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_me_the_m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
  新课程的改革,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越俎代庖,使学生丧失了展现自我的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方式和途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下,教师不应该再是面面俱到的教书匠,而应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有了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学习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感官意识,一味的讲解枯燥而难懂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扼杀了学生多元化智力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模式,应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等课件,设置情景教学,刺激学生感官,激励学生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克服自身畏惧的心理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流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流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生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群体,中学时代也是逆反心理形成的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学生最信赖的心里支持者。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多样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空间,要尊重他们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的差异性,更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对待如何发扬红军艰苦朴素作风的问题上,有的学生认为:如今生活富裕,艰苦朴素作风已经过时了,有的则认为:艰苦朴素就是守着金饭碗过苦日子,是一件愚蠢的事,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决定孰是孰非。应肯定答案的多样性,对于极端的看法要给予指导,切不可武断否决,否则就会造成对学生情感的伤害,使学生离你越来越远。尊重、热爱学生就是尊其思想,重其感情,才能使学生个性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重视与学生合作,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1.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是把自己放在“权威”的地位上,还是放在合作伙伴的位置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良师益友,而非一个权威的棒喝者。语文教学贵在指导,教师应以一个参与伙伴的身份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就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自主的讨论、研究。而教师如同局外人一样的走走看看,教师必须是一个积极地参与者,多听多看,投入到学生的争执、讨论中来,积极指导,步步协调。学生能理解的,让其充分发挥,搞不懂的,教师从中点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是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目的更加明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创新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2.在教学中,教师教的过程既是一个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去启迪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再学习、再提高、再进修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需要,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正所谓:教学教学,亦教亦学,教中有学,教中进学。学以致学,教学相长也。
  四、让学生在质疑和想象中培养创新能力
  迷惑是学生探索的源泉,在迷惑中才能学会思考、分辨、推敲,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障碍,教师不应直接去说出答案,而要加以引导。重点拨、少包揽,激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悲其所悲,怜其所怜,感同身受,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姿态站立于文学作品之外,产生空洞无泪的悲悯。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进取,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常规,探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惑,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其潜在地创造力。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
期刊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定了大量的习题、练习册,老师们绞尽脑汁为寻生寻找好的练习题,可是我们却忘记了身边最好的习题——高考真题。现在每年都有18套不同的高考题,虽然各省的命题模式有差异,但主要方面都是相同的,高考题也是所有习题中可信度最高的。  我发现对各个题型的特点,解题规律化繁为简,同时,结合高考真题讲解考点和考试技巧,学生更易于接受,我把这些收获运用于教学,效果不错。现在就病句辨析教学中的
期刊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两千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元曲中有高文秀的《渑池会》《廉颇负荆》,京剧有《将相和》,这些剧本,都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提供的素材写成的。由于《史记》作者司马迁匠心地组织、使用流传下来的资料,把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安排故事情节,起伏发展,也都顺理合情,不愧为古代的文学名篇。  一、自成起迄和互有关联  本文的谋篇布局,是安排三只自成起
期刊
误区一:不点材料。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材料对考生进行限定,以避免猜题、宿构、抄袭等现象,从而更加体现考试的要求。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与材料产生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有的考生却不顾材料的限制,我行我素,另起炉灶,根本不点材料,也不知道引用材料,这样的作文一般都会判为跑题类,分数也一般在40分以下,甚至更低。  误区二:照抄材料。有的考生也知道在行文中应点到材料,但却不知道从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之所以要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从宏观上看,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创新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从微观上说,创新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期刊
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融洽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沟通,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成长,给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指导,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俗语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
期刊
语文教师是一个舞者,优雅地转身,裙裾飞扬。  与经典文本进行对话是语文教师生活的常态。  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如此名篇,教师的讲授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显然不过瘾。  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文雅地拓展,自然地拓展。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这是利用音乐进行拓展。  师生双手上举,想象着头顶上,此刻
期刊
关于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般要具体而明确,它常常是教学行为的向导,也控制教学的种种行为。这一故事中的渔夫出海前拟定的打鱼计划就非常具体明确,这一计划也牢牢地左右了他的工作——只捕捞墨鱼,结果使他因错失了捕捞其他同样有价值的海产品的机会而空手而归。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渔夫制定的计划太具体明确控制了他工作方向,让他的工
期刊
语文,是中国民族文化之根,语文的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上。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它们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了解和研究民俗文化对于高中学生是有必要的。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可分为四类:  一、少数民族风情习俗  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沈从文的《边城》是最具有代表性。阅读《边城》仿
期刊
一、课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1.在兴趣的激发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有兴趣才有求职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行和灵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2.在教材中,引导学生直接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