言去表现出来,而常常还要加入舞蹈技巧,这个时候就是课堂训练起作用的时候。正是因为平时扎实的训练,才有了一段段精彩的舞蹈。
  3、从教室过渡到舞台的思考
  (1)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进一步消化吸收教室所学
  舞台实践的过程是又一次学习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尤其是在表演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表演不是模仿,模仿是单一的,甚至是木纳的。实际上,对于舞蹈作品,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二度创造。二度创造是演员自己在作品原创的基础上对角色的理解和表达,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的。例如在舞剧中表现产婆这个角色的时候,编导告诉学生们要表现出焦急,紧张的情绪;这只是一个大概,需要学生自己进入到那个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然后调动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在二度创作中,发挥艺术想象进行创造;将舞剧中的动作加入自己对那焦急情绪的理解;这时候,经过二度创造的舞蹈动作就散发出了角色需要的情感和色彩,成为表情达意的舞蹈语汇了。这时,学生们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舞蹈角色的塑造,也在實践的舞台上消化吸收,并实际运用了课堂知识。表演中无论是动作、眼神或表情,均是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而根据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进行的二度创造。以前,在课堂理论的学习中,学生对舞台表演只有粗浅的理解,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却给了她们真实的感受,真实人物的塑造,真实感情的表演;更进一步的体悟舞蹈本身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完善学习,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更清晰的去认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去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巧,让这所获得的经验成为学生转变为舞蹈演员具备的必要条件。
  (2)教师在舞台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改善教学
  舞台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不仅是学生,同时对于教师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参与舞台实践的同时,可以通过舞台实践是所获得的信息,同步的反馈在课堂的教学中,改进教学,使得学生更好的获得舞台表演知识。通过对舞台进一步的了解,及时的完善教学内容,尽量缩短教室和舞台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更快速、更全面的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当学生登上舞台时有完美的表现,全面的诠释舞蹈作品。
其他文献
【摘要】: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从而为教师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信息与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组成部分,它是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价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目前,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现有的一些研究往往停留在评价理论与方法上,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力拥向城市的趋势愈来愈强,于是打工热潮不断高涨,加上农村经济的相对薄弱,外出打工者还不具备带上子女就近入学的能力,他们舍家弃子拥向城市,拥向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这样也就造就了一大批“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或者跟随单亲在家,或者跟随爷爷奶奶在家,或者被父母寄养在其他亲戚家里。由于这些“留守学生”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
期刊
【摘要】:学籍异动学生的成绩存在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本文从学籍异动的种类出发,剖析了学籍异动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不仅学生要加强自身管理,作为学生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做到精细化。对高校学籍异动所产生的成绩问题分析,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籍异动;成绩问题管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期刊
【摘要】:为“体教结合”这种运动员培养方式在足球项目上的实施和推广,加强湖南省高校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省高校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设置只有一所高校建设男队,三所高校建设女队,存在重女轻男。2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3教练员队伍结构合理,执教经验丰富,综合科研实力薄弱
期刊
【摘要】:《怜悯我吧,上帝》为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代拉所作,是一首宗教歌曲,整首作品旋律连贯,具有浓厚的悲情色彩。在演唱整首作品时,要注意内心情感的表达,注意装饰音与旋律的连贯,声音的力度及圆润,控制音量,把握好整首乐曲的风格及乐曲的节奏。  【关键词】:《怜悯我吧,上帝》;音乐分析;演唱处理  一、《怜悯我吧,上帝》创作背景  《怜悯我吧,上帝》创作于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对于声乐的发展是一个极具
期刊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1876年2月21日布朗库西生于罗马尼亚霍比塔(Hobita)乡下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尼古拉.布朗库西务农,家境小康,母亲玛利亚则是一名纺织工人。布朗库西小时候是个牧童,学过传统木雕。1898年进入布加勒斯特美术学校,1904年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07年初,他收到罗丹的邀请,到罗丹
期刊
【摘要】:在《聊斋志异》的书生中,随处可见作者蒲松龄先生的影子,前半生年少有成,后半生充满着无奈与苦闷,这正是《聊斋志异》中书生的显著特点。文章中的书生一生之中对于科考坚持不懈,是蒲松龄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最集中地寄寓着作者的孤愤,也反映着作者的人生价值观。书生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对于自己的仕途自信满满,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始终无法得志。  【關键词】:蒲松龄;书生;科举;书生形象  
期刊
【摘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艺创作。在文艺创作实践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課题。  【关键词】:文艺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也表明,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应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创作中积极
期刊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视角分析Adrian Holliday在《小文化》一文中提出的大文化研究模式的局限性和小文化研究模式的合理性,旨在为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说明了用小文化的研究模式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失误,从而引导交际双方以一种客观,开放的态度参与交际活动。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跨文化研究;小文化  1.引
期刊
【摘要】:原生态民族音乐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关于其美学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问题,旨在为推进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及艺术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音乐创作;美学研究  “原生态”民族音乐属于民乐一类,其本质上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