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初探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之所以要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从宏观上看,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创新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从微观上说,创新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平等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思维碰撞。(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不民主倾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允许学生有错就改。(3)动力性原则。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和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是适宜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表现呢?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里自有是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凡是实现和保障受教育者心理安全和心里自有的环境就是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环境。自由、安全、民主、合作、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例如,微笑代表着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具体表现,微笑常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微笑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你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对自己充满信心。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自由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表现。倾听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听,可以减轻双方的紧张与压力,因为不管是一个多么狂躁、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当一方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便已被缓和了。“微笑、点头、专注、倾听”树立了新的师生观,即转变了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了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散,思辨能力回旋喷涌,学习环境。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会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备学情,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行为习惯、思维特点等来设计课堂教学和选择教学方式;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另外,由于多年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成为“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了看客、听客,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的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考场作文常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材料,或者材料很单薄,只好干巴巴地去写,或者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重复别人多次用过的材料。有一个重要的材料库,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打开,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提起语文课本,很多同学感到枯燥、乏味、沉闷,其实不然,利用课本搭桥,不仅能雪中送炭,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利用语文课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用课本中的名句  请看这段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
期刊
写好一篇高考应试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把握好文章的论证层次。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也有人称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管说法不一,但有相同的要求,即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要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在高考应试作文写作中,
期刊
语文新课程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课堂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于是在新的语文课上很少听到诸如:“你们简直笨得像猪!”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老师批评时头都深深埋在桌子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评价:“读得真不错!”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期刊
加强读背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在教学中的意义。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中的核心部分,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上。语感分输入与输出两大类,输入型语感与听读活动对应,输出型与说写活动对应。诵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讲要体味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的人的感情与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进行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
期刊
一、兴趣调起来,求知旺起来  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具备资料的搜集能力、分析判断整合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以及探究性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汇报展示能力等等。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持老师”,学生要有足够的兴趣乐去运用各种方法寻找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和展示。例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首先,我会给
期刊
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替换法,比较辨析,体会精妙——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体会用词的妙处,我采用了替换法,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某些妙词,还可换成哪些词?然后进行比较,究竟是原诗中的词语好还是换后的词语好。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
期刊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
期刊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定了大量的习题、练习册,老师们绞尽脑汁为寻生寻找好的练习题,可是我们却忘记了身边最好的习题——高考真题。现在每年都有18套不同的高考题,虽然各省的命题模式有差异,但主要方面都是相同的,高考题也是所有习题中可信度最高的。  我发现对各个题型的特点,解题规律化繁为简,同时,结合高考真题讲解考点和考试技巧,学生更易于接受,我把这些收获运用于教学,效果不错。现在就病句辨析教学中的
期刊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两千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元曲中有高文秀的《渑池会》《廉颇负荆》,京剧有《将相和》,这些剧本,都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提供的素材写成的。由于《史记》作者司马迁匠心地组织、使用流传下来的资料,把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安排故事情节,起伏发展,也都顺理合情,不愧为古代的文学名篇。  一、自成起迄和互有关联  本文的谋篇布局,是安排三只自成起
期刊
误区一:不点材料。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材料对考生进行限定,以避免猜题、宿构、抄袭等现象,从而更加体现考试的要求。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与材料产生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有的考生却不顾材料的限制,我行我素,另起炉灶,根本不点材料,也不知道引用材料,这样的作文一般都会判为跑题类,分数也一般在40分以下,甚至更低。  误区二:照抄材料。有的考生也知道在行文中应点到材料,但却不知道从
期刊